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設色,紙本,鏡心,尺幅:103×50厘米。
題識:江上新晴嵐影秀,松風吹送鷺鷥舟。庚辰(1940年)袁松年作於歇浦松廬。
鈐印:松年書畫
作者簡介
袁松年(1895-1966),又名袁十(石),字鶴文。廣東番禺(今屬廣州)人,寓居上海。早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西洋畫。當時康有為、陳獨秀等人主張利用西洋畫法,變革中國畫,袁松年受到他們的影響,毅然放棄西洋畫,專事國畫創作。並提出了“國畫合理化”的主張,且積極加以實踐,做了許多借西洋畫法革新國畫面目的嘗試。1956年受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積極投入畫院組織的深入生活活動,創作了較多現實題材的作品。其傳世作品《上海魯迅紀念館》、《急灘運糧》、《福建前線軍民聯防》、《太湖一角圖》、《運菜圖》等均創作於這一時期,現藏於上海中國畫院。袁松年的山水對范寬、沈周、龔賢等古代名家有較深入的研習,喜以筆墨追求物象真實感,多運用斧劈皴法,筆觸堅硬,層次鮮明,自成一格。他的作品在東南亞一帶頗有影響。生前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文史館館員、黃浦區政協委員。亦善作鋼筆書法,兼能詩文,著有《抒情小唱詩集》、《名勝寫生集》等。
袁松年的畫作,雖然對傳統有所繼承,但更突出的是他跳出了傳統的窠臼,需要用一種新的審美觀點和分析方法來加以欣賞。他的畫,是特殊時代中特殊思潮的產物。袁松年取法董源、范寬、龔賢,都有他獨特的切入點。董源是五代畫家,善寫江南丘陵,作品以細密的披麻皴和層次豐富的渲染法取勝;范寬為宋代畫家,善寫北方的大山大壑,技法上則採用了雨點皴(或名之為豆瓣皴)為主,反覆皴染,層層深入,直至營造出磅礴、渾厚、深郁的氣象;龔賢為清代畫家,他直接師承董、范,善於用乾筆短皴和淡墨渲染塑造層次豐厚的山嶽邱壑,可以說三家是一脈相承的,其相通之處在於均不尚華巧,而注重邱壑營造的豐厚和層次。這一點在袁松年的畫中得到了體現。
今觀袁松年所作《松崖歸漁圖》,可見他喜用硬毫小筆,在勾勒了山崖的輪廓以後,以乾筆反覆皴擦,再以淡墨渲染,塑造出了山崖的陽面和陰面,又表現出了山石的起伏錯落感。崖上的雜樹,造型變化不多,亦著重於面的刻畫,使細密的筆觸連成一片,亦與傳統重線的方法側重點略有不同。畫中點景人物造型十分樸實,而水的畫法,更具有他的個人特徵,他採用了與傳統留白畫水相反的方法,用線、墨、色恰當渲染了水面的光澤和色彩,使欣賞者有一種全新的審美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