袂

袂,mèi,五筆字形:punw,四角號碼:35280。指衣袖。

基本信息

釋義

<名>指衣袖

(形聲。從衣,夬(guài)聲。)

構詞

衣袂飄飄:翩翩起舞時袖隨風飄擺,有出塵之態。指在跳舞時裙帶飄舞看起來特別的好看。

聯袂:手拉著手,比喻一同(來、去等) 例:聯袂出演

袂接肩摩(形容人多);袂雲汗雨(極言行人之多);袂裾(襟袖)

典故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楚辭·九歌湘夫人》

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唐 王勃(滕王閣序)

攘袂群起。——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臨行之際,把袂留連,千聲珍重:“相見有日!”各各灑淚而別。——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漢字演變 漢字演變

方言

閩南語中袂讀作bōe或bē,是“勿會”二字合音,藉此字來代表,為“不會”之意。但不是“不懂(不懂是“袂曉bōe-hiáu”)”,而是不會去做某事,相當於英語won't do sth。例如:我袂接受即款結果。Goá buē chiap-siū chit-khóan kiat-kó.(我不會接受這種結果。)

福州話中亦可借用該字代表“不會”的意思,讀作m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袂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唐韻》弭弊切《集韻》《韻會》彌蔽切,音櫗。《玉篇》袖也。《釋名》袂,掣也。掣,開也。開張之,以受臂屈伸也。《禮·曲禮》以袂拘而退。《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弓矢,以袂順左右隈。《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

又擔袂,國名。《水經注》江口有國,號擔袂,屬天竺。遣黃門字興為擔袂王。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莊子·漁父篇》被發揄袂。《釋文》袂,李音芮。

又倪祭切。同褹。詳褹字注。

又《類篇》古穴切,同。亦袖也。《韻補》《沈炯·歸魂賦》:矧古今之悲涼,並攢心而沾袂。渡狹嶺之欹危,跨淸津之幽咽。

拼音是me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