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西安號106艦](/img/c/229/nBnauM3X2cDO0cjNycjNyUjM4ITM0QzN0ADOwADMwAzMxAzL3Y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06 西安號,旅大Ⅰ(051型)級,大連造船廠製造,1973年服役。舷號106,系我國產第一代飛彈驅逐艦的第二艘,1970年9月於大連造船廠下水,1971年1月組建,1974年11月正式加入海軍驅逐艦戰鬥序列,1986年12月被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西安”艦。該艦長132米,寬12.8米,桅高29.9米,最大排水量3700噸,最大航速36節。主動力為4台高壓蒸汽鍋爐、2台主機,7.2萬匹馬力,5台發電機組。主要武備系統有:雙130主炮2座、雙37艦炮4座、雙25艦炮4座、三聯裝飛彈發射架2座、12管火箭深彈發射炮2座、深水炸彈發射炮4座。
翻開西安艦艦史,戰績已成追憶。在三十多年的服役期里,一代代艦員們駕馭戰艦安全航行15萬海里,祖國的萬裏海疆處處都留下了她閃光的航跡。她曾6次接待鄧小平、胡耀邦、金日成等國內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和參觀訪問,作為傳播文明和友誼的使者,曾多次陪同外國軍艦來訪、接待外國駐華武官和訪華使者的參觀訪問。
2007年9月29日,這一天曆代西安艦艦員將永誌不忘,叱吒海疆30多年的戰艦將告別萬里碧海,溯江而上,成為武漢海軍工程大學的教學實習課堂,用別樣的方式繼續為海防建設奉獻力量。
參數
![西安號106艦](/img/3/47b/nBnauM3XxcDNxETN5gjNyUjM4ITM0QzN0ADOwADMwAzMxAzL4Y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排水量:3250噸(標準),3670噸(滿載)
主尺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主 機:2台鍋爐, 2台蒸汽輪機,72000馬力,雙軸
航 速:32節
續航力:2970海里/18節
編 制:28O名(其中軍官45名)。
導 彈:反艦飛彈:2座三聯裝“海鷹-2”(C-201)飛彈發射架
火 炮:2座雙聯裝13O毫米炮
4座雙聯裝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
4座雙聯裝25毫米炮
火 箭:2具FQF 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120枚火箭深彈
深 彈:BMB-2深彈發射裝置4座,深彈投放架2座
為何命名為“西安號”
戰艦是各國軍事實力的象徵。1978年海軍頒發的《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規定: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的名字命名。 1975年6月26日,鄧小平視察西安艦,並為海軍題詞:“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為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努力奮鬥”。
西安艦先後圓滿完成了“710”、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飛行試驗,遠洋編隊合成訓練和海軍、艦隊系列戰備演習等40餘項重大戰備訓練和軍事演習任務,創造了我海軍驅護艦36年無重大事故和案件的記錄,榮立集體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鄧小平、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等先後6次登上“西安艦”視察或參觀訪問。1986年被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西安”艦。
“西安號”的武器配備
西安艦舷號106,系我國產第一代飛彈驅逐艦,1970年9月於大連造船廠下水,1974年11月正式加入海軍驅逐艦戰鬥序列。該艦長132米,寬12.8米,桅高29.9米,最大排水量3700噸,最大航速36節。主動力為4台高壓蒸汽鍋爐、2台主機,7.2萬匹馬力,5台發電機組。主要武備系統有:雙130毫米主炮2座、雙37毫米艦炮4座、雙25毫米艦炮4座、三聯裝飛彈發射架2座、12管火箭深水炸彈發射炮2座、深水炸彈發射架4座。
進口“四大金剛”守海疆
在亞洲最大的海軍博物館——青島海軍博物館中,展示著一艘舷號為101的飛彈驅逐艦。它就是人民海軍擁有的第一艘驅逐艦、當年顯赫一時的“四大金剛”之首——“鞍山”艦。人民海軍擁有驅逐艦的歷史,是從“四大金剛”開始的。為了加強海防,中央決心加快人民海軍的建設步伐。1953年6月4日,我國和前蘇聯政府簽訂了“海軍訂貨協定”,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進口4艘驅逐艦。
