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痙散瘀湯--《廣西中醫藥》
【處方】丹參15g,白芍12g,赤芍12g,地龍6g,稀薟草12g,牛膝12g,歸尾12g,桃仁9g,兩面針12g,甘草6g。【功能主治】外傷或勞損所致的局部拘急瘀腫疼痛。頸肩腰痛,外傷血栓性靜脈炎,證屬瘀滯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1劑。重症可每天服2劑。加減運用:局部疼痛較劇加乳香6g,沒藥6g,頭痛加白芷12g;背部痛加葛根12g;肩部痛加薑黃12g;胸部痛加柴胡9g,腰部痛加杜仲12g。
【備註】本方用於瘀滯型各種疾病,療效確切。近年治療48例,痊癒40例,好轉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典型病案:李某,男,1986年10月5日初診。患者頸痛與左側偏頭痛半年,有頸部扭傷史。此後頭痛反覆發作,疼痛上午重下午輕,原診為頸椎病,經按摩、牽引、西藥等治療未見明顯效果。查:頸後伸活動受限,C5、C6壓痛明顯,頸肌痙攣,臂叢牽拉試驗(一),舌有瘀斑,脈結澀,X線片示:C5、C6椎間隙變窄,C5後下緣變尖。血象。尿檢未見異常,診斷:頸椎病(瘀滯型)。治療:內服上方,每天1劑,連服6劑,原症基本消失,但夜夢甚多,原方去歸尾、桃仁、加合歡皮12g、夜交藤12g,再服3劑,原症全部消失,觀察3個月未見復發。
【摘錄】《廣西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