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
方位建造
苞米樓子建造位置並沒有什麼嚴格的規定,有的是在東側房山頭(西側一般是建廁所的地方),有的在房前或東或西的一側,不過從院外看,總是處於很顯眼的位置。倉里裝滿金黃色的苞米棒,再襯以皚皚白雪覆蓋的屋頂和庭院,頗具關東農家的自然風貌。
建造原料
這種苞米樓子建造並不十分複雜,其材料大都是來自山林中的雜樹,先選出數根稍粗且直的做立柱,然後在距地一米多高的地方加橫撐鋪倉底,再層層向上加倉壁並做成一面坡或前後城的頂蓋即成,蓋頂除木板外還可加樺樹皮或獸皮,以防漏雨。
特色
東北稱玉米為“苞米”或“棒子”,它與高粱同是過去東北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既供人食用,也可做牲畜飼料。秋天收穫之後,玉米連棒芯一起貯存,現吃現搓,磨成面或者苞米樓子。在靠近東部和北部山區的地方,“苞米樓子”幾乎家家都有。其建造的式樣很有實用性。倉底離地面較高,可以防止老鼠和家畜家禽偷吃糟蹋糧食,又避免距地面太近使糧食受潮發霉。四擊的倉避留有很寬的縫隙,以利通風。有的地區苞米倉子只有四壁而沒有頂蓋,也是便於晾曬通風。還有一些地方把苞米樓子下部的空間也圍以木、石結構的牆,前留小門,兒為存放雜物之處,成為上下兩層的樓子。
典故
苞米樓子雖不是農家的重要建築物,但卻與本家的“外部形象”有著很重要的關係。樓子裡的苞米滿滿登登,說明這家起碼在幾個月內無斷炊之憂,日子過得吃穿不愁。如果倉子見底,空空蕩蕩,則要懷疑這戶人家是否能吃上飽飯了。在過年時,人們也通過苞米樓子寄託豐衣足食的願望,把“福”字和“五穀豐登”的紅色春條鄭重其事地貼在上面,而把對應的“六畜興旺”貼在豬圈和牲口棚,看起來才覺得喜興圓滿。東北舊俗,農曆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節”。這一天的活動之一是祭“倉神”,將盛得滿滿的一碗米飯中間垂直插一雙筷子,擺在倉內並上香祭祀。供“倉神”時,既包括盛放米麵的倉房(俗稱“下屋”),也包括院裡的苞米樓子,其用意都是一個,祈求風調雨順,糧食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