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遊全書

西藏旅遊全書

《西藏旅遊全書》一書的出版社是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楊輝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日期:2003-03-01

版次:1

開本:20cm

簡介

【婚姻】一夫一妻制是藏族主要的家庭形式。西藏在民主改革前曾存在過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等婚姻現象。一夫多妻的情況多發生在上層家庭,即領主、土司通過聯姻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藏傳佛教中的格魯派嚴禁僧人娶妻,而其餘各派的僧人則可以結婚。藏族婚禮儀式獨具特色。婚日一早,新郎家的舅舅及親友數人至女方家迎親,新娘由親戚女伴陪送。男方家村鄰每家贈送一桶清水,從門前依次排成長龍,最後一隻桶旁男方主人放置若干茶包,供新娘下馬踏用,以此祝福新人生活美滿。新娘下馬後由送親的人在每隻水桶上放一條哈達以示對村鄰的感謝。新娘進門前,男方親友用柏樹枝蘸水揚灑,有時還撒麥子,據說可驅魔除邪。入室後,新郎家長向新娘捧敬一碗牛奶,祝她們愛情真摯純潔。主婚人將一條哈達拋掛中柱,祈求吉祥。繼而由主婚人念頌詞向新人祝福,然後眾人慶賀嬉鬧,盡歌酣舞。新人床上鋪一潔白氈子,上用青稞、小麥畫上吉祥圖案。新娘在男家住一日或三日後返回。有的地方新娘要數月後才回男家,開始夫妻生活。

【生育】藏族小孩生下來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親朋好友攜青稞酒、酥油茶、小孩衣物等前來祝賀,並舉行旁色(清除晦氣)儀式,這是吐蕃時期留下來的古老儀式。這天早上,人們在生了小孩的人家門口放一堆小石子,生的是男孩便堆上白堊小石子;生的是女孩什麼石子都可以,並在石堆旁燃燒松柏香枝。前來祝賀的人們,首先在石堆和香堆上撒上糌粑面,然後再進入主人家門。孩子滿月之後,便要選擇黃道吉日舉行出門儀式。這天,母子(女)倆都穿上新裝,由親人陪著出門,首先到寺廟朝佛(拉薩人到大昭寺),祈求菩薩保佑新生兒長壽,在世上少受災難。然後到親朋好友家串門,多選擇有福氣的人家,以示孩子將來也能建成幸福家庭。孩子第一次出門時,人們往往在其鼻尖上擦一點鍋灰,意思是使嬰兒出門時不被

魔鬼發覺。

【成丁禮】藏族女子至十六七歲便要擇吉日舉行成丁禮儀式。這天,家長要請一位生年屬相好、父母雙全、有福氣的同齡女性,給姑娘梳兩條辮子(衛藏地區的幼女都梳一條辮子,成年後就改梳兩條辮子,帶“邦典”,表示到了成婚年齡),戴上“巴珠”頭飾,圍上“邦典”彩裙,然後由父母、親友及來賓向姑娘獻哈達表示祝賀。儀式結束後,姑娘在三四位親友陪同下前往寺廟朝佛,回來後擺宴招待親友來賓。成丁禮之後,姑娘就可以參加男女之間的社交,並可行婚嫁之事。

【天葬】藏族的主要喪葬儀式。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餵鷲鷹,鷲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屍數日,請喇嘛念經擇日送葬。出殯一般很早,有專人將屍體送至天葬場。天葬師首先焚香供神,鷲鷹見煙火而聚集在天葬場周圍。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骨頭用石頭砸碎,並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塊放置一旁。最後用哨聲呼來鷲鷹,按骨、肉順序餵食,直到吞食淨盡。

【天葬台】藏族民眾進行天葬的場所,亦稱“天葬場”。一般設在大寺院附近,具有醒目標誌的固定地點。有的設在特有的巨石上,頂部平整,油光水滑,並有幾處石洞,系砸碎骨頭之用。巨石下面碎衣片、小骨骸隨處可見。有的則是人工築造,中間一塊大平板石,四周砌上小石頭,再栽上一根或四根木樁,用來捆綁屍體的頭及四肢。天葬台在黎明時實施天葬,一般不讓外人觀看。

