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丁香49個,半夏49個,巴豆49個,胡椒49個。主治
小兒脾疾,胸膈不和,瀉痢,喘嗽。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隨湯水送下。如胸膈不和,煎生薑送下;瀉痢,乾薑湯送下;如脾大者,皂子湯送下;如喘嗽,桑白皮湯送下。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粟米大。中藥方劑之調理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調脾丸主治小兒脾疾,胸膈不和,瀉痢,喘嗽。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丁香脾積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吳直閣諸家名方)。具有消食散滿,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丈夫、婦人、小兒諸般食傷積聚,胸膈脹滿,心腹膨...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使用注意脾約麻仁丸,主要成分有麻仁子、芍藥、枳實、大黃等,有潤腸泄熱,行氣通便的功效,主治腸胃燥熱,津液不足。大便乾結,小便頻數。年老體虛,津虧血少者,不宜常服...
基本信息 組成 功用 主治 用法大建脾丸,中藥方劑之一。主治:中焦積寒,胸膈氣痞,嘔逆噁心,腹脅疼痛,臟腑虛滑,飲食多傷,睏倦少力,肢體怠惰。
組成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製備方法黃連丸對於治療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具有很好的效果。
方劑 黃連丸-《朱氏集驗方》卷六。 黃連丸-《外台秘要》卷二十五方劑別名:消枳丸、連羅丸藥物組成:白芥子1兩半,蘿蔔子1兩半,山梔1兩,川芎1兩,三棱1兩,莪術1兩,桃仁1兩,香附1兩,山楂1兩,神曲1兩,青皮5錢,...
主要成分 清熱瀉火 行氣開郁 停痰宿飲 處方來源和肝醒脾化濕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具有和肝醒脾化濕的功效。主治脾胃病。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歸脾湯來自宋代《濟生方》。藥物組成: 白朮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黃耆(炒)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酸棗仁(炒)1錢,木香5分,甘草(炙)3分,...
藥物簡介 臨床套用 方歌 備註 藥方配成調中健脾丸處方來源於《古今醫鑒》卷六,主治單腹脹 脾虛腫滿 膈中閉塞。
方劑名稱 方劑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