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img/f/973/nBnauM3X4czNyAjM3ETN2czM0MTMxIDM4IDMwADMwAjMxAzLxU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醫院概念
醫院(hospital)一詞來自拉丁文原意為“客人”,因為最初設立時,是供人避難,還備有娛樂節目,使來者舒適,有招待意圖。後來,才逐漸成為收容和治療病人的專門機構。
醫院歷史
我國醫院歷史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設定醫院的國家。遠在西漢年間,黃河一帶瘟疫流行,漢武帝劉徹就在各地設定醫治場所,配備醫生、藥物、免費給百姓治病。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似現在的隔離醫院。以上兩則史實,均為《漢書》所載。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陽設“別坊”,供百姓就醫用。隋代有“病人坊”,收容麻瘋病人。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設有“患坊”,布及長安、洛陽等地,還有悲日院,將理院等機構,收容貧窮的殘疾人和乞丐等。到了宋明年代,醫院組織漸趨周密,當時,官方辦的醫院叫做“安濟坊”,私人辦的有“養濟院”、“壽安院”,慈善機構辦的“慈幼局”,分門別類招收和診療病人。南宋理宗寶佑年間(公元1253—1258年),有個叫劉震孫的人,在廣東建立過一所“壽安院”,“對辟十室”可容10人,男東女西,界限有別,“診必工,藥必良,烹煎責兩童”。此外,治好了則資助之使歸家,死亡了則予以掩埋。
世界醫院歷史歐洲最早的醫院組織,為基督教婦人建於羅馬的醫療所,晚於我國5個多世紀。法國的里昂和巴黎兩地分別於6世紀和8世紀建立醫院,英國倫敦是7世紀。中世紀後,中東與歐洲都大量修建醫院。18世紀末葉的資產階級革命,使醫院組織從宗教中有所解脫,獲得新發展。西醫傳入我國,對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元代,阿拉伯醫學傳入我國,1270年在北京設立"廣惠司",1292年又建立"回回藥物院",為阿拉伯式醫院,也是我國最早的西醫院和西藥房。1828年,英國傳教士高立支在澳門開設了第一個教會醫院。1834年11月,美國傳教士伯駕又在廣州舉辦了眼科醫院,後改稱博濟醫院。鴉片戰爭以後,教會醫院猛增,至1949年共達340餘所,遍布全國各地。解放後,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醫院是以診治病人、照護病人為主要目的的醫療機構,是備有一定數量的病床與設施,通過醫務人員的集體協作,對病人及特定人群進行治病防病、健康促進的場所。
醫院條件
據此概念,構成醫院應具有以下的基本條件: 1. 醫院應有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數量的病床設施。以實施住院診療為主,一般設有相應的門診部; 2. 應有基本的醫療設備,設立藥劑、檢驗、放射、手術及消毒供應等醫技診療部門; 3. 應有能力對住院病人提供合格與合理的診療、護理和基本生活服務;
![病房](/img/b/d93/nBnauM3XyQTMxMTN3ETN2czM0MTMxIDM4IDMwADMwAjMxAzLxU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醫院人員
醫院的工作者稱為醫護人員,或醫療專業人員,按工種可分為臨床、醫技、後勤等。按類別則可分為醫生、護士、技師等。按職稱則可分為主任醫師(護師、技師)、副主任醫師(護師、技師)、主治醫師(護師、技師)、醫師(護師、技師)、助理醫師(護師、技師)。按服務需要他們可分為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醫檢師、醫事放射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或助產士等。
醫院類型
綜合醫院旨在處理各種疾病和損傷的醫院是綜合性醫院,它們通常包括急診部、門診部和住院部。 綜合醫院通常是一個地區的主要醫療機構,有大量的病床,可以同時為許多病人提供重症監護和長期照顧。 一級綜合醫院 床位: 住院床位總數20至99張。 科室設定: (一)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室、內科、外科、婦(產)科、預防保健科; (二)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藥房、化驗室、X光室、消毒供應室。 人員: (一)每床至少配備0.7名衛生技術人員; (二)至少有3名醫師、5名護士和相應的藥劑、檢驗、放射等衛生技術人員;
![醫療人員](/img/9/9c7/nBnauM3X0UDMzQDO3ETN2czM0MTMxIDM4IDMwADMwAjMxAzLxU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值班表](/img/c/746/nBnauM3XwYDM2UDO3ETN2czM0MTMxIDM4IDMwADMwAjMxAzLxU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先進設定](/img/f/eb5/nBnauM3XzcDM2cDO3ETN2czM0MTMxIDM4IDMwADMwAjMxAzLxU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旨在治療特定疾病或傷害的醫院是專科醫院。按不同疾病或傷害,可分為兒科醫院、婦產科醫院、男科醫院、皮膚科醫院、精神病院、腫瘤醫院、傳染病醫院等。
教學醫院為病人提供治療,同時結合的醫學生和護理學生的教學工作的醫院,是教學醫院。教學醫院可以是綜合醫院,也可以是專科醫院。教學醫院通常是醫科大學、醫學院或綜合性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
診所只能提供針對常見疾病門診服務的醫療機構是診所。診所的規模一般都比較小。診所也包括公立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民營診所兩種。
醫院部門
醫院為治療各類患者,會按照疾病和身體異常情況進行分科分流。
急診部門為情況緊急的患者提供服務的部門叫急診部。
門診部門負責治療本身疾病並不緊急,不需要住院進行治療的患者的部門叫門診部。門診部會依照各種疾病分科室,例如內科、外科、眼科、皮膚科、外科、婦科、中醫等。
住院部門負責治療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的部門叫住院部。住院部也會依照各種疾病分科室。
支持部門支持部門包括藥房、放射科、記錄處等。
其他三甲醫院
C甲類就是三級甲等醫院的意思 三級醫院是現在中國醫院級別中最高的,也就是最大的綜合醫院或者專科醫院.三級醫院裡還分甲類醫院是三級醫院裡級最高的.
