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茶酥
傳說清朝鹹豐年間,一個名叫禿娃的當地人始作一種小吃,取名茶酥, 並漸有名氣,其茶酥作得色、香、味、型具佳,被譽為“禿娃茶酥”。後禿娃的手藝由徒弟根誠繼承。民國16年(1927年),當地人魯金誠、魯子清兄弟倆拜根誠為師,學做茶酥的小吃,得其真傳,所做茶酥味美可口,在寶雞地方享有盛譽。1956年魯子清參加集體企業,在寶雞市三好食堂收張秋蘭為徒,使得茶酥技術相傳。從此,茶酥作為一種地方名吃,被人們喜愛而傳頌。據考證,茶酥之名實為“嚓酥”由外嚓里酥而來(嚓為寶雞方言,形容茶酥入口時脆酥聲音)。食用時,當以香茶為飲,品茶帶酥,別具風味。故“嚓酥”又稱“茶酥”。隨後製作工藝的改進,現如今也有將韭黃炒雞蛋或香椿炒鳴蛋加入剛出熬的茶酥內,真香味更加濃郁可口。
製作以白精粉、豬板油、菜籽油、調料為原料,合面以油為主,用平熬鍋上烤下烙油煎而成,主要在於掌握火侯。做成的茶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層鬆軟、油而不膩,入口酥脆味道美,層層落花放異音。
擀麵皮
擀麵皮是陝西地區特有的漢族名小吃,尤以西府寶雞地區為最佳,寶雞岐山擀麵皮2011年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擀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的特點,是關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西北最具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岐山人的擀麵皮做法很非凡,別處的米麵皮和釀皮是把面調成糊狀,放在特製的鐵籠上蒸。而歧山擀麵皮則是先擀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麵皮基本一樣,不同於米麵皮的是,擀麵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寶雞一帶的人都喜歡吃,近幾年來在西安也很流行。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陝西省西府寶雞鳳翔地區漢族風味名小吃,其饃採用獨特工藝加味料烙成,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對火候、口感要求嚴格,色金黃,外脆內韌,嚼之勁道麥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葉;豆花用品質上乘的黃豆土法做成,鮮嫩爽滑,煮而不散。豆花泡饃在寶雞一帶非常流行。非常適合作為早餐。
攪團
攪團是西府地區的特色小吃。以玉米面為主要原料,攪團要好,72攪。做攪團不難,只是很費勁,一手端麵粉,一手拿擀麵杖,把麵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里,同時不停地攪拌,攪至沒有乾麵粉為至,然後注入一定量的開水,用擀麵杖劃成一團一團的,待燒開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小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後,最後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醋水好,攪團香,吃攪團做醋水也挺講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多吃粗糧有益健康,此款小吃,很適合作為晚餐。
寶雞豆腐包子
相傳1703年,康熙皇帝西行巡視途經寶雞,當時告老還鄉的黨崇雅閣老,曾以段家麵店的豆腐包子奉獻,康熙皇帝食用後感到異常可口,龍心大悅,特賜三角龍旗一面。從此段家豆腐包子名聲大振,二百多年來相沿流傳,它不僅為當地人所喜愛,外地顧客食用後亦交日稱讚。段家包子繼承人強克都掌技,豆腐包子再次被評為優質食品, 1984 年5月,陝西省名廚師鑑定馳名小吃及菜餚時,也給了寶雞豆腐包子以美譽。製作的主要原料:精粉、蒸過的豆腐、韭菜等。特點:形如宮燈,折如花辯,皮綿麵筋,餡嫩味鮮。食用時,如將調好的汁子(醋、油辣子、醬油等作配料)灌入包子內,其味更美。
鳳翔臘驢腿
臘驢腿是鳳翔縣久負聲名的傳統肉食品名特產,此膳食據傳說,清末時期有位姓蘇名石娃的,當時製作的臘驢腿以其特色遠近聞名,“臘驢腿”生產技術加工工藝就是他傳於後世的。蘇石娃一生主宰殘牛、殘驢,逢冬醃製“臘驢腿”。由於蘇獨家製作,且工藝獨特,產量不多,市面上甚為稀罕,故價格昂貴,一般平民很少實用,多為官吏、豪紳、大賈、富戶春節或元宵節進貢上司和饋贈親友之名貴禮品。
蘇石娃製做臘驢腿工藝精細,色澤紅潤,味美適口。尤“錢錢肉”(公驢之外生殖器)獨具特色,不但是清爽可口的下酒佳肴,且具壯陽益腎之功能,馳名關中。
岐山臊子麵
相傳周文王時期,在岐山原下渭河畔,常有一條大蛟龍出沒,傷害百姓。文王得知後,便下令除掉了禍害百姓的蛟龍。據傳說,蛟龍的肉味道鮮美,吃了可以驅惡除邪,延年益壽。於是,文王叫人將蛟龍剁成許多小塊,另給眾人食之。吃了蛟龍肉,部落從此繁衍生息旺盛,人們體格健壯,使使部落逐漸壯大了起來。從此,人們沿用這一生活習慣,將肉食剁成小塊,燒炒而食,以求得四季平安,興旺發達。後人通過長期的烹調實踐總結,將這種肉丁做成的膳食品稱作臊子。它不僅味道鮮美獨特,不腥不膩,既可以獨立膳用,而且還可同其他食品拌餐,且可以長期保存,逐漸成了地方的風味食品。岐山人將大肉做成的臊子和本地麵食加以結合,創新出了風味獨特的岐山臊子麵,一舉傳遍方圓,香飄千里。原“岐山照壁背後麵館”的臊子麵,以其經營有道,做工獨特,味道俱佳而曾受到過皇朝的褒獎。
岐山臊子麵即大肉澆湯麵,在陝西以其經濟可回而深受顧客的青睞,在關中農村為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待客主食。它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從湯的味道上講是酸、辣、香;二是從加工的麵條上講是薄、筋光;三是從食用的整體上講是煎、稀、旺。
蕎面餄餎
特點:條細筋韌、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主要原料:新鮮蕎麥。
簡要介紹:蕎面餄餎已有600—700年的歷史,“蕎面餄餎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這 是人們對蕎面餄餎的讚美。製作時選用新鮮蕎麥現磨現做,其特點是條細筋韌,挑起來 不斷條,清香利口。冬可熱吃,夏可涼吃,有健胃消暑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