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稱
調中歸耆湯藥物組成
人參、首烏、遠志、茯苓、黃耆、當歸、肉桂、地黃。處方來源
《顧氏醫徑》卷六。方劑主治
產後流注潰後,膿水不止,而形衰食少者。方劑功效
滋厚膿血,峻補脾胃。中藥方劑之調理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調中歸耆湯處方來源:《顧氏醫徑》卷六。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黃耆,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黃耆或內蒙黃耆等的乾燥根。秋季採挖。除淨泥土,切去根頭部及支根,曬乾後分別打捆。或曬至六、七成乾,捆成小捆,再曬乾。功能主...
歸脾湯來自宋代《濟生方》。藥物組成: 白朮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黃耆(炒)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酸棗仁(炒)1錢,木香5分,甘草(炙)3分,...
藥物簡介 臨床套用 方歌 備註 藥方配成理中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為中藥試劑,由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等組成。具有治療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
功能主治 用法 其他信息加味調中益氣湯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醫學正傳》卷四引東垣方。主要用於 氣血俱虛頭痛。
加味調中益氣湯1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耆德村,是擁有近1000戶 該村自唐末建立以來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擁有保存完好的古戲台、徽派民居建築和洛陽牡丹花。同時農業主要以水稻,棉耆德大禮堂花...
概述 耆德村信息簡介 耆德村余姓氏的由來 村名的由來 耆德歷史名人歸脾養榮湯,中藥方劑,由當歸、川芎、白芍、生地、茯苓、陳皮、甘草、麥冬、升麻、山梔、桔梗、黃耆等藥材組成,用於繭唇久不愈者。
藥物簡介 歷代醫家論述早年證明,大劑量的柴胡煎劑(5克生藥/公斤)或醇浸膏(2.5克生藥/公斤)對人工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柴胡歸參燉母雞,能夠益氣養血,健脾溫中。適用於久病體衰,反胃食少;血虛發熱,面色不華,心悸頭暈等症。亦用於慢性肝炎、貧血屬肝脾血虛者。
配方 製法 用法 雞 當歸耆齡,字九峰,正黃旗人。初授工部筆帖式,中式道光十七年舉人,升刑部主事,累遷郎中。出為江西廣信知府,調南安。歷署建昌、撫州、吉安、袁州諸府。
詞意 清大臣 晚晴藏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