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橋鎮

蛟橋鎮

江西省南昌市蛟橋鎮地處國家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是江西省會南昌的北大門,是省、市“一江兩岸”戰略格局的首發地,西鄰梅嶺,南接贛江,自古有"人傑地靈"之美譽,是江南“昌盛之地”。

基本信息

概況

蛟橋鎮蛟橋鎮
蛟橋鎮城郊型經濟明顯,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轄15個行政村(場)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蛟橋鎮常住人口12萬人。地區年財政收入達1.3億元,是昌北新城區的發展中心。轄南齒、江鈴拖2個居委會,青嵐、赤府、上羅、下羅、麥園、范家、雙港、雞山、北山、港口、蛟橋、楓林、五聯、楓景、鳳凰等1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楓林大道。

便捷的立體交通給蛟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宏偉的新八一大橋橫貫南北,105、320國道縱橫交匯,京九鐵路、昌九高速公路猶如兩條巨龍穿境而過;水運可沿贛江,越鄱陽湖長江入海;鐵路貨運年吞吐量達120萬噸;4D級昌北國際機場距鎮中心僅10公里,給蛟橋鎮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九年來,倚天時、得地利,蛟橋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建設已形成格局,經濟建設成績顯著,投資環境日趨完善,憑藉區內二十餘所大中專院校、二十幾個大中型企業、六十多家中外合資、二百三十家民營企業的經濟優勢、人才優勢、信息技術優勢,蛟橋鎮已形成了建築建材機械電子化工食品印刷包裝賓館旅遊綜合市場等工業、三產體系,加上享有國家級開發區的一切優惠政策,為內外客商來蛟橋鎮投資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經濟發展

蛟橋鎮蛟橋鎮
作為國家級開發區的中心鎮,蛟橋鎮始終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鎮黨委、政府藉助開發區發展的東風,搶抓機遇,緊扣“生產發展、生活寬裕”主線,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提出放活水養活,走特色發展之路的理念,對涉及開發征地的村,制定了切合實情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並將項目分解落實到鎮黨政班子成員,進行跟蹤負責。各村則充分利用開發建設帶來的人氣、財氣集聚效應,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土地入股、物業租賃等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規避風險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增強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的基礎實力,策劃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村級經濟發展項目,形成了多種經濟發展模式。下羅村村委會充分依託中心城區,發揮人氣優勢,選準三產項目,採取集體投資,幫帶村民入股的股份制方式,興建凱豐商業大廈和下羅商業大廈、正元購物娛樂中心,組建起村民自主經營、服務社區的大型商貿合作經濟實體,以出租和年底分紅的方式來增加農民的收入,同時鼓勵農民自主創業,開展以商貿餐飲、房屋出租、文化娛樂場所等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收入來源,提高生活水平。龍潭村依託周邊大專院校多人氣旺優勢,興建了學生公寓樓和活動場所,以出租的方式增加經濟收入,每年產生近500萬元的經濟收入,同時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形成了村級集體經濟成長的新亮點。雙嶺村依託山林優勢,發展“一村一品”農業特色產業,制定了“在山上再造一個雙嶺”的發展目標,引導和帶領村民在山上開發種植花木面積達3000多畝,為村民年增收200多萬元,預計2年內仍將開發種植約3000畝,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苗木花卉種植產業。雙嶺村的發展也因此受到省市多次表揚,中央電視台將其作為全國5個突出一村一品發展模式之一進行了專題採訪,並在“東方時空”進行了連續報導。2005年,蛟橋鎮各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穩步增長,有3個村村級集體收入超過100萬元。下羅村、麥園村等一批小康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化蛹為蝶,巧借外力生財力,人民生活富裕安康。蛟橋鎮財政收入增幅及農民純收入增幅連年在全省鄉鎮中名列前矛。

社會發展

蛟橋鎮蛟橋鎮
在承擔了開發區大量繁重的開發任務,包括征地拆遷、安置等工作的同時,蛟橋鎮的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全面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以文明村鎮創建為動力,紮實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加強思路道德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禁賭協會等各種民眾自治組織,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改變農村的各種陳規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了一個農民民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計畫生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搞好優質服務,圍繞“低生育水平”的目標,大力實施新型農村生育文化戰略,一以貫之,毫不放鬆地降低人口出生率,加大對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的綜合治理。2005年全鎮人口出生率為9.97‰,低於市計生委下達的12‰的指標。環衛部門配合文明南昌行動及創“四城”活動,嚴格抓好環境衛生整治,完善環衛設施,多次受到來區視察的中央、省、市領導好評。

蛟橋鎮黨委以“三民”活動為抓手,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好班子作為各項工作的龍頭,在鞏固“親民、為民、富民”活動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把“三民”活動的要求延伸到村一級,與農村黨支部書記、黨員“雙富+帶頭”活動結合起來,開展“無職黨員示範崗”活動,鼓勵農村黨員在特定的崗位上施展專長,發揮帶動作用,達到

蛟橋鎮蛟橋鎮

“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通過“雙帶致富”工程的開展,建設了一支具有發展市場經濟本領的村支部書記隊伍,湧現出一批開拓型、經濟型、貢獻型的村支書。麥園村書記李任根、下羅村書記鄧小毛都被評為“雙帶致富”的好書記典型。蛟橋鎮黨委被評為二00四年度“鄉鎮‘親民為民富民’好班子”,全鎮黨建工作跨入了全市先進鄉鎮行列。

