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爾文集

西美爾文集

本書是西美爾關於叔本華與尼采的一組演講稿。作者從其全部論述中擇取一條簡潔、統一而重要的、反映其思想的脈絡,論述叔本華和尼采學說最內在的核心、客觀上最具價值和真正永久的部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西美爾關於叔本華與尼采的一組演講稿。該講稿不是一種單純報告,它超越學說的內容本身,把文化事實和精神關係、認識標準和倫理價值批判性地聯繫在一起。作者從其全部論述中擇取一條簡潔、統一而重要的、反映其思想的脈絡,論述叔本華和尼采學說最內在的核心、客觀上最具價值和真正永久的部分,目的是對一般的精神文化史、對理解兩位哲人的思想的永恆意義有所貢獻。

第一講叔本華和尼採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生命的最終價值與基督教。叔本華的意志哲學作為當代精神狀態的特徵。絕對生活目的的喪失以及對其需求的繼續存在。尼采把對生命過程本身的提升作為相對生活目的,用以取代絕對生活目的:“超人”作為超越一切既有發展階段的人類發展模式。這兩種具有相同出發點的學說的關係即是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

第二講叔本華:人及其意志

可以認識的世界作為我們意識中的現象與自在之物不可認識的存在之對立。人的靈魂作為兩個世界的匯聚點。我們的意志作為我們自身的絕對現實,即我們自身處於表象活動之外的存在的惟一內容。這個基本意志與其存在於具體意欲中的心理現象的區別。人被解釋為理性生物;現代哲學和叔本華對人的概念的改造。

第三講叔本華:意志形上學

多樣性作為此在的現象形式,此在的自在本質作為絕對的統一性。被認識到的人的本質由此合理地轉移到全部此在的形而上的屬性上去:世界作為形而上的意志之現象。駁斥那種指責叔本華將世界觀神秘主義人格化的說法。意志中的矛盾以及意志滿足在原則上的不可能性。存在的不可理解性及通過將其解釋為意志而使之降格。意志的統一性即是悲觀主義的動機。

第四講叔本華:悲觀主義

幸福即是對缺憾之痛苦的簡單停止。有悖心理學地撕裂生命:沒有一痛苦和擁有一幸福。預期的幸福就是向擁有逼近。叔本華的錯誤的主要動機:以強制和系統的方式將意志形上學和悲觀主義相統一。對快樂與痛苦的結算,以及痛苦的絕對含義。殘忍。形上學的正義,以及對快樂與痛苦的經驗性分配。

第五講叔本華:藝術形上學

事物的純表象內容擺脫其現實性。“理念”作為藝術的內容。從作為意志的世界,從因果關係和個體性中超脫出來的審美狀態之主體和客體。空間的含義。現實主義。藝術家問題。音樂作為對形而上的意志的直接藝術表達。藝術的幸福及悲觀主義。藝術作為生活之對立的統一。

第六講叔本華:道德及意志的自我解脫

道德作為對意志之個體形式的否定。叔本華對一切客觀規範的放棄及其悲觀主義的動機。本質的形上學的統一性作為道德的基礎。與之相反:二重性的倫理含義。作為同情的愛。生命價值的消極共性。存在與應然。自由。禁慾主義對意志的否定。自殺。最終解脫。

第七講尼采:人類的價值與頹廢

生命強度的歷史性增強即為最終價值。基督教和民主制對此價值的顛倒。它同基督教理想在事實上的一致性。對人和社會的概念區分,這兩者同個體性的關係。自然距離作為人類發展的條件。心理學上的差別敏感性與梅特林克的倫理學。分別按平均值與峰值對一個時期進行的價值測量。反道德主義的意義。

第八講尼采:高貴道德

尼采之道德的客觀特徵。高貴理想。存在與行動。向上培育的代價。既非利己主義,亦非享樂主義的個人主義。責任。倫理學和形上學意義上的、同一者的永恆輪迴。尼采之理想的絕對此岸性。對生命過程的價值評估本身作為叔本華與尼采之間最深刻的區別性動機。

目錄

前言

第一講叔本華和尼採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二講叔本華:人及其意志

第三講叔本華:意志形上學

第四講叔本華:悲觀主義

第五講叔本華:藝術形上學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