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西藏藏醫學院坐落在聞名世界的日光城拉薩,位於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東北側,占地面積82133平方米。基本情況:西藏藏醫學院前身系西藏藏醫學校(中專)和西藏大學藏醫系,1989年9月成立西藏大學藏醫學院,1993年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獨立設定為西藏藏醫學院。從此,藏醫藥高等教育正式列入全國普通高等教育的序列,是國內外第一所獨立設定的培養高層次藏醫藥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西藏藏醫學院成立於1989年9月,1993年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單獨設定。學院藏藥廠成立於1996年,2004年通過國家GMP認證,現生產藏藥品種達64種,其中24種藥品獲得國家批准文號,7個品種被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3個產品被評為自治區名優產品,2個品種被評為國家技術創新優秀產品,列入“全國重點科技項目計畫”和“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
教育受援工作:2002年,根據教育部辦公廳教民廳函字〔2002〕7號檔案精神,教育部確定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天津大學、南京藥科大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作為我院的對口援助單位。我院分別與上述6所高校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簽訂了《援助協定書》,確定了具體的援助項目。在學院建設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對口院校的大力支持和無私援助,取得了一定的實效。2007年,根據全國教育部教育援藏工作會議精神,我院新確定的對口援助高校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和江西中醫學院。2007年4月我院與這兩所高校洽談援助項目,並簽訂了《援助項目協定書》。
機構設定
學院現設有6個行政職能部門,5個教學系、部,6個直屬區級機構。全院教職工158人,其中專兼職教師92人,高級技術職稱15人,中級技術職稱40人,研究生導師24人。在校生1000多人,包括研究生、本科和專科生等。
科研成果
學院注重發揮專業優勢,致力於藏醫藥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省部級8項,其中1項成果獲國際藏醫藥學術會唯一“玉妥杯”金獎,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完成了國家863藏醫藥研究技術平台項目課題的結題及驗收工作,有近10項科研成果得到轉化,部分產品遠銷海外。目前承擔包括“973”項目在內的國家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7項。近年來,學院共取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17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8項。圖書網路中心特藏部珍藏有珍貴的《大藏經》及41000多卷傳統藏醫藥典籍與近百幅傳統藏醫藥彩色唐卡掛圖,設有電子閱覽室、計算機室等。
實驗標本中心建有1箇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3個對口援建項目實驗室等。標本中心收集有藏藥材標本1000餘種。
藏醫藥天文星算博物館陳列有特製的歷代著名藏醫人物塑像和藏醫天文星算掛圖等。集傳統文化與珍貴文物為一體,是我院對外展示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又一個獨具特色的亮點。(籌建過程中)
學院藏醫專家門診部成立於1996年6月3日,內設專家專科、藏醫診斷室、肝膽專科、西醫診斷室、藏醫治療室、輸液室、藏醫藥浴室等科室。藏醫藥專科專病特色突出,診療技術水平較高,深受廣大患者歡迎。
對外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先後多次派遣專家赴港澳台和美國、英國、德國、瑞士、日本、巴西、義大利、俄羅斯、匈牙利等20多個國家進行講學,擴大了藏醫藥學在國內外的影響,為藏醫藥學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學院將繼續堅持以培養合格人才為根本任務,以藏醫藥教育為主,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進教學,以醫療保障教學,以產業服務教學,產學研協調發展。秉承傳統,開拓創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藏醫藥高等教育而努力奮鬥!
主要成果
——1990年,學院首次整理編寫了全國第一套共24本藏醫本科現代教學專用教材;——1993年國家教委教計[1993]26號檔案批准獨立設定藥王山藏醫學院;
——1993年編寫了全國第一部《藏醫專業本科教學大綱》;
——1996年學院先後成立了西藏藏醫學院教學藥廠和西藏藏醫學院教學門診部;
——學院科技研究所與教學藥廠聯合研製的抗B肝藏新藥“206”、“209”列入“全國重點科技項目計畫”和“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 ;
——1998年6月,學院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教委、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授予“自治區文明學校”稱號;
-—1998年7月,學院被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1998年獲準設立藏醫專業碩士點;
——1999年招收了首批4名藏醫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0年我院與民族醫學會、自治區衛生廳共同承辦了“國際藏醫藥學術研討會”。我院已故老院長、著名藏醫藥專家措如·才朗教授主持整理編寫的《四部醫典·大祥解》在這次學術研討會上榮獲金獎,後來該巨著還分別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圖書獎;
——2001年國家教育部教發函202號同意我院更名為西藏藏醫學院;
——2002年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11本《21世紀藏醫專業本科規劃教材》編寫工作,按預定計畫完成並投入教學使用;
——首次編寫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第一套共7本藏藥專業本科教學試用教材;
——2004年以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辦學的形式招收了了首批2名藏醫專業博士研究生;
——2004年學院藏藥學(生藥)重點學科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西部重點學科項目;
——2004年西藏藏醫學院藏藥廠(教學藥廠)順利通過國家GMP認證;
——2004年學院科研所成功申報國家863項目——《藏醫藥技術研究平台》;
——2006年學院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論為合格;(教高函[2006]9號)
——2006年我院申報的《傳統藏藥質量標準》項目已列入國家科技部973計畫;
——2006年我院成功舉辦了全區藏醫藥學術研討會。——2006年我院已故老院長、著名藏醫藥專家措如·才朗教授主持整理編寫的《四部醫典·大詳解》榮獲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2006年學院申報的《藏醫基礎理論》和《藏藥學》兩門學科被列入自治區級重點學科;
——2007年我院著名藏醫藥專家、教授尼瑪次仁院長被列入“2007至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7年我院申報的《瀕危藏藥人工種植》已列入2007年度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
——2007年7月,我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的首屆兩名藏醫博士研究生畢業。
領導介紹
李謙,男,黑龍江阿城人,漢族,1951年10月生,大專文化,1968年10月參加工作,197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1月進藏,1995年9 月調任西藏藏醫學院副院長,1998年10月任學院黨委副書記,2003年1月任學院黨委書記。全面主持學院黨務工作;主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組織、人事、紀檢等工作;分管政工人事處。 尼瑪次仁,男,西藏尼木縣人,藏族,1959年8月生,中專文化,1970年參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9月起先後任西藏藏醫學院大學部主任、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教授。2005年7月任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全面主持學院行政工作;主管教學、科研、產業、財務等工作;分管學院辦公室。嘎旺,男,西藏索縣人,藏族,1953年11月生,大專文化,1968年6月參加工作,197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11月調任西藏藏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負責學生管理、教育、招生工作;協助尼瑪次仁同志管理安全保衛和辦公室日常工作;分管學生工作處(團委)。澤多,男,西藏八宿縣人,藏族,1947年5月生,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1964年7月參加工作,197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11月調任西藏藏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負責總務、後勤、國有固定資產管理、校園建設工作;分管總務處。
李雅君,漢族,大學學歷。1955年5月生於黑龍江省寧安市。1974年7月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曾任兩年民辦教師。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1979年7月大學畢業支援西藏,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到了西藏拉薩,在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工作,多次深入基層,深入農牧區參與調查研究,完成多篇調查報告。1982年12月調至西藏民族學院工作,歷任政治部副主任、組織部(人事處)副部長、學生處處長、總務處處長、黨委常委、副院長等職。2005年7月調任西藏藏醫學院副院長。二十多年致力於西藏的民族高等教育管理和民族教育研究,公開發表論文十餘篇,多篇被轉載、摘錄、獲獎。座右銘:有困難才有挑戰,有挑戰才有激情!
西藏高校一覽
西藏大學 | 西藏藏醫學院 | 西藏民族學院 | 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