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紋壺

蟠螭紋壺

.蟠螭紋壺圓壺,器形:壺 壺之名稱與用途,於文獻中即已明載,其為盛酒器。 且青銅器中自名為壺者不論其形制與用途,亦符合目前對壺的認知。

簡介

蟠螭紋壺蟠螭紋壺

分類:青銅器

年代:

戰國 .蟠螭紋壺圓壺,器形:

功能:酒器

技法:塊范法

紋飾:蟬紋,絞絲紋,獸面紋,蟠螭紋,乳丁紋,乳丁紋

說明與詮釋:此壺,圓口鼓腹,頸較細長,口微侈,腹最大徑約在腹中部,圈足,有蓋,蓋圓凸,三環鈕,鈕頂作角狀,雙鋪首銜環。頸部飾三角蟬紋和二方連續絞絲紋,器腹有三道凸弦紋,將器身分為四部分,器腹有二方連續蟠螭紋、小乳丁紋飾鋪底,圈足部份亦有二方連續蟠螭紋、小乳丁紋飾鋪底。底部有范線,加強筋。壺之名稱與用途,於文獻中即已明載,其為盛酒器。且青銅器中自名為壺者不論其形制與用途,亦符合目前對壺的認知。壺的形制,仿自天生的自然瓜瓠。瓜瓠成熟後,去其瓤,曬乾後可作容器,古今皆然。陶器仿其制,二里頭有相關出土文物。晚商中期,銅器亦仿其制,增加兩貫耳及圈足;西周后期壺制,以圈頂蓋為特徵,倒置可作杯。貫耳亦變為半環耳。壺到春秋中期,即有華蓋壺的新制,以新鄭的蓮鶴方壺為其代表,並作提攜犒軍用;壺在此時已升進、陳設在廟堂之重器之一,且代尊的職任,備為斟酌之用。一直沿用到戰國末期,凡具一定規模的墓葬,皆用之。但此華蓋壺並非戰國基本壺制,戰國基本壺制,大都是平蓋三(或四)紐,鼓腹底圈足式的中型壺,亦有提梁壺一制。於東周之後,壺亦有汲水之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