醫院標誌
現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項日內瓦公約,正式承認三種戰地救護識別標誌,即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1982年,紅獅與太陽標準被取消。武裝部隊醫療部門,在戰地服務過程中,使用這類標誌標明所屬的醫療器材、人員、車輛、船隻、飛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不得隨意受攻擊。現將有關情況分述如下:
紅十字標誌的由來和類別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即紅十字會)識別標誌,始於1863年10月,採用“白底紅十字的臂章體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誌”。隨後的日內瓦公約更以具體化,明文指出紅十字標誌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瑞士表示敬意,因為瑞士的日內瓦是紅十字會的發祥地。由此可見,紅十字標誌與宗教迷信沒有任何聯繫。
![紅十字](/img/4/465/nBnauM3XyADM2AjM4ETN2czM0MTMxIDM4IDMwADMwAjMxAzLxU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項日內瓦公約第44條的規定,紅十字標誌(紅新月標誌同樣適用)具有保護和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前者指使用標誌的人員、器材、車輛、機構等,是受到公約有關條款的保護;後者只是說明或表明使用標誌的人員或某種東西,只是與紅十字會有關係,或從屬於紅十字會,並不受公約的保護。紅十字標誌的使用,首先是軍事當局的許可權,特別是武裝部隊醫療部門的許可權。據此,紅十字標誌的使用,一般應由有關軍事當局授權,不得使用於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在戰時,這種受權特別給予從事救護傷病員的軍隊醫療隊,即它的人員在戰地救護過程中可以佩戴紅十字臂章;它的救護車、醫院船、醫療飛機、醫院等可以懸掛紅十字旗幟;它的醫療器材可以貼上紅十字標誌;等等。交戰雙方應按公約給予保護,不得有違。但是,這些人員、器材、設施、機構等,一旦不再為戰地傷病員服務,就不再受公約的保護;醫院、救護車等如用於掩護或運送作戰部隊,那就構成違犯公約的行為了。 日內瓦公約參加國,根據公約的要求制定了嚴格的國內立法,明確規定了紅十字標誌的使用方法。一般講來,紅十字會無權使用保護性質的標誌,但在和平時期它可以根據國內立法的規定,使用紅十字標誌,當然這種使用不含有任何保護意義。國際紅十字規定,各國紅十字會會員、青少年會員、紅十字會訓練的急救員、衛生員等,均可佩戴紅十字證章、肩章、領章、胸章、帽徽、別針等,最好在這類證章等的紅十字標誌周圍鑲飾些花紋,或鑄刻上佩戴人員類別字樣。標忠尤應儘量小些,不宜過大。紅十字會全部占用的房舍,也可塗有紅十字標誌,或懸掛紅十字旗幟;一部分占用的,只在占用部分的辦公室懸掛紅十字標誌;如屬紅十字會所有而未占用的房舍,只能懸掛不帶標誌的會牌。其他如救護車、急救站等,如系紅十字會所有並由紅十字會在使用,也可塗上有或懸掛紅十字標誌。紅十字會的出版物,或募捐時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誌。向災民免費散發的救濟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誌。運往國外的救濟物資,貼上紅十字標誌,還可以得到減免運輸費的優惠待遇,特別是緊急救濟物資還能優先搶運。非紅十字組織使用標誌,事先須得到有關當局和紅十字會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
形象標識
醫院標識牌導向系統設計處於世紀之交的中國醫院建築,正經歷著經濟體制、醫學模式和技術革命的三大變革。經濟體制從計畫經濟轉向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醫療服務從供給型轉向經營型;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大大擴展了醫學空間的深度和廣度;技術革命使工業社會步入信息社會,醫院智慧型化及覆蓋全球的醫療信息網路,將極大地突破醫療的時空界限和原有格局。這三大變革將在中國醫院的價值觀念、功能結構、空間形態等方面產生強烈的震撼和影響。 在這種大環境的驅動下,人們對就醫環境也就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創造人性化的醫療環境、病人主體意識的確立和強化、對病人意願需求的的尊重和理解,把傳統醫院以管理為中心轉化到以病人為中心。需要我們對醫院環境進行新的定位,不是簡單的對醫院環境進行裝修粉飾,而是從空間劃分、人流物流等方面按照病人的需要和理想進行規劃設計。儘可能的把病人的心理、社會需求全面地體現在醫院的空間環境之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醫院環境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公共環境,其組成複雜、科室繁多、走道縱橫。人流物流的合理性,將是決定醫院環境好壞的關鍵。而一套完善的環境標識系統將會使這種合理性感知於人,並讓人們在使用中感到非常方便、自然。
