背景資料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建立登記失業制度,當時由於中國還處於計畫經濟體制下,稱為“待業登記”,所有的城鎮無業者都必須首先到政府勞動部門去登記,處於等待期的勞動者即登記為“待業”。但是,隨著1994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從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中國勞動用工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政府不再統一分配和安置,企業和勞動者開始進行雙向選擇。於是,1994年將“待業登記”更名為“失業登記”。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的概念也由此開始。
目前(2010年),中國有四大調控目標,分別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物價、就業目標和國際收支平衡等。每年政府工作的就業目標有兩部分,即每年新增城鎮就業數字,和城鎮登記失業數字。由於很多真正失業的人不一定去登記,加上農村的農民就業沒有包括在裡面,因此實際每年公布的登記失業率數字,比調查失業率要低。這也成為城鎮登記失業率飽受詬病的原因。比如2008年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比上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兩部門已經有數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的數字,而國家統計局自從2005年就開始探索城鎮調查失業率,目前每半年進行一次統計。但是該數字沒有正式對外公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則從事城鎮登記失業率的統計工作。每年其目標納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以及五年規劃中。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2009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6%以內。
概念及計算方式
城鎮調查失業率是是國際勞工組織通用的一個指標,是反映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中,符合失業條件的人數占全部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城鎮調查失業人數
城鎮調查失業率= ———————————————— ×100%
城鎮調查從業人數+城鎮調查失業人數
城鎮登記失業率,是報告期內在勞動保障部門登記的失業人數占期末從業人員與期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之和的比。其計算公式為:
期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
城鎮登記失業率= ——————————————————— ×100%
期末從業人員+期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
制定標準
在國際上對調查城鎮失業率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包括年齡、求職意向等等,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判定為失業人員。比如,只要在過去的一周,曾經有過1小時的有報酬勞動,就不能算失業。而這個標準在中國暫時執行不了。
據悉,中國社會科學院9.4%的調查失業數據,是結合中國國情,在調查方法、調查口徑方面,跟一般國家進行勞動力調查或者跟國際組織建議的方法有所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進行調查時沒有採用國際上通行的1小時作為標準,而是15個小時。
事實上,中國學界對失業率統計的詬病由來已久。早在1999年—2001年,中國官方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1%、3.1%和3.6%,200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4%左右,最高的年份不過4.3%。這些數字,並沒有真實地反映失業狀況。
實施
國家統計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對於“十二五”期間正式實施調查失業率,已有鋪墊。
2010年1月14日至16日,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和就業統計座談會在廣西南寧市召開,該會議研究當前就業統計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按照新的報表制度部署了2010年就業統計工作。在該會議上,有關“十二五”期間實施調查失業率的精神得以通氣。
無獨有偶。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1月28日舉行的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也指出,2010年將建立31個大城市勞動力調查制度,按月反映全國重點城市勞動力供求狀況,為“十二五”時期正式實施調查失業率制度奠定了基礎。
保障部門的人士指出,2011年,即“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政府工作報告目標,可能要增加調查失業率的控制目標,這個目標可以和城鎮登記失業率目標一起公布,但是“未來會逐步以調查失業率目標為主”,具體而言,調查失業率將不僅僅有涵蓋城鄉的全口徑調查失業率,也會有城鎮和農村的分項調查失業率。接近該局的人士指出,“為2011年實施季度的失業調查做準備”。
影響
目前(2010年)中國內地城鎮調查失業率沒有公布。目前實際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比公布的登記失業率大約高出1—2個百分點,比社會預想的要低得多,但是這個數字由於更能反映經濟的實際,因此就經濟趨勢而言,是真正有效的經濟晴雨表。
目前不少國家的經濟開始復甦,但是失業率並未好轉。比如美國失業率從金融危機開始時2007年12月的5%,一路上升到2009年10月的10.2%,被稱為“無就業的復甦”。歐元區國家2009年11月份失業率升至10%,遠高於2008年同期8.0%的水平。在日本,2009年7月失業率達到5.7%,創戰後最高紀錄。
“衡量經濟好壞的四個指標中,就業率和物價是比GDP更敏感的指標。在市場成熟的國家裡,GDP由於波動不大所以並不是很重要,相反,人們經常聽到‘某個行業景氣度發生波動’等的說法,這裡的波動就體現在失業率上。
實際意義
中國正式實施調查失業率,對於未來國家經濟目標的調控意義重大。
中國勞動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麗賓指出,中國現行的登記失業率雖然能反映大的趨勢,但並不能全面反映失業情況。“與之相比,調查失業率由於樣本科學,所以能確保數據的真實、準確。實施調查失業率更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也更能為國家巨觀調控提供參考。”
以四川為例,四川省2007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4.2%,2008年增幅則下降到9.5%,2009年增速回升為14.5%。但是其城鎮登記失業率變化不大,2008年為4.6%,僅僅比2007年上升0.3個百分點;2009年是4.3%,比2008年也僅僅下降0.3個百分點。但是該省公布的調查失業率則靈敏得多,比如2009年末,全省城鎮調查失業率由2008年末的9.5%下降到2009年末的7.5%。降幅達到2個百分點。
專家觀點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2009年預計中國有3000萬左右農民工失業,往年沒有就業和2010年畢業需要就業的大學生有900多萬,另外,還有其他需要就業的,全部就業壓力在5000萬左右。而從未來30年看,如果2040年城市化水平推進到85%,城市中還要增加4.5億人口,剩餘勞動力轉移壓力巨大,整個國家就業壓力巨大,將是中國長期的、頭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難題。因此,建議中央和國務院將“創業帶動就業”上升為最高級別的國家戰略。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中國和歐美國家相比,失業率低多了。歐洲最近一二十年失業問題都很嚴重,很多國家長期的失業率都在10%左右,整個OECD(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國家預計今後兩年的失業率在百分之十。中國受金融危機影響,失業率可能會達到7%多一點。當前,存在的主要是大學生和農民工的失業問題。
大學生失業短期內是一個解不開的結;農民工失業主要因為金融危機衝擊很多企業不景氣造成的,現在看來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並非難以調整。一方面,農民工的流動性很強,回農村是一條出路;同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機會也逐漸多起來,所以找工作也不是特別困難。經過一段時間,失業問題就可以慢慢消化掉。
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中國與歐美國家的失業率相比,單從數據看,中國可能要輕一些,現在美國是達到百分之七點多,歐盟國家基本上都是百分之十以上。但這並不意味這著我國的失業問題就真的不比歐美國家嚴重。關鍵的問題是歐美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失業的保險覆蓋面比較好,所以至少在這個水平上,失業不會造成太大的社會動盪或危機;相比之下,目前中國失業保險的覆蓋面相對而言還比較弱。在歐美國家,即便失業,有救濟金可以維持生活,不至於引起社會動盪;而在我們國家,如果失業率高,社會保障又跟不上,社會影響可能會更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