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蝶懶鶯慵

蝶戀花·蝶懶鶯慵

《蝶戀花·蝶懶鶯慵》作者蘇軾,此詩此情將不會一無依託,楊花尚有東風來吹拂照管,難道自身連楊花也不如嗎!楊花似花非花,花中身價不高,且隨風飄蕩,有似薄命紅顏,一無依託。這裡即景取喻,自比楊花,悲涼之情以曠語出之,愈覺悽惻動人。

簡介

蝶戀花·蝶懶鶯慵蝶戀花·蝶懶鶯慵
作者】:蘇軾
朝代】:北宋
體裁】: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

正文

懶鶯慵春過半。
花落狂風,小院殘紅滿。
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暮無人卷。
雲鬢蓬鬆眉黛淺。
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
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

詞牌釋義

〔題考〕毛先舒云:“﹝蝶戀花﹞,商調曲也;采梁 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其詞始於宋。司馬槱在洛下,晝夢美姝牽帷歌:‘妾本錢塘江上住’五句,詢其曲,名﹝黃金縷﹞。槱後赴錢塘幕官,為秦少章言之,少章續其後段。槱復夢美姝每夕同寢;同寀云:‘公廨後有蘇小小墓,得毋妖乎?’不逾歲,槱病死。故此調又名﹝黃金縷﹞。此調除﹝黃金縷﹞外,又有﹝一籮金﹞、﹝鵲踏枝﹞、﹝鳳棲梧﹞、﹝卷珠廉﹞、﹝魚水同歡﹞、﹝明月生南浦﹞等名。”
〔作法〕本調六十字,為仄韻七絕兩首相合而成,特於第二句加兩字為冠,而於第三句亦用韻耳。首句與﹝臨江仙﹞同,次句上四下五,協仄韻,第一、第五字可平。第三句同第一句。末句平起協仄韻,又與﹝踏莎行﹞末句同。後闋全同前闋。
花褪殘紅青杏小,
格律】:○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 ▲仄韻
蝶懶鶯慵春過半。
●●○○○●▲
花落狂風,小院殘紅滿。
○●○○,●●○○▲
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暮無人卷。
●●●○○●▲,○○○●○○△
雲鬢蓬鬆眉黛淺。
○●○○○●▲
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
●●○○,●●○○▲
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
●●●○○●▲,○○○●○○▲

簡析

上片由寫景過渡到寫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懶得飛舞,黃鶯也有些倦怠,風卷花落,殘紅滿院。面對這“風雨送春歸”、“無計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觸目傷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鶯本來不見得慵懶,但從這位少女的眼光看來,不免有些無精打采了。
發端寫景,作者用“懶”、“慵”、“狂”、“殘”等字,就使周圍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隱約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寫人:紅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線漸暗,簾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懶意慵,神倦魂銷。無一語言及傷春,而傷春意緒卻宛然。
下片由寫少女的外形象,過渡到寫內心世界,點出傷春的底蘊。首句以形寫神,寫因傷春而懶於梳洗。以下承上刻畫愁思之重。“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是說觸處皆能生愁,無人可為排解。“總”字統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為愁的觸媒,而又無人可以傾訴,則心緒之煩亂,襟懷之孤寂,可以想見。
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開,謂此情將不會一無依託,楊花尚有東風來吹拂照管,難道自身連楊花也不如嗎!楊花似花非花,花中身價不高,且隨風飄蕩,有似薄命紅顏,一無依託。這裡即景取喻,自比楊花,悲涼之情以曠語出之,愈覺悽惻動人。

綜評

這首詞以種種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個多愁善感的傷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闌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傷春的複雜心緒。詞的結尾耐人尋味,它創造出得這種新意境,寫出了少女的消極傷感與天真大膽交織的矛盾心理,顯得不同凡響,別具一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