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小江南是漢中的一大美譽!
先從地理位置說起:漢中地處陝西南部,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北靠陝西秦嶺,南依四川巴山,屬於盆地區域。因其獨特的地理特徵,因此氣候與西北大部分地區不同,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生態資源豐富,是動物與植物生息繁衍的絕佳地域,因其地理上的優勢,因此被世人譽為西北小江南。全市轄漢台區、南鄭、城固、洋縣、勉縣、西鄉、略陽、鎮巴、寧強、留壩、佛坪11個縣區。目前總共1區10縣,不久之後南鄭、城固、洋縣、勉縣也將升為區。早在商朝時期,這裡就有了人類生息勞作的身影,在以後的歷史中,漢中又一度成為兵家爭戰之地,如劉邦、諸葛亮等都以漢中作為軍事基地。漢中資源豐富,物華天寶,被譽 為“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寶盆”。市內文物古蹟眾多,現有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以“兩漢三國”為主題的著名文化遺產,知名的景點有:褒斜道石門、古漢台、拜將壇、武侯墓(祠)、張良廟等。另外,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這裡還是世界珍稀動物大熊貓和朱䴉的棲息地,生態旅遊是當地的一個重要旅遊項目。
西北小江南(漢中)歷史:漢中歷史悠久,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漢高祖劉邦以漢中為基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完成統一大業,特以“漢”為號,建立漢王朝;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漢中,六出祁山,成敗皆在漢中,歸葬在漢中的定軍山下,張良功成名退於紫柏山,韓信被拜將於漢江之濱,我國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張騫故里和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葬地均在這裡。曹操、杜甫、陸游等許多歷史名人都曾留下了詩詞墨寶。
漢中的資源漢中獨特的地質地貌,孕育出獨特的山水風光,國家設立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朱䴉自然保護區馳名中外。南湖、南沙河、紫柏山、天台山等七處省級風景名勝區,風光旖旎,美不勝收。漢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素有“生物寶庫”之美稱,具備建設現代化明星城市的客觀條件。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
(1)生物資源繁多。我市為南北動植物交匯地帶。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水稻產量占全省的70%;森林覆蓋率52%,植被覆蓋率56%,活立木蓄積量8781立方米,可利用草場500萬畝。野生植物達30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1300多種,有“天然藥庫”之稱,天麻、西洋參、棗皮久負盛名,杜仲為全國第二大基地;棲息在秦巴山區的野生動物280多種,列入國家和省上保護的珍稀動物42種,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等“稀世之寶”馳名中外。
(2)礦產資源富集。在已發現的92種礦產中,探明儲量的60多種,具有中型以上規模的35種,潛在經濟價值約1568億元。有26種礦產保儲量、潛在經濟價值列全省前3名,有10種礦產列全國前十位。勉(縣)略(陽)寧(強)地區被譽為“蘇聯的烏拉爾”,金、錳、銅等有色金屬儲量大、品位高;漢(台)留(壩)勉(縣)、城(固)洋(縣)西(鄉)區域石棉、海泡石、石英岩、蛇紋岩等非金屬礦產富集。
(3)水能資源豐富。漢江、嘉陵江兩大水係為長江一級支流,其中,漢江幹流長270公里,嘉陵江幹流長141.7公里。全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60萬千瓦,可開發量87萬千瓦,均居全省第二。小水電裝機容量居全省首位。
(4)旅遊資源獨特。漢中歷史悠久,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漢高祖劉邦以漢中為基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完成統一大業,特以“漢”為號,建立漢王朝;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說中,六出祁山,成敗皆在漢中,歸葬在漢中的定軍山下,張良功成名退於紫柏山,韓信被拜將於漢江之濱,我國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張騫故里和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葬地均在這裡。曹操、杜甫、陸游等許多歷史名人都曾留下了詩詞墨寶。
西北小江南的發展展望:
漢中獨特的地質地貌,孕育出獨特的山水風光,國家設立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朱䴉自然保護區馳名中外。南湖、南沙河、紫柏山、天台山等七處省級風景名勝區,風光旖旎,美不勝收。在革命戰爭年代,漢中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領導過革命鬥爭,留下光輝業績。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萬里、陳慕華、宋健、彭佩雲、溫家寶等親臨漢中視察,江總書記“興漢中、奔小康”的題詞,成為激勵漢中人民加快經濟發展,建設現代化明星城市的巨大精神力量。前不久,胡錦濤總書記來漢視察,更加堅定漢中人民“開放興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和“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漢中”的決心。
改革開放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我市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幹部民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培育區域經濟優勢,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為建設現代化明星城市奠定了可靠的經濟基礎。
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綜合實力得到加強。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163.44億元,財政總收入12.4億元。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5184元和1643元,增長6.9%、和5.7%。初步形成了以飛機(亞洲最大飛機生產基地)、汽車、機械製造。醫藥化工、建材建築、冶金採礦、菸酒食品、包裝裝璜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的多門類現代化工業體系,建成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創出了一批名優特產品,全年工業總產值增加39億元。城鄉市場發育日漸完善,縱橫交織的流通網路基本形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49.5億元。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產業化初具雛形,鄉鎮企業成為漢中三大經濟支柱之一,總收入達156億元。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市委、市政府認真組織實施“開放、開發、發展”戰略,已與英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東南亞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聯繫。與國內14個省20個地方建立了友好關係。並成功舉辦了北京和長三角項目推介和招商引資。簽訂招商引資契約項目60個,契約引進資金32.79億元,外貿出口1420萬美元。按“一個視窗對外,一條龍服務,一切手續從簡”原則建立的外商投資聯合審批制度已開始有效運作。全市上下強化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你賺錢,我發展”的新觀念,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正在形成。
基礎設施建設卓有成效。寶成、襄渝鐵路過境,陽安鐵路橫貫全市。每日對開漢中至北京西站、漢中至漢口快車一趟。民航直達西安。公路網路四通八達。有五條國道、省道直通陝、甘、川、鄂,公路通車裡程達6800公里,所有鄉鎮和71%的村通了公路。特別是西漢高速公路的建設,使陝南實現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且已開通勉(縣)寧(強)段。郵電通訊便捷。10餘萬部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直通五洲四海,無線尋呼已與全省聯網。
市政建設步伐加快。中心市區建成區面積達27.5平方公里,且以每年一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環城公路和城區主幹道路質量明顯提高,公用設施配套,功能比較齊全;市區綠化面積195公頃,人均9.36平方米,建有3個大型草坪廣場。
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1998年以來,我們緊緊抓住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良好機遇,認真論證,積極爭盥到30個重點項目,至1999年底已完成投資21.9億元。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我市基礎設施狀況將會有個大的改觀。
教育、科技事業迅速發展。全市有高等院校2所,成人高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科研單位14個,專業技術人才7萬餘人。建立了漢中市經濟開發區(北區即鑫源經濟開發區和南區即南鄭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高新技術園區,先後已有十多戶科技企業在開發區落戶。農業科技扶貧示範圍區正在建設之中。
漢中經過20年改革和發展,積聚了巨大的潛在發展後勁,具備了參與西部大開發的良好基礎。面向新世紀,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牢牢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建設明星城市為目標,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和財源建設,營造區位優勢,增強經濟實力。立足開放興市,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開發優勢資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立足工業強市。
加快國企改革與發展,狠抓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立足農業富民,積極實施“山川秀美”工程,大力舟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小城鎮建設。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團結奮鬥;真抓實幹,促進漢中環境大改善,經濟大發展,開創新局面,再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