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色明心

文偃開示說:“聞聲悟道,見色明心。觀世音菩薩將錢來買糊餅,放下手卻是饅頭。”文偃的“聞聲悟道”是指香岩智閒由耳聞擊竹之聲而悟道,“見色明心”,指靈雲志勤從乍見桃花而悟道的因緣

見色明心,是佛教的經典,《葛藤集》是這偈的載體。和歌能人、作家,鴨長明住在繁榮的京都,從紫野到下京,興旺發達。盛極一時的景象,誰說無法比擬中土的淮揚,歌舞昇平的藝妓,也許正承繼著漢詩的說唱。似乎,每個人都成為平清盛治世的一條琴弦,伴奏和應,看不到諸行無常。如關漢卿般,注視著世人的長明,一樣的看盡紅瓦粉牆,一樣的伴走於煙花柳巷,可是,他的眼中只見到奢華和痴迷。多少浪士,窮盡體力只求俸祿,多少町人,盡獻家財只為平安。
見色明心,平清盛是否真的帶來了平安?長明作了這樣的長句:“人皆在愚中營生,於危如累卵的京中造屋,耗費錢財,自尋煩惱,小心侍侯,了無生趣。”一切的一切,都在似乎的盛世下被掩蓋,原本的意圖任誰能言?
見色明心,發出“非平氏者非人”的豪言,霸主般統治天下的太政大臣平清盛,治世不過十餘年,一樣的被源賴朝滅於壇之浦,連墳墓都無法辨認。而源氏,也不過彎弓射鵰,風流一時,最後連血脈都無以存繼。京都還是京都,奈良也依舊是奈良,歌舞同樣是歌舞,盛世依然,只不過,這一次是足利義滿的時代,名喚北山。假如,源平二氏都有子孫活到當時,會否也發出“雕欄玉砌應由在,只是朱顏改”的感嘆。這,難道不是佛說的無常?足利的子孫,最終也是傀儡,他們定是將源平氏的往事遺忘。
見色明心,雙層的內涵,不要忘記事情的本意,不要有為做而做的牽強。本意是心清的基礎,永恆的實質原本平淡。有源平氏的夷滅,也有織田、豐臣的滅亡。人生五十年,乃如夢如幻,有生斯有死,壯士復何憾!第六天魔王死了,也不過是灰塵,他的子孫稀鬆平常,不再記得曾經的風雲叱詫生如朝露,逝若露消。吾生浪花事,夢中復尋覓。秀賴的無奈毀滅和繁榮在父親睡夢中的大坂,誰又能說秀吉不是第二個信長?
見色明心,道元從自天童山歸返,卻不曾置辦禮物,因為他只是個窮困的和尚,還是因為中土實在沒有名物?周遭的僧人都無法理解這種情況。禪師沒有多語。在波多野家治下的永平寺,默默的住持,辛勤的修行,不懈的傳經。圓寂之前,那微微的笑容,是否就是如淨禪師的禮物——追求的是道而不是行色之流。永平寺真的永平,香爐生煙,佛燈盞盞,《正法眼藏》代代相傳。比起那些呼喝一時的天驕,道元是否贏了。當然!這,是我心底的答案。
見色明心,利休的茶道講了這么多,真的是否明白。他如斯的古樸,如斯的自然,他從不蒐集名器,也從未築就金房。他,能夠從容的為天皇點茶,能夠在插花於盛水的平盤,還能以大喝的方法面對死亡,更能剪除一片獨留一枝表達捨我其誰的美感。這些,都因為他追求的是道,而非茶,而非器。但,他的學生,他的徒孫,又有幾人能夠承繼?有樂奢靡,道熏痴望,僅僅的織部也因莫須有而亡。後來者,好器的多於茶,好茶的多於道。真正沒有忘記本源的少之又少。
見色明心,不要忘記本意,一切歸於平常。建設網站的本意是否為了石高,聯盟存在的意義又是否如同那個專訪。是八部管理了聯盟,還是八部束縛了自己。
見色明心,茶道相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