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觸網

“幼小的孩子,尤其是9歲以前的孩子一般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上網很容易沉迷。 新快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孩子除了在家裡無法避免電子媒介的包圍,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觸網”的機會。 2.在家庭里,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給孩子講一些基本的媒介素養的道理。

被觸網

被觸網被用於兒童與網路之間

記者對家長和孩子進行的線上調查發現,超四成的小學生在做完作業後的第一選擇是上網,這一數據遠遠超出了“和小夥伴玩耍”的比例。對於孩子們如此熱衷於上網,近八成的家長表示,學校應專門開設針對大眾傳媒的課程(國外稱作“媒介教育”),引導或幫助孩子正確理解大眾媒介上的各種文字、圖片、視頻、畫面等。

9歲之前最好不“觸網”?

今年6月12日,英國權威心理學家西格曼博士在出席一個國際兒童保育會議時指出,各國政府應頒布法令,禁止9歲以下的兒童接觸電腦,因為兒童過早接觸電腦會影響到智力發育。日前,著名青少年問題專家孫雲曉參加南國書香節簽售活動時,也提到非常贊成西格曼博士關於“9歲前不要讓孩子單獨‘觸網’”這一觀點。
“對於9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特別需要培養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能力,這一時期的兒童需要認識一個全面的世界,而不是電子媒介中片面的、虛擬的世界。他們需要形象地認知世界,比如與人交往時,他們首先要看到交往對象的表情,觀察他(她)的動作,甚至聞他(她)的氣味。這種交往是視覺、觸覺、嗅覺等相互感知的結果,這種現實世界的體驗對培養兒童交往的能力非常重要。”孫雲曉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強調。
儘管許多科學研究顯示,讓孩子過早地接觸網路或電子媒體對身心發展不利,但我國小學生網路使用的現實情況如何呢?
2009年8月,由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主辦、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實施的《小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調研報告》顯示,約八成小學生9歲前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網路已成為緊隨電視之後小學生最喜歡的媒介,“看動漫、電影、下載音樂和玩網路遊戲等”是小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其中上網玩過遊戲的比例超過九成。
小學生傾向於被動地使用網路,最常登錄的是一些入口網站和小遊戲網站,也有相當一部分喜歡登錄兒童社區,和班級同學一起上網。調查顯示,遊戲是上網小學生的最愛,但遊戲也是網路成癮的主因。
“幼小的孩子,尤其是9歲以前的孩子一般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上網很容易沉迷。”孫雲曉指出,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喜歡看《海綿寶寶》這類卡通影片的孩童,長久觀看容易造成他們缺乏注意力、學習能力變差等,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所以兒童不宜過早地使用網路,甚至看電視也不要太早。”

孩子真的能活在“電子真空”?

如今的孩子從一出生起就被電子媒介包圍住,家裡隨處可見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媒介,“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在家裡不使用電腦辦公,孩子們看到了大人用電腦會覺得特別好奇,如果說9歲之前不讓孩子‘觸網’或接觸電子媒介,那是不現實的。”張女士是廣州一家報社的編輯,經常需要在家裡編輯文稿,兒子現在6歲了,用她的話來說,電子媒介一直陪伴著兒子成長,“兒子能夠很熟練地在ipad上下載各種遊戲軟體。”
張女士所述的孩子被“觸網”的現實得到了許多家長的共鳴。“儘管我們都知道孩子從小看電視、上網既損害了視力又會影響智力的發展,但我們無法為孩子創造一個‘電子真空’世界,讓孩子免受電子媒體的影響。”胡女士無奈地說,“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儘量讓他們少接觸電子媒介,培養他們其他的興趣愛好,轉移其對電子媒介的注意力。”
新快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孩子除了在家裡無法避免電子媒介的包圍,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觸網”的機會。廣州的許多國小從一年級開始就開設有信息技術課,有的學校還要求學生配備筆記本電腦,部分作業要在網上完成。
“在網路時代,讓孩子不‘觸網’既不可能,也無必要。作為電化教學的輔助手段,網路的全媒體功能對於學生開闊知識視野、豐富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興趣有積極的作用。”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晉升強調,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學生該不該“觸網”,“而在於家長和老師怎樣合理地指導學生有效地運用網路,趨利避害。”
陳女士的兒子小易從三歲開始就接觸電腦了,現在讀國小四年級的小易,對軟體安裝、系統安裝和電腦保養等都很熟練。“孩子們從小在一個電子化的氛圍中長大,並且現如今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如果對電腦運用熟練的話,能夠提升孩子的競爭力。”
陳女士不但沒有限制兒子玩電腦,反而主動讓他去接觸,“但這要靠家長來監督了,比如每天限時1—2個小時的上網時間,其間我會叫他小憩,但他一般是不會聽的,我就拿東西給他吃,這樣可以打斷他。現在孩子每天晚上完成了作業和早上起床後都用電腦來跟讀英語,電腦已經成了他的一個學習工具。”
無獨有偶,馬先生的兒子從一年級就開始利用網路來學習了,“我覺得孩子們利用網路這種新事物、新工具學習很值得嘗試。我看到兒子在電腦上學習相對來說方便多了。比如寫作文,他在電腦前寫可以文思泉湧,修改也方便,這樣很好地調動了他寫作的積極性。”

