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枝

折桂枝

蟾宮:月宮。折桂:折斷桂花。中國神話傳說中月宮有一隻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蟾宮指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紅樓夢》第九回:“彼時 黛玉 在窗下對鏡理妝,聽寶玉說上學去,因笑道:‘好,這一去,可是要蟾宮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亦作“ 蟾宮扳桂 ”。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考試得中

出 處

《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鑒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郄詵當左丞相。後來郄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蟾宮即月宮。晉武帝大笑並嘉許他。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

相傳蟾宮中有桂樹, 唐以來牽合兩事,遂以“蟾宮折桂”謂科舉應試及第。  

示 例

元 施惠《幽閨記·士女隨遷》:“鎮朝經暮史,寐晚興夙,擬蟾宮折桂之梯步。”

《紅樓夢》第九回:“彼時 黛玉 在窗下對鏡理妝,聽 寶玉 說上學去,因笑道:‘好,這一去,可是要蟾宮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亦作“ 蟾宮扳桂 ”。

明 謝讜 《四喜記·鄉薦榮歡》:“蟾宮扳桂折高枝,書香還有繼,天道豈無知。”參閱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清 翟灝 《通俗編·祝誦》。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中了第三名, 白居易寫詩祝賀說:“ 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

湯顯祖《牡丹亭》里也有“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名句。

只要吳剛老爹修桂樹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賜給我們老爺,我們老爺就可以中舉,名叫蟾宮折桂。(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

傳 說

蟾宮折桂,也有一些傳說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榮桂記》所敘最詳。

文章說江西廬陵周孟聲與其子學顏都是讀書人,在當地很有名氣。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內有棵大桂樹,枝葉繁榮,樹蔭可遮蓋二畝地面。元末動亂中房屋被焚毀,樹也被燒死,樹枝被砍做燒柴,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幹。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樹幹竟發出新芽,不幾年,便又鬱鬱蔥蔥。有人說,此樹經火之後,外焦內枯,現發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說,草木無知,卻得風氣之先。當年寇準病故,人們為憑弔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筍,田氏兄弟鬧分家,其家的荊樹無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樹又復榮,可見周家又將復興。不入,學顏之子仲方考中進士,人們就都認為此樹重榮是祥瑞了。祥瑞之說本出迷信,牽強附會的以自然現象解釋社會現象,毫無可取,但從老樹重榮中,亦可看到桂的頑強生命力。

漢晉以後,又有月中桂樹的傳說盛行,《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則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有一位吳剛因學仙術違規被罰在月宮砍桂,每砍一斧,桂樹的創傷就會立即癒合,因此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而始終砍不倒樹。關於月中桂樹的傳奇故事被古人演繹附會得五花八門,尤其以唐宋兩代為盛。月中桂樹又被命名娑羅樹、騫樹,月中桂樹的果實每年四五月後飄落人間,稱“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對月中桂樹的確深信不疑,文人學士每當中秋望月,吟詩作賦,都把月中桂樹、桂子作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樹的傳說,所以人們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輪”等。

在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場,每年秋闈大比剛好在八月,所以人們將科舉應試得中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紅樓夢》第九回中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以蟾宮折桂比喻科場得意,也表現出古代人民對月亮的美好嚮往。

另外一種說法

在古希臘,人們常以月桂樹葉編成冠冕,奉獻給英雄或詩人,以表示崇敬。後來在英國還有“桂冠詩人”的稱號,開始是大學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時,便成為王室御用詩人的專稱。

月桂簡介

月桂屬樟科長綠喬木,春季開花,原產 地中海地區,與 中國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國也有 桂冠之說,是以帶桂枝編制的,取其清香高潔。三國時魏國繁欽的《弭愁賦》中有“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之句,意思其實就是編織桂冠來打扮自己,鋪排像錦繡一樣華美文字。因為桂清香高潔,人們早就用它來形容、評價人物。漢武帝曾問東方朔,孔子和顏淵誰的道德最高尚,東方朔說:顏淵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獨自芳香, 孔子的道德像春風一樣浩蕩,天下萬物都受其化育薰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