【止貢天葬台】位於墨竹工卡縣止貢替寺西側。藏語叫“止貢替丹甲”,即止貢貼壇城。由止貢噶舉大師覺巴·紀登貢布開闢。有“止貢曲佳”之稱,意思是永生永恆之地。天葬台場中有一塊用黑色花崗石砌成的直徑約1~2米的圓台,是天葬師主持天葬時的法台。散落在天葬台周圍的4個小石頭,相傳是從印度飛來的神鷹。離天葬台不遠處還有6座止貢活佛的靈塔及許多瑪尼石片。

【藏曆新年】藏族的傳統節日。新年前,各家宅院粉刷一新,神龕、器皿擦拭乾淨。房梁門窗上畫很多白點或吉祥圖案,表示人壽糧豐。廚房牆上用糌粑繪白色的巨蠍,傳說巨蠍是保佑家庭平安的龍女或灶神的化身。佛像前供有酥油炸果,還有晶鹽、茶葉、彩塑羊頭、藏紅花水、果品、點心等。門前用白土繪吉祥八寶圖案。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家家戶戶要吃“古吐”麵團宴。“古吐”是由9種食物組成的粥,並在粥中放上具有各種象徵意義的面型或包有不同象徵的麵團。吃完“古吐”後舉行送鬼儀式。大年初一黎明時家庭主婦提水(稱“金水”),並煮好“歸丹”(放有紅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熱青稞酒)端給家庭成員。全家人起床後祭祀神靈,然後互致祝詞,喝熱青稞酒,吃麥片粥和酥油煮的人參果。男女手捧“竹素切瑪”挨家挨戶祝福。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相互拜年。節日期間,城鄉各地演唱藏戲,跳鍋莊和弦子舞,通宵達旦;民間還有角力、投擲、拔河、跑馬射箭等娛樂活動。

【貢布新年】西藏貢布地區(即今工布江達、米林和林芝縣一帶)藏族民間節日。每年藏曆十月一日過年。為了紀念當年英勇應徵的將士,屆時貢布人都要獻三牲為將士們守夜。貢布新年習俗很多:九月三十日,家家戶戶都要“趕鬼”,然後請狗吃飯,最後人吃團年飯;這天晚上吃“結達”,要吃得飽飽的,不然身子輕會被鬼背走;新年初一,雞叫頭遍放火藥槍,迎接新年的到來;主婦們搶著到水源處背水,回來後帶上供品和青稞酒到莊稼地里祭祀豐收女

神;初一的早餐都喝麥片粥,有不忘祖先的意思。貢布年娛樂活動豐富,男子多跑馬射箭,比賽摔跤、抱石頭和砍樹競賽;女子們聚在一起玩各種遊戲;晚上燃起篝火,徹夜飲酒跳“博”(貢布舞蹈)。

【江孜達瑪節】西藏後藏地區藏族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始於江孜地區,繞丹貢桑帕任江孜法王時(1408年),恢復每年藏曆四月十日至二十七日為其祖父祭祀的儀式。同時規定二十八日起開始進行娛樂活動。到扎西繞丹帕任法王時,娛樂活動中增加了比箭騎射的內容,正式形成江孜的“達瑪節”(跑馬射箭)。最初,達瑪節是在每年的藏曆四月舉行,後來逐漸演變至春耕後閒時擇期舉行。節日的時間也增至5~7天,內容也更廣泛,除原有的傳統項目外,還增加了物資交流、農牧品交換、文娛活動、逛林卡、野餐等。屆時,白居寺還要舉行展佛、跳神等宗教活動。

【望果節】藏族民間預祝豐收的節日。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歷時1~3天,於秋收前擇日舉行。“望果”,意為“轉田壟”。相傳,在吐蕃時期,為確保豐收向苯教教主請教,教主便讓農民繞田轉圈,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8世紀後期,藏傳佛教寧瑪派興盛,“望果”活動帶有寧瑪派色彩,必須念咒語以祈禱豐產。14世紀後格魯派漸居統治地位,“望

果”活動便滲透了格魯派色彩,遊行隊伍之前要舉佛像、背經文等。

……

目錄

前言

凡例

詞目表

市縣·鄉鎮

風情·風俗

寺院·造像

古蹟·遺址

山河·湖泉

生物·風物

參考書刊要目

附錄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藏自治區對外開放山峰(44座)一覽表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西藏的種(屬)表

西藏自治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一覽表

西藏自治區各縣(市)主要旅遊景區(點)一覽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