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香噴噴的蘿蔔牛雜是不少廣東人的至愛,如果你看到許多廣東人,特別是年輕一族,一手拿著一個小小的泡沫碗,一手拿著竹籤,站在最繁華的街頭,無視來來往往的人群,毫不顧儀態地站在路邊吃得津津有味的話。不用猜,他們一定吃的是蘿蔔牛雜。無論是繁華喧囂的北京路、上下九,還是在狹窄破舊的古街小巷,你都可以見到飄著那種獨特香味的蘿蔔牛雜店,它們多是一些小店,有時甚至就是一個視窗、一輛小推車。而那些捧著小碗、捏著竹籤在那團團熱氣里大快朵頤的,或踎(蹲),或企(站),或濃妝,或淡抹,或素麵朝天,但個個吃得油光滿面,滿嘴留香。外地人一看,斥之不雅;本地人卻稱,滋味認真正(味道真是好)。
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傳統的美食文化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蘿蔔牛雜是廣州傳統口味的一種適合全國的新味道,能滿足不同年齡的人食用,香氣撲鼻,回味悠長、妙不可言。吃後口鼻生香,嘴、喉、胃清新舒暢,故而不上火,實屬一絕。
做法
材料
牛雜一副(牛心、牛肝、牛肚、牛腸、牛百葉、牛肺)及南方白蘿蔔
配料
砂姜、肉桂(桂皮)、草果、陳皮等
調味料
鹽,味素、雞精、白酒等。
製作
1、牛雜清洗完畢,將牛雜切成條狀(這種方式像視頻的方式一樣,是賣的時候用剪刀剪的),或者塊狀(塊狀按一般人一口一塊的大小去切,賣的時候不用剪刀剪。注意生的牛雜,煲好後會變細)。
2、用能夠淹沒牛雜的水把牛雜稍煮,然後把牛雜撈出洗淨。
3、把水燒開後,再放入牛雜。把包好的料包一起放入,過一段時間後,放入調味料及放入蘿蔔。將蘿蔔煲軟即可撈起備用。
4、取煲好牛雜及適量的牛雜湯,再放入適量蘿蔔,小火慢熬,熬半小時(作用是使蘿蔔和味)關火即可出售。出售時用剪刀把牛雜剪成若干小塊裝入一次性小碗裡(在廣州的牛雜,是完全切好再煲的,就不用剪的),應顧客要求加入少許牛雜湯,放入辣醬或甜醬,撒香蔥即可。
在傳統的牛雜湯的基礎上,牛雜蘿蔔將牛大腸、粉腸、牛肺、牛肚、牛筋、牛肝、牛心、牛腰、牛膀、牛百葉、白蘿蔔、油豆腐等材料處理後,再加以串制,與傳統的串串香相結合,可以用手拿著吃,即文雅又好吃!將牛雜洗乾淨後斬件,用鹽、老抽、蚝油、胡椒粉等味料醃製30-50分鐘後,放入油鍋爆炒,收水(肉變色時就基本收水了)後放進小砂鍋,放水至與肉平,加之花椒,八角,桂皮,陳皮,草果(一定要切開),姜,香蔥,蒜瓣等煲10分鐘,,放切好的蘿蔔同熬2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食時佐以辣椒醬!
製作方法
原料:
白蘿蔔、牛肚、大腸、牛肺。
輔料:
香蔥、八角、香葉、桂皮、姜、蒜。
做法:
1、牛腩切成丁、塊、或條狀,尺寸按個人嘴的1/3-1/4為宜。切後放入盤中用冷水沖洗2遍,再放水浸泡。白蘿蔔沖洗乾淨、切成塊狀,大小同上也可略大。注意不要削蘿蔔皮。八角、香葉、桂皮,沖一下,放入小碗。蔥、姜、蒜:剝皮、洗淨放入小碗。注意姜也不要削皮。香蔥打成結,可避免燉的時候散開;
2、完成上面的工作後,把蘿蔔裝到沙鍋,放沙鍋2/3的水,開始大火煮。將盛牛腩盤中的水倒淨,把八角、香葉、桂皮、姜、蒜碼放到牛腩上,晾至到沙鍋燒開。沙鍋燒開後,把蓋子拿走繼續大火煮蘿蔔。這時把炒菜鍋拿來,倒點色拉油,油燒至7成熟時放入牛腩及配料,翻炒。注意不要翻炒過勤,大冬天的老是翻來翻去牛腩不容易吸熱;
3、炒出香味時放入兩大勺醬油用來調色且入味,我口味比較重。再翻炒兩下後就全部倒入沸騰的蘿蔔湯中。加入香蔥(將前天打包水煮魚的辣椒,調兩個順眼的同時放入),改小火慢慢燉。2小時後再來揭鍋放鹽。
相關地點
老嶺南
老嶺南牛雜歷史悠久,聞名天下,在國內首屈一指。老嶺南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食在廣州”這種文化現象,則更是老嶺南飲食文化的集中表現。
有一種味道,廣州人一嗅就忍不住要食指大動,甚至比鮑參翅肚更吸引,不惜驅車午夜狂奔N公里或者是貓在街頭毫無儀態地捧個“泡沫碗”大嚼。它就是“老嶺南牛雜”的味道,牛雜、豬雜,看著都是不起眼的下欄貨色,卻是廣州人眼中的無上美味,即便千山萬水拐彎抹角,都要把它們給發掘出來,吃到嘴裡!
廣州人愛吃牛雜的歷史可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老嶺南牛雜就在地道廣州人的日常生活里紮下了根。那種混合了八角桂皮馥郁的熱騰騰肉香,深深烙印在每個嶺南人的心中。
老嶺南牛雜,經過了歷史的錘鍊,形成了獨特的味道,體現了嶺南地區的小吃特色,老嶺南最為誘人的是各類風味小吃。包括:燒鵝、蝦餃、炒牛河、雙皮奶、腸粉、鮮蝦雲吞麵、蜜汁叉燒、老嶺南牛雜、艇仔粥和牛腩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