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阿圖島

血戰阿圖島是一場湮沒於歷史中的小戰鬥,小到在太平洋戰爭的恢宏畫卷中被很多戰爭史研究者忽略不計。但是這場小小的戰鬥意義卻非常重大,因為它證明了日軍的的確確侵入了美國本土,因為阿圖島和吉斯卡島屬於阿拉斯加;美軍第一次見識了日軍的大規模死亡衝鋒和集體“玉碎”的瘋狂,為美軍贏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這是一場湮沒於歷史中的小戰鬥,小到在太平洋戰爭的恢宏畫卷中被很多戰爭史研究者忽略不計。但是這場小小的戰鬥意義卻非常重大,因為它證明了日軍的的確確侵入了美國本土,因為阿圖島和吉斯卡島屬於阿拉斯加;美軍第一次見識了日軍的大規模死亡衝鋒和集體“玉碎”的瘋狂,為美軍贏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血戰前夜

阿圖島和吉斯卡島,位於阿留申群島最西端。阿留申群島像阿拉斯加伸進太平洋的長尾巴,是美國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中途島海戰之後,美軍在太平洋上轉入反攻,日軍占領的阿圖島和吉斯卡島就像扎在美國喉嚨里的一根小刺,美軍欲拔之而後快。美軍計畫“奇襲”阿圖島,但是卻行動遲緩,等到1943年6月,美軍集結力量進攻阿圖島時,日軍已經在阿圖島上苦心經營了一年多,在彈丸之地集結了多達2630人的重兵,修築了眾多的永備工事。
在此之前,美軍唯一可圈可點的行動是挫敗了一次日軍向阿圖島的增兵行動。1943年3月26日,美軍海軍少將查爾斯·麥克摩里斯率領的分艦隊,偶然之間遭遇了細萱戌子郎中將率領的增兵阿圖島的日本艦隊。日軍有4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稍弱於美軍。麥克摩里斯意識到,如果讓這批日軍進入阿圖島,將大大增加美軍收復阿圖島的難度,於是立即下令開炮,兩支艦隊你來我往,相互炮擊了3個小時。
這次海戰雙方都沒有投入空軍力量,這使它成為了太平洋戰爭中屈指可數的僅以海上艦炮交戰的傳統海戰戰役之一。美艦在這次戰役中表現糟糕,美重型巡洋艦“鹽湖城”號中彈數發,失去了反擊能力,進退兩難。細萱戌子郎本可以下令圍攻,給它致命一擊,但他認為己方艦隊遭受了比美軍更慘重的損失,就命令艦隊迅速脫離戰區,逃之夭夭。就這樣,麥克摩里斯僥倖地贏得了科曼多爾群島海戰的勝利,而細萱戌子郎,卻因為判斷失誤和膽小懦弱,被解除了職務。

初戰受挫

增援計畫的失敗使得山崎保代大佐率領的2630人的阿圖島守軍必須獨自面對11000人的美國第7步兵師。按理說在這樣的懸殊差距下戰役的勝利應是唾手可得,但事情並非那么簡單。
儘管挫敗了日軍的增援,可是美軍的進攻準備太糟糕,在裝備上還是心理上,美軍都低估了惡劣環境造成的巨大障礙。不同於熱帶地區戰役的酷熱和潮濕,此次迎接美軍的是連綿不絕的山巒和極地的天寒地凍;戰鬥也不再發生在珊瑚海灘上、棕櫚樹之間和熱帶雨林之中,而是在泥沼重重的半凍土地帶以及寒風凜冽、冰雪覆蓋的光禿山坡上;中暑和瘧疾也不再肆虐,取而代之的是低溫症、戰壕足病以及霜凍病。
派出的部隊也不對路,第7步兵師,原在加利福尼亞炎熱的沙漠中受訓,卻被派到了冰天雪地里來,嚴重缺乏兩棲登入作戰的經驗。當士兵們在沙灘上艱難跋涉時,還穿著剛發的磕腳的冬靴。由於低估了日本守軍的實力,沒有事先對島上防務展開必要的偵查,他們的火力配備相當糟糕,冬季作戰裝備明顯不足。
登入計畫破綻百出。登入部隊被分為彼此之間相隔20英里的5個獨立的小型部隊,他們同時登入,登入後再匯合總攻。按照作戰計畫,新型輕型護衛艦“拿索”號,為部隊提供火力支持,可是美軍事先並沒有對阿圖島水域進行準確勘測,“拿索”號根本靠不了岸。
可是美國人走了狗屎運。原計畫登入時間定在5月7日,可是阿留申惡劣的天氣推遲了美軍的進攻時間。日本守軍做好了全面迎戰的準備,但幾天后仍不見動靜,以為是虛驚一場,於是放鬆了警惕。因此,當美第7師於5月11日登上灘頭時,他們竟沒有遭遇任何抵抗。當時的大霧天氣有如天助,使美軍避免了傷亡。可以想像,如果登入部隊按計畫行動,缺乏火力掩護的登入艇在漫長的海灘上無異於羊入虎口。
首先上岸是臨時偵察營的山區作戰分隊,緊接著上岸的是負責北部登入作戰的第17步兵團的一個戰鬥組。另一支大部隊也在距離阿圖島南海岸線20英里遠的馬薩克灣登入。大霧漫天,給登入部隊造成了麻煩,他們看不清道路,時不時地把火炮和車輛推到沙丘上。好不容易拉出來了,又陷下去了。登入部隊迅速擴大灘頭陣地,開闢登入場,他們發現剛挖出的散兵坑立即被冰冷的水填滿。夜晚降臨,寒冷刺骨,疲倦的士兵們此時才深刻明白什麼是阿留申的惡劣天氣。
次日清晨,日軍才發現美軍偷偷登入了,北部登入部隊在“血腥角”這個地方被日軍狙擊手、機槍和迫擊炮組成的火力網死死釘在了原地一整天,在生死攸關的當口,敢死隊穿越了一片山脊,同日軍展開了白刃搏鬥,刺刀見紅,最終轉危為安,但與此同時,凍傷症狀也開始在士兵身上出現。