1954年10月26日,中蘇雙方舉行艦艇交接簽字和命名授旗儀式。首批引進的兩艘前蘇聯驅逐艦分別被命名為“鞍山”號和“撫順”號,人民海軍第一次擁有了性能先進的驅逐艦。次年6月,第二批進口的兩艘驅逐艦抵達青島,分別被命名為“長春”號和“太原”號。上世紀50、60年代,這4艘驅逐艦一直是我國海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被人民海軍官兵暱稱為“四大金剛”。
在“四大金剛”馳騁海疆的歲月里,它們多次在領海線上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代國產驅逐艦加入海軍序列,“四大金剛”完成了歷史使命,陸續退出現役。
國產驅逐艦接棒上馬
取代“四大金剛”的,是全部國產化的新型飛彈驅逐艦。1968年底,第一代國產飛彈驅逐艦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1971年12月31日完成試航。這就是後來被稱為051型的第一代國產驅逐艦。它的特點是對海攻擊能力強,續航力大,並有較強的反潛和防空能力。艦上裝有大功率蒸汽動力裝置,配備有飛彈武器系統、火炮武器系統、反潛武器系統,以及聲納、雷達、通信、飛彈設備和作戰指揮與武器控制系統等,是當時我國研製的最大噸位的水面戰鬥艦艇。
到1975年,第一代國產飛彈驅逐艦設計和生產定型時,已有3家船廠建成該型戰艦,並陸續裝備部隊。從此,它成為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主力艦種。1980年,“西安號”驅逐艦首次遠航,將中國海軍的航跡延伸到了南太平洋。1985年,132號國產飛彈驅逐艦代表中國海軍首次出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跨越太平洋、印度洋,經受了8級以上風浪的考驗。
守海疆披肝瀝膽
駕鐵鯨破浪迎風 在中國海軍50年的發展歷程中,艦艇裝備的發展備受矚目。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海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擁有了包括核潛艇和飛彈驅逐艦在內的各種現代化艦艇。作為目前中國海軍水面艦艇中的主戰艦種,驅逐艦的發展歷程是中國海軍成長進步的一個縮影。
中國驅逐艦一覽表
艦級 | 艦型 | 舷號 | 艦名 | 服役時間 | 艦隊 | 出廠 |
現代 | 136 | 中國136“杭州”號現代級飛彈驅逐艦 | 1999年 | 東海 | 俄羅斯購買 | |
旅海 | 054 | 167 | 深圳號飛彈驅逐艦 | 1998年 | 南海 | 大連造船廠 |
旅滬 | 052 | 112 | 中國112“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 | 1992年 | 北海 | 江南造船廠 |
旅滬 | 052 | 113 | 青島號 | 1995年 | 北海 | 江南造船廠 |
旅大II | 051G1 | 105 | 濟南號 | 1971年 | 北海 | 大連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06 | 西安號 | 1973年 | 北海 | 大連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07 | 銀川號 | 1975年 | 北海 | 大連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08 | 西寧號 | 1979年 | 北海 | 大連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10 | 大連號 | 1983年 | 北海 | 大連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31 | 南京號 | 1977年 | 東海 | 中華造船廠 |
旅大I | 051 | 132 | 合肥號 | 1979年 | 東海 | 中華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33 | 重慶號 | 1981年 | 東海 | 中華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34 | 遵義號 | 1983年 | 東海 | 中華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61 | 長沙號 | 1976年 | 南海 | 廣州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62 | 南寧號 | 1979年 | 南海 | 廣州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63 | 南昌號 | 1981年 | 南海 | 廣州造船廠 |
旅大 | 051 | 164 | 桂林號 | 1983年 | 南海 | 廣州造船廠 |
旅大I | 051 | 165 | 湛江號 | 1986年 | 南海 | 廣州造船廠 |
旅大III | 051G2 | 166 | 珠海號 | 1990年 | 南海 | 廣州造船廠 |
旅大III | 051G2 | 168 | 旅大Ⅲ型(051G2)飛彈驅逐艦 | 1991年 | 南海 | 廣州造船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