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赫巴魯

蘇赫巴魯

蘇赫巴魯,漢譯“威虎”之意。蒙古族,姓“額魯特”氏,簡化為劉,故又名劉威。一級作家。1938年8月出生於瀋陽一個舊軍官家庭。清乾隆年間其祖先從新疆衛剌特地方遷至遼西大凌河流域喀喇沁左翼旗。祖籍為此地人。

基本信息

生平

才華出現

1953年蘇赫巴魯畢業於王三戶屯完小,1956年畢業於新民營房中學(即新民第四國中),1959年畢業於長春第十一高中。是年,他放棄了報考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作曲專業的志願,毅然來到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任編劇兼作曲。一年後,寫出《蘇瑪四弦演奏法》一書,並整理出《蘇瑪琴曲一百首》。1960年至1966年期間,蘇赫巴魯創作出《草原洪浪》等三部民族歌劇、好來寶劇《巴圖應徵》及長篇敘事詩《草原風暴》三部曲(與蘆萍合作),並發表第四部長篇敘事詩《牧人歌手唱達蘭》(已收入《中國新文藝大系·少數民族文學專集》1949—1966)。

韜光隱晦

1966年至1976年,蘇赫巴魯在那段文化洪荒里,在一半花、一半草的查乾花草原,學著金蜂釀製花粉的本領,大量地採集著蒙古族的民族文學。他說:“民間文學深得就像個海子,一旦游過去就會見到奇異的珍珠……”蘇赫巴魯的文學之路,是踩著這些珍珠走過來的。他說他在“草原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運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創作。他在日記中寫道:“信賴天才的人,吊死在悲樹下;信賴勤奮的人,沙漠上可種花。”常常是“每得一篇,猶獲一子”的心情,總結出“取生活釀酒,就是歌”的實踐,追求著“大海似的深沉,野馬似的奔放,白雲似的飄逸,奶酒似的芳香”的風格。

鋒芒畢露

蘇赫巴魯在查乾花草原生活了16年,1981年才從草原文化館調回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任編劇。1984年至1992年當選為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縣政協七、八、九屆的駐會副主席,併兼文聯主席;又是吉林省政協五、六、七、八屆的常委,松原市政協一、二屆副主席、吉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現任吉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民族學會副會長、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蒙古語文學會、蒙古文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蒙古文學學會副理事長、松原市作家協會主席、《金鷹》雜誌主編。

個人成就

他創作生涯45年,出版、發表了近800萬字的作品。有小說、詩歌、歌曲、散文、傳記、歌劇、話劇、好來寶劇、英雄史詩、民歌、故事、諺語、論文、民俗等14種之多的文體樣式。

影視作品

1984年蘇赫巴魯與超克圖納仁合作的電影《成吉思汗》(一、二集)在錫林郭勒開機,並獲“薩日納”一等獎;1987年創作的電視劇《太陽的女兒》(與鍾麟合作)在中央電視台播出。1993年7月應邀出席在蒙古國召開的首屆“世界蒙古文學作家大會”,其長篇傳記小說《大漠神鵰》等“成吉思汗系列文學”作品榮獲“成吉思汗虎頭令牌”獨家特別獎,獎牌上鐫刻著“獎給世界遊牧民族尊貴的作家”字樣。1996年8月,與日本NTV電視台合作大型文獻專題片《世界征服王傳說》,9月在日本播出。此後,曾應德國國際鄂爾多斯蒙古文化與經濟研究協會之邀,隨中國蒙古文學學會訪歐代表團出訪德、法、盧、比、荷五國。2001年應日本廣島國際音樂協會理事長中里豐子之邀出訪日本。

文學成果

他出版了《蒙古族婚禮歌》(獲全國民間文學獎)、《成吉思汗的故事》(獲吉林省首屆民俗獎)、長篇傳記小說《成吉思汗傳說》(上、下卷,獲首屆北方民間文學一等獎)、《蒙古族風俗志》(與王迅合著,獲吉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第二屆“長白山文藝獎”),《成吉思汗傳·一統蒙古》、《成吉思汗傳·開疆拓土》(台灣雲龍出版社)、《鐵木真》、《成吉思汗》(台灣知書房出版社).長篇傳記小說《戈壁之鷹》(蒙文版)、《大漠神鵰》(獲吉林省第四屆“長白山文藝獎”、第二屆“東北文學獎”、首屆“成吉思汗虎頭令牌”國際獎)、《蘇赫巴魯詩選》、散文集《蒙古行》、長篇傳記小說《漠南神筆·古拉蘭薩傳》(獲第四屆“東北文學獎”)、《嘎達梅林》(獲“綠野”新人獎一等獎)、《陶克陶胡傳》(與博·巴彥都楞合作蒙漢合璧本)、長篇小說《宮廷情獵》(與珊丹合作)和《大野芳菲——丹麥探險家與蒙古王女》、《蒙古秘史白話故事本》(均與珊丹合作)、《吉林蒙古人》等30多部專著。他的傳略和作品評論已選入《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史》、《近現代中國少數民族英名錄》、《中國詩歌大辭典》、《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文學家辭典》、《中國手冊》(德國柏林出版)、《世界名人錄》等50餘種國內外辭書及文學史書中。1999年榮獲“世紀藝術金獎”、“千年之交榮譽勳章”。

他說:“背負多鞍,歸其一路”,是說他業餘創作又兼職太多,但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文學創作上。

作 者:額爾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