媒介時代,如何不做受害者?

既然孩子們從小不可避免地要接觸電子媒介,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孩子在接觸時儘量少受影響和傷害?
“對孩子進行‘媒介素養教育’非常有必要。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如果你的媒介素養較低,很容易成為一個受害者。”孫雲曉強調,“兒童太小,對電子媒介里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差別沒有清晰的辨別力,比如有的孩子站在陽台上會跳下去,這就是受電視的影響,以為自己也可以像哈利·波特一樣騎著掃把飛。孩子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意識。”
陳女士的女兒現在讀幼稚園大班,卡通片中經常會出現怪獸,“女兒看到怪獸後很害怕,有一段時間她每天晚上都不肯睡覺,因為一閉上眼,怪獸就會在她腦海中浮現。有好幾次她晚上還被噩夢嚇醒。”一開始,為了讓女兒不再受到驚嚇,陳女士不讓女兒再看那部卡通片了。“後來我覺得孩子一直這樣逃避下去也不是辦法,我應該告訴她電視裡很多東西都是假的,跟現實世界是不一樣的。”
“你們知道為什麼玩遊戲會很開心,為什麼玩遊戲時會忘掉一切嗎?這是因為你們被遊戲設計師高超的設計水平吸引住了,你們跟隨著遊戲的情節不斷地焦慮、釋放、歡喜、悲傷,也在遊戲中獲得了滿足。但是,即使你在遊戲世界中是能夠呼風喚雨的國王,是腰纏萬貫的富翁,你還是要回歸於真實的世界。因此,玩遊戲是正當的,但不要讓它成為你生活的全部。”2008年9月中國大陸第一次系統的媒介素養教育實驗在北京黑芝麻國小進行。為了走進孩子們的遊戲世界,課題組的研究生們對調查中被學生們提及的共41種遊戲進行了親身體驗,在與遊戲設計專業的學者和學生探討後,他們開始引導孩子們思索遊戲究竟是什麼。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媒介素養教育並不是要消除和減少孩子們玩遊戲時獲得的快感,而是要告訴孩子們如何在遊戲中獲取智慧。”中國傳媒大學張潔博士張潔說。面對能否百分之百影響孩子的行為這一問題,張潔的回答是,並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短時間內因為接受了這樣的教育而改變行為,但是一旦反思精神形成,這種思維的力量會在其整個人生中發揮積極作用。
張晉升指出:“‘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全社會參與的系統工程,不僅要靠家長引導、老師培養,新聞媒介、教育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社會機構都應參與其中。同時不能靠強硬的‘管、卡、壓’,可以通過案例示範,利害對比,讓孩子通過自我意識的覺醒來趨利避害。”

利用網路學習像個虛假的童話?

