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補陰散邪湯--《辨證錄》卷五【處方】熟地1兩,何首烏5錢,當歸5錢,地骨皮3錢,丹皮3錢,天花粉2錢,神曲2錢,人參1錢,柴胡1錢,砂仁1粒。
【功能主治】春溫之症,腎肝陰虛,滿身疼痛,夜間發熱,日間則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五
中藥方劑之補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補陰散邪湯用於春溫之症,腎肝陰虛,滿身疼痛,夜間發熱,日間則冷。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老中醫教你補陰》是2009年北京奧華元圖書銷售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菱,鄭虎占。
內容簡介 目錄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脾胃論》卷上。具有補脾昇陽瀉火之功效。主治飲食損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
別名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內補湯的成分是由乾地黃4兩,升麻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生薑5兩(切),麥門冬(去心)3兩,芍藥3兩,大棗20枚(擘),遠志(去心)2兩,茯苓2兩,大...
治陰虛發熱 解毒消腫 清肌退熱 處方來源防風散用於破傷瘡瘍風邪,或身體疼痛,風邪攻注攣急,及皮膚瘙癢,麻木不仁,頭昏悶,牙關緊,欲成破傷風者。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防風散用於破傷瘡瘍風邪,或身體疼痛,風邪攻注攣急,及皮膚瘙癢,麻木不仁,頭昏悶,牙關緊,欲成破傷風者。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陰證略例》,元·王好古撰,全書共1卷。按作者書後題記,該書在不斷增補的過程中,其內容多寡不一。最後增補本定稿於1236年,現存最早刊本是元代杜思敬的《...
簡介 《陰證略例》內容氣陰雙補為治法名,補氣與滋陰並用,適用於氣陰兩虛病證,臨床可見大汗、氣促、煩渴、神疲形怠、少氣懶言、口乾咽燥等,用沙參麥冬湯、炙甘草湯、清暑益氣湯等辨證治療。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五苓散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藥物,是一種常用中成藥。由豬苓、茯苓、澤瀉、肉桂、白朮共五味中藥組成,具有化氣利水、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停水飲所致...
出處 組成 用法 歌訣: 功用繼河間(劉完素)、丹溪(朱丹溪)之學廣為傳播之後,明代時醫用藥每多偏執於苦寒,常損傷脾胃,克伐真陽,又形成了新的寒涼時弊。鑒於此,以薛己為先導的一些醫家...
形成背景 代表醫家介紹 溫補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