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巨獠犀

巨獠犀(Aprotodon)是亞洲特有的一種大型原始犀類,主要分布於我國的甘肅、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Agyspe 等地,時代分布為晚漸新世-早中新世,其顯著特徵是特化的十分寬大的下頜聯合部和粗壯彎曲的下門齒。

基本信息

蘭州巨獠犀

蘭州巨獠犀化石 蘭州巨獠犀化石

巨獠犀(Aprotodon)是亞洲特有的一種大型原始犀類,主要分布於我國的甘肅、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Agyspe 等地,時代分布為晚漸新世-早中新世,其顯著特徵是特化的十分寬大的下頜聯合部和粗壯彎曲的下門齒。

鄧濤在臨夏盆地早中新世地層中發現的蘭州巨獠犀( Aprotodon lanzhouensis),曾被報導發現於臨夏盆地晚漸新世的地層中。新材料的發現使巨獠犀在臨夏盆地的延續時代跨越漸新世/中新世界線的推測得到完全證實。巨獠犀分布的地質時代和地理範圍與巨犀重合,但巨獠犀的化石地點和個體數量都相當稀少。巨獠犀的下頜形態功能特點指示其生活於晚始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國西北、南亞和中亞乾旱環境地帶中鑲嵌分布的少量近水環境。巨獠犀在中中新世之前徹底絕滅,其原因可能是氣候變化的結果,也說明臨夏盆地早中新世的環境特徵與晚漸新世的疏林系統相似,而不同於中中新世的茂密森林。

分類

含義(meaning)→ 下頜聯合部十分寬大

模式種(type species)→ a. aralensis 鹹海巨獠犀

其它種(other species)→ a.lanzhouensis 蘭州巨獠犀

錯誤歸屬種(misassigned species)→ ...

生活時代

時代(period)→ 漸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

分布(found in)→ 亞洲北部

發現地層(stratum)→ ..

天敵(natural enemy)→ 大型肉齒目動物、食肉目獵貓科動物

食性(diet)→ 植食

典型體長(length)→ ..

推測體重(mass)→ ..

發現者(discoverer)→ 謝駿義 1986年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

邱占祥、謝駿義

內容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a]巨獠犀(aprotodon)是第三紀中期亞洲特有的一類形態很特殊的犀牛,其化石特點為下頜聯合部十分寬大。該屬特徵為頭骨無角犀性,較細長,鼻骨薄長而平直;相對於鹹海巨獠犀的個體大,頰齒大,但下門齒小;而蘭州巨獠犀則是個體較小,頰齒小,可下門齒反而更大。

巨獠犀 巨獠犀

巨獠犀在真犀科中的分類最令人迷惑,早在上世紀30年代,人們多把它和大唇犀聯繫在一起,1942年kretzoi把巨獠犀定義為巨犀亞科的一個新屬,並把它和早期板齒犀聯繫到一起。1954年,borissiak把巨獠犀放在了無角犀屬,而此後beliajeva和heissig把它們又放在了矮腳犀亞科。但邱占祥、謝駿義等通過對蘭州巨獠犀化石的研究,認為其不應放在無角犀或矮腳犀亞科,其形態和習性和河馬相似,且有顯著的性差異,應該是一支早期特化的原始真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