“兒童如果在自由狀態下使用網路,他的第一選擇就是遊戲,他不會選擇知識,真正能夠用電腦來學習的孩子可謂鳳毛麟角。”孫雲曉認為,雖然利用網路來學習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但他認為9歲之前的孩子沒必要提倡其利用網路來學習。
秦女士的兒子現在6歲,一直以來,她都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兒子在家的時候,大人幾乎不上網,電視也不開,“我們除了跟孩子玩遊戲外,剩下的活動就是親子閱讀。這樣的效果非常好,兒子一直以來嗜書如命,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書架上找書看。”但在秦女士看來非常乖的兒子,最近也很令她頭疼,原來前不久秦女士在網上給兒子下載了一些電子書,為了圖方便,她讓孩子自己在電腦上看。
“沒想到兒子一上網,就被遊戲給吸引住了,我起初覺得讓他玩一兩次也無妨,沒想到才玩了沒幾次,他就有欲罷不能的感覺,總是希望我能延長他上網的時間。”秦女士十分懊悔地提醒道,不要指望孩子能夠主動利用網路來學習,他們沒有這樣的自控力。
“現在大家都倡導現代化的學習,大家都以為一提到現代化就是數位化,其實現代化學習和利用網路來學習這兩者不是對等的。所謂現代化的學習是指用現代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學習現代的知識,即強調觀念和方法的學習。”孫雲曉說,現在的孩子最需要學習的現代化知識有很多,比如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環保意識、全球化的意識、擁有責任感等。“這些內容並不是非網路不可的教育。我們通過自然的人與人的交流、通過書本和遊戲的學習完全可以達到。”
小佳現在廣州某重點高中讀高二,本來對理科特別感興趣的她,自從上了高中以後,對理科的興趣一日不如一日。“我喜歡物理和化學,因為有許多實驗可以做,每次通過做實驗我都能夠更深刻地掌握某個原理。但上高中以後,由於時間比較緊,再加上很多化學實驗不是很安全,老師很少讓我們親自去實驗室做實驗,要么是老師自己上課的時候演示一下,要么就在電腦上做實驗,我覺得這樣很沒意思。”
“學校把實驗課統統都搬到網上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傷害,我覺得非常不值得提倡。”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焦建利說,“儘管在電腦上做實驗方便、快捷、安全,但我們不能用虛擬世界的經驗完全代替現實世界的經驗,用電腦來做實驗只能是一種補充。”

專家說法

讓孩子做媒介的主人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網路上學會保護自己
“媒介素養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孩子讀幼稚園開始就要注重。其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奴隸。要把媒介看作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可以支配自己的力量。
媒介里的世界,尤其是網路世界和電子媒介世界跟現實世界是不一樣的。在使用媒介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明辨什麼是真、善、美、假、醜、惡;明辨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比如廣告,要讓孩子知道廣告有誇大的成分,並非做廣告的都是最好的東西。
家長還要培養孩子對媒介信息的判斷力、鑑別力和使用能力。比如孩子在使用網路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不能和網上的人隨意約會,不能在網上隨意告訴別人家裡的地址和電話,不要隨意約見網友等。

中國小開設媒介素養課

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可以通過以下三個途徑:
1.重視“媒介素養課”,我曾經跟教育部長當面建議,把中國小的信息技術課改為媒介素養課。這個應該首先上升為國家行為,把信息技術課改為媒介素養課。而且不光是改個名字,在教學大綱上要體現出媒介素養的教育,像美國四十多個州都立法了,要求中國小開設媒介素養課;
2.在家庭里,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給孩子講一些基本的媒介素養的道理。中國社科院的研究發現,對於少年兒童,最適合、最有價值的媒介內容是兒童文學和知識科普類,對道德提升和智力發展最有利,父母要幫孩子選擇好;
3.社會和媒體都有對公眾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責任。現在幾乎每個省的電視台都有兒童頻道,都有責任對孩子們進行媒介素養的教育,比如可以在少兒頻道請一些專家來給孩子們講解如何正確地看電視、新聞、電影、電視劇等。

他山之石美國

媒介素養教育分年齡進行
以美國媒介素養教育中的電視部分為例,其教學內容的安排根據青少年學生不同年齡段,循序漸進、富有實踐性。
1.兒童階段(幼稚園和國小階段):了解並辨識廣告;區別事實與虛構;理解節目的形態(如紀錄片、新聞、戲劇等);了解電子媒介與印刷媒介的區別;對自己的電視觀看行為有一定了解並給予評估。
2.國中階段:電視和生活的關係;電視戲劇的組成元素;電視攝影技術;電視的說服意圖;電視新聞分析;黃金時間段;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內容偏好:如何成為一個具有批判能力的電視觀眾等。
3.高中階段:評估和管理個人的媒介接觸行為;能對電視有所質疑;能識別電視的說服意圖;能意識到媒介對人類生活的可能影響;能利用電視觀看加強和家庭的溝通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