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廬山第四紀冰川](/img/3/87d/nBnauM3X4AjN0cjNwMzN0gDO4ITM4YTM4kDMwADMwAzMxAzLz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學術證據
![廬山第四紀冰川](/img/d/e25/nBnauM3X0ADO5cjNxQzN0gDO4ITM4YTM4kDMwADMwAzMxAzL0c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廬山牯嶺海拔1165米,從現代氣候記錄推測,7月氣溫必須下降20攝氏度,處此高度的廬山才具備積雪成凍的條件,而事實上,長江中下游地區在任一冰期均未降溫達如此大的幅度,從而判斷地處中緯度的廬山形成第四紀冰川絕無可能。
3、從礫石組成、礫徑變化、沉積結構、擦痕等各種沉積物特徵來分析,廬山較廣泛分布的泥礫堆積均是因土石流而非冰川所成。
4、包圍礫石的網紋紅土與孢粉(即植物的花粉)組成表明,沉積時期的暖溫帶-亞熱帶濕熱環境,而並非寒冷冰川環境。
5、藉助何培元先生古地磁測年法推算古溫度,可推斷李四光先生所定“廬山冰期”、“大姑冰期”、“鄱陽冰期”及何培元先生所定的大排冰期,恰恰在時間上相當於中國西部和北半球的間冰期時段,排除了具有積雪成冰川的可能性。
研究歷史
![廬山第四紀冰川](/img/c/6f1/nBnauM3X4cjMxQDNzMzN0gDO4ITM4YTM4kDMwADMwAzMxAzLzc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首先發現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蹟的,是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1931年他帶領北京大學師生來到廬山實習後發現,1932年至1933年對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蹟進行系統調查,他認為廬山有許多第四紀沉積物,一些特殊地貌形態,不用冰川作用作科學解釋,是解釋不通的。他經過詳細而系統地研究,深信廬山在第四紀時期發生過多次冰川活動。1932年發表《揚子江流域之第四冰期》,指出廬山上有冰斗、冰川u谷等地貌,還發現了大量冰川條痕石。李四光的報導及論文,在國內外地學界引起巨大轟動,英國學者步達生說:“廬山第四紀冰川果然如此,我們就要面對變白天為黑夜的危險了。”
冰山運動
1、冰川,顧名思義,就是凍的河流。冰川,不是洶湧澎湃地流動,而是挾帶著大小石塊的冰體緩緩有力地推進著,無形中造就出奇特的冰川地貌遺蹟:冰斗、冰窖、冰筧、冰坎、冰坡、刃脊、U形谷、盤谷、懸谷、角峰,眾多專家對廬山冰川遺址進行了科學調查。2、數百噸重的漂礫被冰川搬運到千米之外,在廬山四周山腳下,經常能看到一個個巨大的外來石塊,這些0.5米以上的巨大石頭,有的直徑甚至達到10米至20米,這些奇怪的石頭與當地的岩石毫不相同,這些“外來的陌生人”是如何來到這裡的呢?
![廬山第四紀冰川](/img/1/568/nBnauM3X2MTOxADM2MzN0gDO4ITM4YTM4kDMwADMwAzMxAzLzc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3、阿爾卑斯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及冰川漂礫,是最早發現的。當科學家第一次公開發表論文說,這些巨大的石頭是冰川搬運來的時候,被人指責為胡說八道,直到1880年才得到世界公認。李四光等一批科學家認為,廬山這些巨大的礫石同樣來自3~12千米外,在海拔284米的大排嶺和海拔193米的金定山都可以看到有重約200噸的巨大冰川漂礫。
4、巨大的冰川把鞋山磨成了一個大鼻子,鄱陽湖中的鞋山又稱大姑山,是由2.85億年前的石灰岩組成,其外形猶如一隻繡花鞋,或者是一個巨大的鼻子。如此奇怪的造型是誰的傑作?
