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褐毛鱗蓋蕨,姬蕨科、鱗蓋蕨屬植物。植株高可達1.5米以上,根狀莖橫走。生長習性海拔800-1500米。產台灣(阿里山)及雲南西部和西南部。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褐毛鱗蓋蕨
種拉丁名:Microlepia pilosula (Wall.) Presl
科中文名:碗蕨科
科拉丁名:Dennstaedtiaceae
屬中文名:鱗蓋蕨屬
屬拉丁名:Microlepia
國內分布:產台灣(阿里山)及雲南西部和西南部。
國外分布:緬甸、印度、泰國、越南及馬來亞都有分布。
中國植物志:2:245
產地分布
產台灣(阿里山)及雲南西部和西南部。形態特徵
植株高可達1.5米以上,根狀莖橫走。葉疏生,柄長6o-70厘米,基部粗約6毫米,光滑無毛,上面有縱溝,淡棕禾稈色或暗棕褐色,有光澤。葉片長80厘米左右,寬30-40厘米,卵狀長圓形,先端長漸尖,三回狀;羽片12-14對,互生,基部一對較短,長22厘米,第二對以上長30-35厘米,寬10厘米左右,闊披針形,先端漸尖成羽狀短尾頭,基部幾等竟,柄長8-12毫米,斜向上,相距11-14厘米,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約20對,基部上側一片較長,約5.5厘米,自第二片以以長4-5厘米,寬1.21.5厘米,闊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不對稱,上側平截兒與葉軸並行,下側廣楔形,下延,無柄,互生,上先出,相距約1.5厘米,兒開展,一回羽狀;末回裂片8-10對,基部上側一片較長,約1厘米,幾與小羽軸並行,其餘的長5-7毫米,斜向上,密接,先端圓而有粗尖齒,羽狀淺裂;小裂片尖頭,或有2-3個尖鋸齒。羽片向頂部漸短,三回深羽裂,末回裂片僅先端和上側有鋸齒,下側全緣,葉脈下面隆起,羽狀分叉。葉草質,乾後緣褐色,上下兩面遍生灰色密短毛;葉軸上部和羽軸有棕色短柔毛密生。孢子囊群生末回裂片的缺刻基部下側,1-4對;囊群蓋淺碗形,淡棕色,有毛。生長習性
海拔800-1500米。姬蕨科——鱗蓋蕨屬植物
鱗蓋蕨屬植物為陸生中型植物。根狀莖橫走,有管狀中柱,被多細胞的淡灰色剛毛,無鱗片。約有70餘種,主要分布於舊大陸熱帶和亞熱帶,南達紐西蘭及馬達加斯加,向北到日本,以亞洲最多,美洲不產。中國現有57種,成為本屬的分布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