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在國家科技部、教育部的積極推動下,在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基本功能,以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和配套服務體系為重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現已發展成占地140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0餘家的高科技園區。

基本信息

科技園簡介

西安交大科技園西安交大科技園

西安交大科技園1996年經西安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1997年初開始起步創業,建設交大科技一條街。1999年12月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為國家大學科技園試點,2001年3月通過科技部、教育部評估,5月被兩部正式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安交大科技園有限公司是西安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運作實體單位,主要從事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業務。園區以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醫藥技術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其他高新技術為重點發展領域。

西安交大科技園規劃用地1281畝。園內已建成博源大廈、國際科技教育大廈、博源孵化器、開元孵化器、國際孵化器、保賽生物大廈、創業大廈等7個專業孵化器,孵化面積達到13萬多平方米,孵化空間形成一定規模。園區內修建了博源路、匯新路、啟元路三條主幹道,實現了“七通一平”,園區綠化面積已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建成了貫穿園區的綠色環帶及較大規模的臘梅園、紅梅園和櫻花大道,修建了大型旱噴泉和休閒廣場,通往科技園的城市公交線路也已達8條,基礎設施基本建成。

交大科技園交大科技園

交大科技園在建設過程中,十分重視園區服務體系的配套建設。在雁塔區政府協助下,建成了工商註冊、稅務登記“一廳式”辦公的政務大廳;建設了千兆到樓、百兆入戶的數據網路和語音通信平台;商業銀行貸款、投資公司投資、入園單位投資、引進國外資金等多元化的融資體系;企業諮詢、項目申報、成果鑑定、法律顧問、人才中介、大學生就業實踐中心、產品銷售網路為一體的增值服務體系;郵政、商業、餐飲、住宿、交通、票務為一體的商業支持體系;國際會議中心、展覽中心、接待中心、大中小會議室等共享設施。落實了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免二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受到了入園企業和來訪賓客的高度評價。

交大科技園交大科技園

交大科技園在企業孵化方面也已經取得較為顯著的成績。科技園新區自2003年4月開園以來,共孵化企業111家。育成出園企業31家,先後進入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其中70%的企業,得到了依託高校西安交通大學在人才、技術、信息、設備和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已成為學校產學研結合、為社會服務和企業孵化的重要基地。同時科技園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園的“雙孵化”功能,將一批博士研究生和教授,培養成為企業領軍人物。

發展與規劃

2003年末,西安交大科技園已建成孵化用房18.5萬平方米,其中起步區10萬平方米,新園區8.5萬平方米。32000平方米的博源大廈、 10000平方米的國際科技教育大廈、8000平方米的博源孵化器、26500平方米的開元孵化器、8000平方米的瑞森保賽生物技術實驗室、100000平方米開元數碼家園已相繼投入使用。一期正在建設的還有30000平方米的交大科技園國際科技孵化大廈、40000平方米的思源孵化器、12000平方米的交大科技園創業大廈等項目。二期規劃設計已經完成,路網和管網建設已全面開工。

建設中的國際科技孵化大廈建設中的國際科技孵化大廈

西安交大科技園在抓園區基本建設的同時,努力抓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建設。截至2003年底,科技園已入駐在孵企業109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34家,育成企業17家。開發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71項,其中列入國家、部委、省市各類計畫的38項。累計申請專利56項,獲準專利35項。累計培訓各類技術人員5700人次,吸納從業人員4390人,其中西安交大的科技人員416名,在讀博士、研究生185名,本科生208名,回國留學人員12名。2003年銷售收入達33億元人民幣。已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
西安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發展目標是:5年之內,開發用地1281畝,基本建成包括孵化場地、研發場地、培訓場地、公共設施、生活居住、通信網路等在內的功能配套、設備齊全的基礎設施,其中房屋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園區綠化36萬平方米;基本建成以中介服務、行政公務、企業資訊、信息網路、創業資金、人才交流為主的支撐服務體系。園區技工貿總收入達到100億元,使西安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最活躍的項目源和創新源,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科技成果轉化、高新企業孵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

科技園入園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科技園)是經西安市人民政府同意、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批准設立的、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認定的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園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管理辦公室)負責科技園區的管理和組織協調工作。為規範科技園的研發、生產、經營、教育、辦公、服務活動,保證科技園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規定。

