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
現存有中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灰瓦頂。木結構為草袱梁架減柱造,大柁、二柁、三柁均採用自然材,斗拱為一斗三升交捲雲式螞蚱頭。角柱有明顯的側腳和升起,上部為土坯牆體,下部為清水牆,不叉分砌法,為元代建築常見的作法。
其北為大佛殿,整體造型與中佛殿相似。雖為明代重修,但仍保持元末的建築手法。殿內中央供奉由一佛二弟子為主的北魏造像碑,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中軸線兩側還有硬山灰瓦頂配殿。
碑刻
寺內還有古代碑刻,記述觀音寺歷史和維修情況。如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二○年) 《重修觀音寺佛像記》就記有∶「覃懷河邑迄東三十裏白馬溝鎮古有觀音寺...現存為元至正年間重修迄我朝」。有一定史料價值。
寺址
河南省博愛縣白馬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