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補陰降火湯--《回春》卷七【處方】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黃(酒蒸)、黃柏(炒)、知母(酒炒)各等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陰虛,尾骨節痛。
【用法用量】少用官桂為引,或以前胡、木香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摘錄】《回春》卷七
中藥方劑之補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補陰降火湯用於小兒陰虛,尾骨節痛。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補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石室秘錄》卷三。為補益劑,具有滋陰降火,潤燥補血之功效。主治瘦人火有餘,水不足者。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方義補陰制火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三。為補益劑,具有滋腎壯水,引火歸元之功效。主治腎火不足,不交感而兩耳無恙,一交接婦女,耳中作痛,或癢發不已,或...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附註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脾胃論》卷上。具有補脾昇陽瀉火之功效。主治飲食損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
別名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降火茶以蒲公英根茶、金銀花、菊花、茉莉花等為原料,具有清熱解毒,治療頭痛口渴、咽喉腫痛的功效。菊花、薄荷、檸檬、胖大海、羅漢果、芥蘭、甘藍菜等食物富含礦...
歷史 分類 三款去火靚湯 夏季去火 去火食物內補湯的成分是由乾地黃4兩,升麻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生薑5兩(切),麥門冬(去心)3兩,芍藥3兩,大棗20枚(擘),遠志(去心)2兩,茯苓2兩,大...
治陰虛發熱 解毒消腫 清肌退熱 處方來源補陰丸有滋陰降火,強壯筋骨的功效。
正文 來源 異名 組成 用法《“秋燥”清補滋潤湯》菜譜所屬菜係為其它菜系、本菜譜基本特點是清補滋潤、本菜譜基本材料為大魚頭1個、花生仁100克、腐枝1條、紅棗10個、生薑2片、豬骨...
益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類證治裁》卷二。具有滋陰降火,斂汗固表之功效。主治里虛,盜汗有熱。症見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者。臨床常用於陰虛勞...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腎陰不足就會引起人體的陰陽失衡,導致陰不制陽的情況發生。出現虛火上炎的症狀。陰虛火旺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潮熱多汗,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口燥咽乾,小便短赤...
湯劑1 湯劑2 湯劑3 湯劑4 湯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