今日的蛟橋,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正演奏出一首首和諧動聽的嶄新樂章。今天的蛟橋人,正以如火的激情,撼動著腳下這塊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叩動著農村發展的脈博,奔向無限美好的新生活。

和諧社會

蛟橋鎮蛟橋鎮
隨著開發建設進程的加快,失地農民的安居樂業問題是影響蛟橋鎮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一大難題。為破解這一難題,蛟橋鎮及時成立了農民就業服務中心,千方百計引導和幫助農民轉移勞力,安置就業。一是引薦就業。通過主動與進區企業聯繫,根據企業的需求,舉辦針對性的培訓班,在公開招聘、平等選擇的基礎上,創造條件解決就近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共在區內企業安排農民就業達2000餘人,使失地農民的勞力負擔成為了招商引資的人力資源。二是勞力輸出。利用幹部外出招商引資廣交朋友等各種關係,採取有計畫的組織外出務工等方式,共輸送勞力達800多人。三是鼓勵創業。即鼓勵和支持有一技之長和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失地農民,發展個私民營經濟,從而既落實了自己致富的創業途徑,又構建了失地農民就業的平台。四是發展三產。藉助街面的商鋪優勢、村民的房產優勢,鼓勵和引導失地村民發展商貿經營、房屋租賃、文化娛樂、服務、物業管理等產業,使他們不僅實現了就業,而且成為了繁榮地區經濟、服務社區生活的生力軍。五是基地轉移。充分發揮種植養殖專業戶的一技之長,鼓勵他們開荒、墾殖,開發新的基地,同時,幫助他們就近聯繫租賃土地,創辦新的基地,實現基地轉移,從而開創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先後共轉移農民勞力500多人。六是完善保障。為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蛟橋鎮又專門成立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障所,並積極探索失地農民保障體系,已實行了男女年滿60、55周歲的失地農民每月領取1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享受低保農民達1417人,今後隨著鎮村經濟的不斷壯大,這一發放標準及範圍還將逐步增加和擴大。

與此同時,蛟橋鎮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直接到戶”的維穩體系,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在全鎮各村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平安家庭”創建示範社區活動,嚴厲打擊強買強賣、強攬工程、暴力阻工、聚眾鬧事等不良現象,組織協調全社會的力量,堅持抓早、抓小、抓落實,做好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工作,從各方面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最現實、最直接、最突出的問題,力爭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建立健全了齊抓共管、良性互動的維穩工作機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鎮、重大問題解決在區內”的良好態勢,確保了農村社會的長治久安。下羅新村獲得市級“平安家庭”創建示範社區榮譽,下羅村熊三妹家庭被評為市級“平安家庭”。

新農村建設

蛟橋鎮蛟橋鎮
建設新農村,搞好村鎮規劃是關鍵。2001年以來,蛟橋鎮緊跟開發形勢,大手筆對11個行政村進行了新村整體規劃,已實施的有9個。在規劃中堅持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注重在符合開發區總體規劃前提下找準本村鎮的定位,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將農村新村建設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建設規劃結合起來,不搞“一刀切”,不搞“高、大、全”。在實際操作中,堅持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選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在統一規劃中,做到安居基地規劃到位,三產用地規劃到位;在統一設計中,做到一個安居區,一個統一外型,一個統一品味;在統一建設中,以公開招標的形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地選擇施工隊伍,實施陽光操作;在統一管理中,形成施工監理、鎮、村、民四方聯動抓管理的督導機制和責任機制,實施全程監督,嚴把工程質量關、進度關和安全關,全力打造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在選擇模式時,既充分考慮當地村民經濟能力,又充分考慮各地的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對大面積進行了整體拆遷的村,在安置建設時嚴格按“農民新村”標準執行,努力建設成“精品小區”;對新村和老村莊穿插在一起的,結合實際,分步實施,努力建設成“田園風光式”新村;對依山傍水的新村則規劃建設成“農家山莊式”新村。在具體操作實施時,結合當地經濟能力,對經濟條件較差的地方主要開展“三清”工作(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對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在“三清”的基礎上進行“三改”工作(改水、改廁、改路),對經濟條件比較富裕的地方除了必須的基礎設施(通上、下水,通電,通路,通通訊)到位外,還進行了整體美化、亮化、綠化和相應的配套工作,興建了老年活動室、休閒娛樂場所、幼稚園、醫務室、圖書室廣播站、消防室等,並探索建立以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形式的物業管理體制,逐步構築農民住宅小區的城市化管理新格局。至目前,已有下羅新區、上羅新區、麥園新村、范家新村等一批安置工程相繼竣工,總面積67萬平方米,1900多戶農戶陸續搬入了新居。下羅新村作為省級創建文明村的試點,大力美化環境,通過設立健身廣場、文化娛樂中心、休閒文化走廊、積極開展民眾文體活動等方式,打造開發區城中村的新格局、新樣板,一個占地150畝,316幢一戶一宅的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房屋美化、四旁綠化、衛生潔化、秩序最佳化的新型現代化農民新村展現在世人面前。一批民富、村美、風正的小康文明村次第湧現。蛟橋鎮的村鎮建設也因此得到了中央、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成為各級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多個新村獲上級表彰,其中下羅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稱號,並獲得南昌市“十大文明村莊”、2005年度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多項榮譽,麥園村榮獲“江西省文明村”和市十佳“文明村”稱號。蛟橋鎮已實施新村規劃的9個村經過幾年來的建設已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要求,上羅、范家、青嵐、雙嶺被選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