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羽鱗蓋蕨

團羽鱗蓋蕨

團羽鱗蓋蕨是姬蕨科鱗蓋蕨屬的一種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團羽鱗蓋
團羽鱗蓋蕨團羽鱗蓋蕨

種拉丁名:Microlepia obtusiloba Hay.
科中文名:碗蕨科
科拉丁名:Dennstaedtiaceae
屬中文名:鱗蓋蕨屬
屬拉丁名:Microlepia
國內分布:產台灣、雲南東南部(屏邊縣大圍)及西南部。
國外分布:越南北部接近雲南交界處也有分布。
中國植物志:2:225

形態特徵

根狀莖橫走,粗紅4毫米,密被暗紅棕色剛毛。葉遠生,柄長40厘米,粗約3毫米,棕禾稈色,通體有開展的灰色長針狀毛並有粗糙的痕;葉片長40-45厘米,寬約2.2厘米,長卵形,先端急長漸尖頭,並為一回羽狀;下部為三回羽狀深裂,中部為二回羽狀,基部一對較長,斜向上,有柄(長約1厘米),長達20厘米,寬約5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相等,圓楔形,二回羽狀深裂;羽狀深裂的小羽片在一回羽狀的漸尖頭頂部約為9對,長2.5厘米,寬1.2厘米,長圓形,鈍頭,有粗齒牙,基部不對稱,下側楔形,上側直截井與羽軸並行,略呈耳狀,羽狀深裂幾達小羽軸;末回裂片3-4對,長圓形,圓頭,有少數齒牙。上部的羽片為披針形,寬約2厘米,一回羽狀,小羽片為長圓形,圓鈍頭,密接。葉脈兩面明顯,在末回裂片為2-3對,斜向一上,單一。葉為厚紙質,乾後為褐色,上面無毛,下面沿中脈及小脈有相當多的棕色長剛毛;葉軸及羽軸上有較多開展的棕色剛毛。孢子囊群圓形,小,生於裂片上側的缺刻底部,每裂片一個,基部,上側裂片較大,常有2個;囊群蓋杯形,棕色,有毛。

生境分布

產台灣、雲南東南部(屏邊縣大圍山)及西南部。越南北部接近雲南交界處也有分布。

物種特徵

台灣鱗蓋蕨Microlepia taiwaniana Tagawa in Acta Phytotax. et Geobot. X (1941) 199. 未見標本。據說同本種有關係,但按其原靚載:中部的羽片長達50厘米,寬15厘米,羽柄長1厘米,小羽片羽狀深裂……的情況看,同本種並無共同之點。

姬蕨科——鱗蓋蕨屬植物

鱗蓋蕨屬植物為陸生中型植物。根狀莖橫走,有管狀中柱,被多細胞的淡灰色剛毛,無鱗片。約有70餘種,主要分布於舊大陸熱帶和亞熱帶,南達紐西蘭及馬達加斯加,向北到日本,以亞洲最多,美洲不產。中國現有57種,成為本屬的分布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