被困馬薩克山谷

在發起進攻日的第二天,南部登入部隊開始向馬薩克灣出發,按計畫他們將在那同北部登入部隊會師。但事情發展並不順利,日軍於夜間穿過美軍防線,回到了預先修築好的遍布于山谷一側的密集防禦工事中,谷底布滿了偽裝良好的各種武器。美軍瞬間就被鋪天蓋地的炮火打得措手不及,士兵們慌忙尋找鬆軟的地方,手忙腳亂地挖著可以躲避的散兵坑。可坑挖出來的同時,水就立刻涌了過來,士兵們不得不在刺骨的冷水中縮成一團。而位於河床位置的士兵們同樣在躲避著密集的炮火,他們的境況也好不到哪去。指揮官大聲喊著繼續前進,但許多士兵卻因體溫過低而根本無法動彈。
在這持續的大霧中美軍飛行員和海軍炮手因無法準確定位日軍碉堡的位置,無法提供火力支援。鑒於行動計畫的受阻,南部登入部隊的指揮官愛德華·厄爾中校親自進入前線調查,結果被日狙擊手當場擊倒。就這樣,他們被困在了馬薩克山谷整整6天而一籌莫展,而士兵們因凍傷和戰壕足病造成的傷亡卻與日俱增。到第4天的時候,大多數受傷者已無法行走,必須被送回後方的戰地醫院治療。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負責指揮登入師的艾伯特·布朗少將,由於丟棄了戰爭主動權,決策優柔寡斷,缺乏能鼓舞士氣的領導能力,被解除了指揮職務。
北部登入部隊卻進展順利,他們不斷突破日軍的陣地,穩步向南靠攏。5月17日,面對持續增加的傷亡,山崎保代大佐知道已經無法阻止美軍匯合,將部隊撤到阿圖島東部,退守到克萊維斯隘口,這裡是日軍在奇恰戈港主基地的最後一道屏障。面對兵力5倍於己的美軍,日軍除了拚命讓對方付出更大的傷亡代價外,已是黔驢技窮。由於日軍後撤,被困於馬薩克山谷的南部登入部隊擺脫了困境,對日軍展開追擊。

血戰克萊維斯隘口

日軍集中全力扼守克萊維斯隘口。他們占盡了地利的優勢,克萊維斯隘口位於兩個分別叫做冷山和安伯角的制高點之間。拿下了任何一個制高點,日軍的防線就會崩潰。面對居高臨下的敵人,缺乏有效火力支援的第17步兵團的官兵們於5月20日在冷山上同日軍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手榴彈大戰。日軍的傷亡不斷增加,防線逐漸鬆動。用了3天時間,17步兵團艱難得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安伯角又是另番景象。第32步兵團的攻擊部隊連續4天的攻擊都被擊退,還有一個會說英語的日本兵,用流利的英語大聲地喋喋不休地向美軍吐出污言穢語,更是給本已憤怒的美軍火上澆油。在21日凌晨,趁著夜幕,美軍的2個排悄悄地爬上了安伯角頂峰,衝進了戰壕,與驚醒的日軍展開白刃戰,25名日軍被刺死。最後一名垂死的日軍突然端起輕機槍掃倒了兩名美國士兵,然後奔向懸崖,狂妄地叫囂著,縱身跳了下去。
戰鬥終於結束,美軍成功控制了克萊維斯隘口,而殘餘的日軍被壓縮到了奇恰戈港這個半島上,最後的進軍就要開始了!但戰鬥離勝利還很遠,事實上,這最後一戰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血肉磨坊
從破獲的日軍戰場電碼來看,山崎知道面對絕對優勢的美軍必敗無疑,但是他還是下令所有官兵附隅頑抗。他們早有準備,他們在奇恰戈港這個最後的基地當中,構築了複雜的戰壕體系和火力網,儲備了充足的彈藥供應,做好了“為天皇盡忠”的思想準備。這也就意味著美軍在進攻奇恰戈港的漫長而又艱巨的路途中,必須步步為營,一個碉堡一條戰壕地逐步推進。

