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子底

1978年人均收入320元,2004年村集體收入達20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了6800元,稅收超過500萬元。 後因拆遷,又投資在村西新建幼稚園,現全村幼兒入園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該村在1978年統計,原有土地480多畝,約有人口360人,1988年耕地為400畝,人口460人。

村莊由來

在清朝嘉慶年間,村中王氏發跡,欲顯赫家世,在村中建樓,樓基剛建成,因捻軍攻打膠城,樓只好停建,只余底基,因襲相傳,村名即沿稱樓子底。

經濟狀況

樓子底村土質屬鹽鹼地,從1965年開始治理,先從以沙壓鹼,引水澆灌,逐年改善,到70年代已改成良田,由原來的吃糧靠統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 “三依靠”村變成年年做貢獻的先進村。村莊土質經多年改良,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的產量聞名全縣,白菜、黃瓜、西紅柿、芸豆、香菜等各種蔬菜也是小有名氣,特別是芹菜全縣聞名。隨著新城區建設的不斷推進,膠州市委黨校、青島第二衛校相繼入住,丞相府、東方花園等現代化居住小區陸續竣工,植物園和三里河公園的建成開放,現全村已無耕地。樓子底村東靠福州路、南鄰北京路、西依常州路、北接揚州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村辦企業飛速發展,相繼開辦了不鏽鋼製品廠、電子元件廠、彈簧廠、塑膠廠等。1978年村集體收入只有一萬元,工副業各占50%,到1988年集體收入5萬元,工副業占 80%。1978年人均收入320元,2004年村集體收入達20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了6800元,稅收超過500萬元。新城區建設為村莊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兩委一班人藉助新城區發展,加快內引外聯步伐,引進了投資2000萬元的青島中田電器有限公司,2005年為集體增加收入100萬元。

社會事業

樓子底村在周圍村莊曾以民間鼓樂“鼓手班”而聞名,民間藝術家耿長發之四子耿世業,繼承父業,吹、拉、彈、唱無所不精,特別是他的嗩吶,吹的是美妙絕倫,聲冠膠州灣,被授予膠州市民間藝人稱號,多次到省、市演奏,屢獲嘉獎。人們婚喪嫁娶,以請到他而自豪,雖然該人已故,但他的影響一直在耿世家族後代繼承流傳。
樓子底村民辦國小建於1964年,低年級學生可以在本村就讀,1975年與莊裡頭村集體籌資合併為莊裡頭國小,後因市政府建設遷至新城區深圳路國小;為抓好學齡前兒童的教育,1974年村里辦起了幼稚園,適齡兒童免費入園學習。後因拆遷,又投資在村西新建幼稚園,現全村幼兒入園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為支持鼓勵教育,村設立獎學金制度。村莊經濟的發展,村民也真正得到了實惠,每季度發麵粉,年終每個村民按考評得獎金,老人每月領取養老金,全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1973年被評為全公社一類帶頭村以來,先後被評為膠州市先進黨支部、青島市模範村委會、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文明村莊、百花村莊、市級衛生村莊、招商引資突出貢獻單位等,連年受到辦事處、膠州市、青島市的嘉獎。

政區人口

樓子底村位於膠州老城南門外第一個村莊,膠州市新建辦公大樓西北600米處,南關街道辦事處駐地東1公里,東隔福州路與莊裡頭村接壤,北依揚州路與老城區相望,西鄰北三里河村,西南與東店子相接。該村在1978年統計,原有土地480多畝,約有人口360人,1988年耕地為400畝,人口460人。 2005年人口發展為270戶,76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