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宮

蟠桃宮

蟠桃宮,正名叫護國太平蟠桃宮,漢族民間信仰之一,祀西王母。位於北京市崇文門東大街東口,是北京有名的道觀之一。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年間,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廟會,稱“蟠桃盛會”。蟠桃宮廟宇僅有兩層大殿,最前有山門3間,門前有旗桿和石獅各一對,門額為“護國太平蟠桃宮”石匾。山門後有鍾、鼓樓,前殿為靈官殿,後殿為斗姆殿,供奉西王母像。1987年拆除。保存的文物有“蟠桃盛會”琉璃磚和乾隆年間《太平宮碑記》石碑一座。

基本信息

簡介

蟠桃宮位於北京市崇文門東大街東口。是北京有名的道觀之一。明代始建,清康熙元年(1662)重建後殿。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年間,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廟會,稱“蟠桃盛會”。蟠桃宮廟宇僅有兩層大殿,最前有山門3間,門前有旗桿和石獅各一對,門額為“護國太平蟠桃宮”石匾。山門後有鍾、鼓樓,前殿為靈官殿,後殿為斗姆殿。供奉西王母像。1987年拆除。保存的文物有“蟠桃盛會”琉璃磚和乾隆年間<太平宮碑記>石碑一座。

北京蟠桃宮古建築復原模型北京蟠桃宮古建築復原模型

建築

蟠桃宮蟠桃宮

如今東便門立交橋西南路邊綠地中,可以看見一塊鐵欄圍護的三米多高的石碑,這就是聞名的蟠桃宮舊址。蟠桃宮正名叫“護國太平蟠桃宮”,始建於明代,清代康熙元年(1662)重修,是北京的著名道觀之一。其位置在原東便門之內,護城河南河沿。面向正北,山門三間,前有石獅和旗桿各一對。山門券洞上的石匾額書“護國太平蟠桃宮”,左、右牆壁上嵌有“蟠桃盛會”四個綠邊琉璃大字。正門兩側還各有旁門一座。蟠桃宮廟宇並不甚大,連山門在內共有三層大殿,進山門即為靈官殿,殿後兩側有鍾、鼓樓,正殿為王母殿,四壁牆上有一座鱉山,上麵塑著從四面八方來給王母娘娘祝壽的群仙。西王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在<山海經>和<穆天子傳>等古籍中都有關於西王母傳說的記載。蟠桃宮王母殿里的泥塑規模宏偉,人物眾多,塑工精細考究,是該廟中泥塑藝術精品。王母殿之後有呂祖祠,供奉道教之祖呂洞賓的塑像。

蟠桃宮蟠桃宮

在各層主殿的兩旁都有東、西配殿,分別供奉趙公財神、三官等列仙,各有特色,栩栩如生。

廟會

蟠桃宮廟會蟠桃宮廟會

蟠桃宮規模雖然不大,但卻是京城中最知名的廟宇道觀之一。其原因是延續了數百年的廟會。自明、清至民國年間,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蟠桃宮都要開廟三天,名之為“蟠桃盛會”,每逢廟會之際,從崇文門至蟠桃官前沿護城河南岸茶棚、貨攤林立;打把式、賣藝、變戲法、摔交者接連不斷;日用雜貨、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廟後的空曠處還有跑車、賽馬等活動,人頭攢動、車馬喧囂,十分熱鬧。趕廟的遊客除一般平民百姓以外,達官貴人,文人墨客也來此光顧。有人進廟燒香,跪拜神佛,有些婦女來此求王母娘娘保佑,平安吉順,早生貴子。更多的人則是藉此踏青時節逛廟遊玩、購物散心。有的詩文,留下來當時的情景,像《草珠一串》上雲,“蟠桃宮裡看燒香,頑耍沿河日五長。童冠歸來天尚早,大通橋上望漕糧。”這種熱鬧的盛況延續了數百年,直到本世紀六十年代初,雖然拜神的少見了,但廟會卻仍然很熱鬧。一九八七年因修築東便門立交橋,蟠桃宮正位於主橋道上而全部拆除。原蟠桃宮王母殿前的“護國太平宮碑”被作為文物移至立交橋南側綠地中保存。

北京道教廟宇

道教發源於中國。金末元初,道教分為全真、正一兩派。1219年成吉思汗封全真道教龍門派祖師邱處機為國師,賜號長春真人,其住所賜名長春宮,命他總管道教,全真道教開始在北京傳播。邱死後葬於長春宮東側白雲觀內,於是白雲觀成為道教全真派的第一叢林。到1948年,北京共有道教官觀65座。除白雲觀外,還有朝外大街的東嶽廟、火德真君廟等正一派的寺廟。
白雲觀 | 呂祖宮 | 火神廟 |桃源觀 | 玉虛宮 | 五道廟 | 五頂廟 | 岫雲觀 | 三官廟 | 秀峰寺 | 大高玄殿 | 靜福寺 | 元聖宮 | 東嶽廟 | 慈善寺 | 蟠桃宮 | 關帝廟 | 文昌帝君廟 | 一畝園娘娘廟 | 金爐聖母鑄鐘娘娘廟 | 伏魔大帝宮 | 昭顯廟 | 凝和廟 | 宣仁廟 | 都城隍廟大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