醫院組織標識牌導向系統一、戶外導向標識: 1、門診部、住院部、急診科標識牌;2、醫院建築分布總平面圖示識牌;3、落地式分流標識牌; 4、戶外交通導向牌;5、入地式帶頂棚宣傳欄。 二、室內導向標識: 1、各樓層平面圖;2、各樓層科室分布總索引;3、醫院專科,專家分紹牌; 4、專科、專家出診動態一覽表;5、醫院簡介標牌;6、各類用途的宣傳欄; 7、樓層號牌及電梯牌;8、通道分流吊牌,燈箱;9、科室名稱牌; 10、公共安全標識牌;11、溫馨公益標識牌;12、各類後勤部門功能標識牌; 13、病房牌等。
行業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醫療服務消費早已突破了“有病求醫”的觀念,醫療消費動機表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美容、整形、康復服務正在悄然走俏,健康諮詢、家庭保健等方面的潛在需求不斷增長,以及保健品市場的一再升溫、特需服務的產生等現象為醫院開拓出了更多的市場。 2007年底,全國衛生機構數達31.5萬個,其中:醫院19900個、衛生院4.0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4萬個、婦幼保健院(所、站)3007個。與2003年比較,衛生機構增加2.4萬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監督機構和醫院有所增加,婦幼保健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變動不大,鄉鎮衛生院隨著鄉鎮調整繼續減少。 2007年底,全國衛生人員數達570.0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約95萬人。與2003年比較,衛生人員增加42.5萬人(年平均增長1.95%),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增加8萬人。2007年,衛生技術人員468.0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04.0萬人,註冊護士147.0萬人。與2003年比較,衛生技術人員增加37.4萬人(年平均增長2.10%),執業(助理)醫師增加17.2萬人,註冊護士增加20.4萬人,5年醫師和護士增量占衛生人員總增量的88%。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由2003年1.48人增加到2007年1.56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由1.00人增加到1.12人。 2007年底,全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總數達327.9萬張,比2003年增加32.4萬張,年平均增長2.6%。醫院床位258.7萬張,比2003年增加31.7萬張,年平均增長3.3%;衛生院床位69.2萬張,比2003年增加0.6萬張。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由2003年2.34張增加到2007年2.54張。 中國私營、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等醫院數量約占全國醫院總數的10%,數量偏少,難以滿足大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保健需求。國家將進一步採取有效的鼓勵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巨觀層面上形成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私立醫院、股份制醫院等多種所有制醫院並存,公平有序競爭的醫療服務格局。 中國醫院建設也以很快的速度發展。隨著中國醫療改革的深入,與醫療市場的對外開放。中國將掀起醫院投資的熱潮。中國醫療市場作為世界最大的潛在醫療市場,給民營醫院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 2009年將實施的新醫改規定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其目標是建立一套比較規範的公立醫院管理運行體制和機制。主要是採取一定的方式,改革以藥補醫的機制。可以預見的是新醫改將給醫院行業帶去新的挑戰和機遇。
發展方向
目前制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其中一個矛盾就是,政府衛生投入與老百姓的醫療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大量社會資本還未得到有效利用,多元化投資和多渠道辦醫的格局尚未形成。 依靠公共部門提供所有的醫療衛生服務和所需的資金顯然不可行。國際上,私營部門作為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的合作夥伴,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方面。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大力發展民營醫療機構,是增加醫療衛生籌資渠道、擴大醫療衛生資金來源的有效途徑。 中國政府將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醫療衛生領域,著力構建多元化投資和多渠道辦醫的新格局。 中國健康醫療市場年均增速超過10%,如果按照這個發展勢頭,那么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無論對於境內資本還是境外資本而言,市場擁有巨大的投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