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樓子
[宋]曾鞏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鈞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作者簡介
曾鞏(1019—1083)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人,漢族,北宋散文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兒童時代的曾鞏,就與兄長曾布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狀》中稱其“生而警敏,不類童子”,而且記憶力超群,“讀書數萬言,脫口輒誦”。 嘉祐二年(1057年),39歲的他才考取了進士,被任命為太平州司法參軍,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熙寧二年(1069年)先後在齊、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頗有政聲。元豐三年(1080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元豐四年,神宗以其精於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於江寧府。理宗時追謚“文定”。 曾鞏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現並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貢獻在於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注釋
①西樓,即詩中的朱樓,它依山面海。②鉤珠箔,把帘子掛起。譯文
海浪像雲一樣,去了又來,北風吹起時又傳來幾聲雷鳴。紅樓的四周都捲起帘子,我臥在樓上看著急急而來的雨。
簡析
這是一幅海上風雨圖,氣勢磅礴。錢鍾書先生稱曾鞏的絕句“有王安石的風致”,從這首詩就可以看得出來。開頭兩句寫海上的風浪,首句寫海浪,用“如雲”的明喻;二句寫風聲,用“數聲雷”之暗喻,維妙維肖地將海上的風浪描繪出來:潮頭如雲,去而復回,北風呼嘯,振耳欲聾,驚濤拍岸,聲如雷鳴。詩人抓住最富於孕育性的頃刻,描繪出一幅極其壯美的“驚濤拍岸”油畫,極富震撼人心的作用。謝榛的“雲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似乎少了點兒氣勢,蘇東坡的“天外黑風吹海立”,似乎缺了點兒動感,許渾的名句“山雨欲來風滿樓”,似乎缺了點兒聲勢。也許可以這么說,將他們三人的的詩句加起來,就熔化成這兩句。
第三句將帘子掛起這一動作頗出人意料,似乎覺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只有垂簾,哪有掛簾呢?但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詩人想“臥看千山急雨來”,已經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夠使人思而生奇趣。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張先的“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李白的“鏟卻君山好,平鋪江水流”等一樣,“愈無理而愈妙”(《詞筌》)。
最後一句寫詩人的雍容氣度和一腔豪情,關鍵字眼在於“臥看”。杜牧有“臥看牽牛織女星”,陳與義有“臥看滿天雲不動”,這些“臥看”都寫出了外表安詳,而內心激動的神態,並把讀者的目光引向更加廣闊的世界,還為畫面添上主人公的形象。不過,杜牧之“臥看”顯得深沉哀婉,而陳與義的“臥看”顯得瀟灑俊逸。這一句雖沒有高爾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那種外露的激動,但要深沉得多,含蓄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