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茴香子(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巴戟天(去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補骨脂(炒)半兩,青鹽(研)半兩,牛膝(去苗,酒浸1宿,切,焙乾)1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取紅)1兩。【製法】上為細末,用羊腎一對,去筋膜,細切,於沙盆內研令極細,入酒半升煮成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元氣,壯筋骨,明目駐顏。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傳家秘寶》卷下
【處方】厚朴(去粗皮)4兩,蒼朮(淨颳去黑皮)4兩(二味用大棗1斤半、生薑2斤,細切,同入大鍋,以漿水煮1日,耗更添之,慢火泣盡水脈,焙乾用),陳橘皮(湯浸,去瓤)2兩,鱉甲1兩(小便、酒、醋各1升,同煮1日了,更將汁塗炙了,焙乾),石斛(去根)2兩,丁香2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木香2兩,巴戟天(去心)2兩,當歸(切焙)2兩,草豆蔻(去皮)2兩,訶子皮2兩,肉桂2兩,五味子2兩,檳榔(銼)2兩,山茱萸2兩,杜仲(去粗皮,炙,銼)2兩,破故紙(炒)2兩,人參1兩,黃耆(銼)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柴胡(去蘆頭)1兩,茯苓1兩,沉香(銼)1兩。【製法】上為細末,將一半用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元髒虛冷,四肢無力,吃食不得,心腹滿脹,或時下痢盜汗,冷勞玄癖。
【用法用量】《普濟方》有吳茱萸五錢。
【摘錄】《傳家秘寶》卷下
《醫部全錄》卷四三六引《幼科全書》
【處方】當歸5分,人參5分,橘紅5分,白朮5分,白茯苓3錢,麥門冬3錢,黃耆(蜜炙)7錢,粉草2錢(炙),木香2分,柴胡2分。【功能主治】小兒痰飲為患,嘔吐噁心,頭眩短氣,中脘不快,發為寒熱,或因生冷傷脾。
【用法用量】上以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醫部全錄》卷四三六引《幼科全書》
《濟生》卷一
【處方】葫蘆巴(炒)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陽起石(煅)半兩,川烏(炮,去皮)半兩,菟絲子(淘淨,酒蒸)半兩,沉香(不見火,別研)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肉蓯蓉(酒浸,焙)半兩,五味子半兩,鹿茸(去毛,酒蒸,焙)1兩,川巴戟(去心)1兩,鍾乳粉1兩。【製法】上為細末,用羊腰子二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爛,入少酒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胸膈痞悶,吞酸噯腐,食反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食前用米飲、鹽湯任下。
【摘錄】《濟生》卷一
《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肉蓯蓉半斤(酒浸1宿,去皴皮,切,焙,為末),菟絲子(酒浸1宿,淨洗,焙,搗末)。【製法】上為末,取生地黃汁2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另取青竹瀝1盞,時時灑膏內,候稠粘,放冷,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元氣,益精髓,潤髭鬚,久服無暴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日中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外科理例》卷六
【處方】肉蓯蓉(酒浸,焙)5錢,葫蘆巴(炒)5錢,附子(炮,去皮)5錢,陽起石(煨)5錢,鹿茸(酒浸,焙)5錢,菟絲子(淨洗,酒浸)5錢,肉豆蔻(面裹,煨)5錢,川烏(炮,去皮)5錢,五味子5錢。【製法】上為末,用羊腰子二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搗爛,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房勞過度,真陽虛憊,或元稟不足,不能上蒸,中州不運,致飲食不進。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飲、鹽湯任下。
【摘錄】《外科理例》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