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蟲蝕跡化石](/img/5/c3d/nBnauM3XwMTM1EjMxQzMzkTN1ITM4YTM4kDMwADMwAzMxAzL0M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主要時代
距今2億多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上曾發生史上最為殘酷的物種大滅絕事件,並從海洋生物化石中得到驗證。但陸地上的生物滅絕程度究竟如何,一直缺少化石證據。這些難得的“蟲蝕跡”化石,無疑為解開這一謎團提供了有利的證據,甚至成為揭開氣候變化秘密的“密碼”。研究價值
說到這些化石,王博顯得很興奮。“這幾十塊化石‘顯示’的是二疊紀昆蟲對植物取食、築巢和產卵形成的破壞痕跡,是非常難得的‘蟲蝕跡’化石。”在湖山發現的大量化石中,“蟲蝕跡”化石大約占5%左右,也就是20塊化石中就有一塊“劃”上了昆蟲的牙齒印,數量之多可見研究意義巨大。通過昆蟲啃食葉子的方式我們可以推斷出,在2.6億年前的時候,植物的種類應該非常豐富。通過研究“蟲蝕跡”化石的多樣性變化,科學家可以推斷出當時的氣候變化對昆蟲演化的影響,包括昆蟲的生物多樣性、取食習慣等,以及氣候變化對植物和昆蟲發育的影響,並以此推斷,氣候變暖究竟是不是會導致蟲害加劇,以便提前做出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