科技園一角科技園一角

第二條 凡進入科技園從事研發、生產、經營、教育、辦公、服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無論其經營場所來源方式(如自建、購買、租賃等),均應經管理辦公室批准後方可入園。

第三條 凡進入園區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管理辦公室的管理。

第四條 科技園鼓勵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醫藥技術、電工電子技術、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其它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入園;鼓勵中介服務機構、風險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商業機構、以及為入園企業服務的其它機構入園。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進入科技園:有違法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生產、銷售過程中對環境有污染的(如化學、噪聲、光等);管理辦公室審核認為不符合進入園區的。
第六條 凡對科技園內的土地及房屋進行轉讓、出租、贈與、投資的單位和個人,均應在實施前告知受讓方或受讓人辦理入園審批手續,並在受讓方或受讓人出示入園批准檔案後方可實施上述活動。
第七條 對擬進入科技園從事研發、生產、經營、教育、辦公、服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先到管理辦公室(科技園物業部)領取或從科技園網站下載《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企業、機構及單位入園申請表》,填寫後經開發商或業主同意蓋章後,送交管理辦公室(科技園物業部)審批,管理辦公室在收到《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企業、機構及單位入園申請表》後及時給予答覆。對批准入園的核發《批准通知單》。申請單位或申請人對其所填寫的《入園申請表》的全部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第八條 對違反本規定未辦理入園審批手續的單位和個人,管理辦公室有權責令其補辦手續。對拒不補辦手續或補辦手續未獲通過的,管理辦公室將對其進行清理。
第九條 本規定由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園管理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西安交大省外科技園

交大科技園(蘇州)

1、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位於蘇州獨墅湖高等教育區仁愛路99號。占地面積60畝,一期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3萬多平方米,共12棟樓。其中,大研發樓5棟(5層)、小研發樓6棟(4層)、國際會議中心一棟(6層)。
二期一萬五千平方米的研發大樓、重點實驗室兩棟樓,定於2009年下半年動工建設,2010年投入使用。

西交大科技園(蘇州)西交大科技園(蘇州)

2、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是由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園管理辦公室、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科教發展有限公司三家共同建設。其中,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科教發展有限公司為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的依託公司,負責科技園的具體實施、管理和運營,積極發揮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功能和作用,引進重點科技項目,孵化高新技術企業,推進大學科技園事業發展;同時,享受政府在營業稅、土地稅、房產稅等稅收減免方面以及平台建設方面的優惠政策。
3、 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園管理辦公室已經正式授權西安交大蘇州研究院科教發展有限公司,為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的依託公司和管理公司,全權代表並全面負責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的管理和運營。
4、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的組織架構:
為加強領導和協調,成立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工作領導小組:

西交大科技園(蘇州)西交大科技園(蘇州)

1)組長: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兼西安交大蘇州研究院院長)
副組長:張漢榮(西安交大校長助理兼西安交大科技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國家大學科技園辦公室副主任)
吳軍華(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汪 宏(西安交大蘇州研究院科教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成員:田曉皋、陳思慧、李季、余平等人。
2)領導小組下設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辦公室:
主任:李 季
辦公室設立專職成員2-3名。

交大科技園(聊城)

聊城科技園俯瞰圖聊城科技園俯瞰圖

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園是西安交通大學聊城市政府全面合作背景下的校地合作基地,是西安交通大學科技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與聊城產業優勢、政策優勢、資金優勢相結合的匯聚地。該項目位於聊城市中心地帶,北臨東昌湖,南鄰政府行政區新址。其一期規劃面積244畝,總投資6億元,主要用於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教育培訓基地、企業總部、學術交流中心及專家公寓等建設,總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園將引入西安交通大學國家科技園、西安交通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國家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西安交通大學產學研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西安交通大學人才培訓中心等機構。
該項目建成後,將為聊城構建以企業創新需求為導向、以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為紐帶、產學研相結合的全新經濟產業結構及聊城地區產業提升、科技文化建設、城市綜合素質提升等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園的啟動,它將為西安交通大學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高層次發揮社會服務功能拓展了平台;落成後的科技園將為高新技術企業及成果的孵化、高新技術及管理人才的培養、高科技項目的研究開發和高科技成果的推廣提供優越的基礎設施;將為聊城構建以企業創新需求為導向、以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為紐帶、產學研相結合的全新經濟產業結構,對提高聊城地區產業、科技、文化建設水平、以及提升城市綜合素質等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