瘋狂“玉碎”

在進攻奇恰戈港一條山脊的戰鬥中,美軍被日軍火力壓制在了山頭下,動彈不得。就在此時,一位叫喬治·米利奇的排長展現了無比的神勇。他冒著槍林彈雨,快速衝上山脊,殺開了一條血路。在隨時都有可能取他性命的子彈呼嘯聲中,米利奇毫無畏懼,用步槍幹掉2個日本兵後,繼而左衝右突,槍擊山脊,爆破壕溝。在步槍彈藥用盡、刺刀損壞的情況下,他手握槍管,瘋狂一陣揮舞,頓時步槍變棍棒,竟然砸死4名日兵。整個過程速度之快僅能以“閃電般”來形容。在清除這些障礙後,垂著被3顆子彈擊中的左臂,米利奇又回到山脊上,高舉起右臂指揮他的排繼續向前衝擊。
5月29日,攻擊進入了最後階段。師部新接替的指揮官,尤金·拉德穆少將決定在當天凌晨對日軍的最後固守地發起總攻。不料行動被山崎搶先了一步,他於凌晨3:00下令發起了孤注一擲的自殺式反攻。山崎只剩下1000人,為湊集更多人數以作最後一搏,他甚至把傷兵都派了上去。幻想著能夠衝破美軍防線,奪取美軍輜重,然後將炮口對準美軍的灘頭陣地以及馬薩克灣的供應基地。事實上,這種最後的狂妄只能是自取滅亡。
深夜,美軍第32團B連的官兵們正在陣地里酣然入睡,不想日軍的突襲隊悄然而至,許多士兵被扎死在了睡袋中。緊接著日兵掃蕩了一個戰地救護站,屠戮了裡面的醫療人員,連躺在病床上的受傷士兵都沒有放過。此時的日軍已完全失去理智,如同嗜血的野獸,殺氣騰騰,四處行兇,不死絕不罷休。可是這已經是強弩之末,沖得最遠的日軍,衝到了克萊維斯隘口,可是他們想不到,就在那裡,他們竟然被由工程師、廚師、教士組成的後備梯隊消滅得一乾二淨。
日軍的瘋狂就這樣繼續持續著,但突然間事情開始變得不可思議。還沒戰死的日軍將他們的狂暴從敵人轉向了自己,開始了狂風驟雨般的自殺行為。有數百人通過把手榴彈貼在自己的腦袋上或是捧在胸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次日早上,美軍士兵目睹了山谷的慘象,“堆滿了缺胳膊少腿的屍體,無頭的軀體散落一地”。美國士兵感到困惑,他們實在無法想通日本人為什麼如此輕視自己的生命。
就這樣,阿圖島戰鬥以美國人無法想像的結局而告終。這場小小的戰鬥,震動了美國上上下下。原本計畫3天就能輕易結束的戰爭結果拖成了3個星期的地獄煎熬。以後美軍充分吸取了教訓,10周后,美軍調集了34000人的地面部隊和一支完整的艦隊來進攻吉斯卡島。當他們氣勢洶洶地殺上吉斯卡島時,他們發現吉斯卡已經空了。日本守衛部隊早在3周以前就完整而又悄然地撤出了吉斯卡。

戰鬥點評

從戰略角度來看,這是一場無謂的戰鬥。在美軍已經取得太平洋戰爭主動權之後,日軍很難再威脅到美國本土。占據阿圖島和吉斯卡島的日軍,不可能突入阿拉斯加。阿留申的日軍實質上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想要進入阿拉斯加“恐怕得等到他們的孫兒輩才能實現這個願望,而且到那個時候他們也早已被美國同化,成為美國人了”。
發動阿留申戰役完全是從維護美國國家尊嚴的角度做出了抉擇,因為哪怕是日軍占據著美國的一小塊領土,都是美國公眾感情的巨大傷害。於是,一場悲壯而又艱難的戰役在這兩個無關緊要的美國島嶼上展開了。
美軍為收復該島還是付出了很大代價:549人陣亡,1148人負傷,2000人因戰壕足病、嚴寒凍傷或是戰鬥疲勞而入院治療。阿圖島之戰,日軍組織了有可能是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敢死隊進攻,結果將近2300人的部隊最後只剩下28名倖存者——大多數都死於自殺性攻擊。美國人在阿圖島學到了一個嚴酷的事實,日本人不遵循西方戰爭法慣例,也不遵循西方個人生命至上的信條,他們寧可“玉碎”,也拒絕舉手投降。
但是艱苦戰鬥換來了兩棲作戰的寶貴經驗,阿圖島之戰是美國“跳島戰術”的濫觴,為美國以後放棄不具戰略價值的島嶼,直接進攻具有重大價值的島嶼提供了依據。寶貴結論就是要儘量避免日軍頑抗造成的有生力量的傷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