5、在90萬年前冰川流至於此,由於冰山的高度比鞋山低,被鞋山劈成兩半向北流去,但是冰山對山丘兩側進行了磨蝕,將整個山體磨成了一個巨大的鼻子形狀,並且有少數冰川漂礫夾雜在鞋山的半山腰山縫之中。不僅如此,在鄱陽湖蛤蟆石一帶,原來有很多獨立的石灰岩露出水面,狀態奇特。這同樣是90萬年前冰川的傑作。當時冰川的高度大於這些石灰岩,於是從其頭頂上爬越前進,將石灰岩迎冰川來的一面磨得扁平,順水流的一端則很陡,猶如一群羊臥在地上。可惜這些羊背石除了蛤蟆石外,都被採石人炸毀。
6、冰川經過後把山谷衝擊成U形,威力無比的冰川實際上是由積雪形成的運動著的冰體。有一定的可塑性,當冰川在山谷中似乎不可阻擋地流動時,會磨蝕岩石,谷底寬而兩坡陡,橫斷面呈U形。李四光當年在廬山工作時,曾經命名過的冰川U谷主要有:王家坡U谷、大校場U谷、七里沖U谷,其中以王家坡U谷最為典型。這些山谷既是當初冰川屯冰之所,又是運冰之區。
引起質疑
![廬山第四紀冰川](/img/9/864/nBnauM3XzAjN1QjM5MzN0gDO4ITM4YTM4kDMwADMwAzMxAzLzc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在1934年,李四光邀請多國學者到廬山考證,之後有部分學者首先發表論文,反對廬山有第四紀冰川遺址。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爭論仍然沒有停止,其間幾度觀點交鋒。其中激烈爭論的一個焦點在於,反對方認為,在中國東南部緯度低、氣溫高的地區,不可能有形成古冰川活動的條件。但是近年來科學研究結果表明,青藏高原上的古隆、布龍等地區在第四紀更新世初期的海拔高度僅為1000~1200m,說明第四紀大冰期來臨之時,青藏高原遠沒有現代這么高,中國東南地區(含廬山地區)尚處於海洋性氣候條件下,雪線也低得多,廬山完全有可能處於雪線之上而產生冰川。
3、不過眼下廬山的第四紀冰川遺址說已經成為主流觀點。客觀地說,各種質疑的聲音,並未使李四光經過千錘百鍊的《冰期之廬山》產生動搖,廬山第四紀冰川學說並未動搖。2004年,以“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的發祥地、冰川遺蹟和命名地”為主要地質特徵的廬山,“因其地學文化價值的世界性意義”,躋身中國首批八大世界地質公園行列。
冰川剝蝕
![廬山第四紀冰川](/img/5/fcf/nBnauM3X0QTM5EjN2YzM3kDNzITM5IDN0QzMwADMwAzMxAzL2M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此外關於長江,在40~20萬年前的廬山冰期時代,在九江地區仍然看不到有長江存在的證據。直到20萬~1萬年前,該冰期的堆積物及沉積物的分布形態,與長江已密切相關。確切的資料證明,三峽以下的長江形成於20~15萬年前。
3、巨變中的眾生命運,冰期氣候來臨,必然引起動植物的遷移,甚至引起一些種屬的滅亡。當今在江西還能看到不少第四紀冰川後大難不死的遺存。比如野生紅豆杉又名紫杉,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屬第四紀冰川時期孑遺的古老樹種,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植物,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在省內撫州、萍鄉等地都有分布;水松,起源於中生代侏羅紀,起源時至少有5~6種,第四紀冰川後現代僅殘存1種,是中國特產的單種屬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松適生環境只局限於河網沼澤水濕地帶,在省內餘江、弋陽、貴溪、橫峰、鉛山等地有散生分布。
4、第四紀冰期時,大陸冰蓋向南擴展,動植物隨之向南遷移。第四紀後期,大型陸生哺乳動物發生過大規模絕滅。但奇怪的是第四紀卻是人類出現和發展的時期,因此有人稱之為人類紀。早更新世開始出現早期猿人,晚期猿人以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為代表,他們生活於中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期,人類發展到早期智人階段,如中國的丁村人、馬壩人、長陽人等。可以說,人類自一開始,就經歷了大自然的嚴寒考驗,古人類在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冷暖交替中,開始慢慢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