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蘇瑪,郭爾羅斯人,1914年生,姓博爾只斤氏,諧音簡化為包姓,漢名叫玉臻,是成吉思汗仲弟哈薩爾的後裔。他祖父、父親都是精通馬頭琴、四弦琴、揚琴、三弦、笛子、簫的優秀琴手。蘇瑪就是在這個音樂世家裡聽著琴聲長大的。這個音樂世家給了他音樂的天資和靈性。在蘇瑪還不足十歲的時候,他趁父親不在家時,偷著拿父親的中音四弦練琴。父親發現後,嚴厲地斥責他,不準他再動琴。不過,這個禁令並沒有限制住他私下練琴。可是練琴時,他卻產生了一個苦惱,就是他年幼手小,四弦琴的把位寬,無法握住,拇指扣住了琴柱,四指卻沒扶到琴弦。然而,無奈中卻產生了一個靈感,就是把手撤到琴柱外,以左手拇指外側扶著琴柱,用另四指去扶理琴弦,沒想到這種“無奈”卻形成了他的獨特演奏法。父親發現蘇瑪的天賦後,不但沒有責怪他,還在私塾請哈斯瑪老師指導他琴藝,蘇瑪如魚得水,更加刻苦地練四弦琴。由此,直到蘇瑪成名後,一直是將左手拇指置於琴柱外側,用拇指的第二關節支撐琴柄,減少了琴柱及拇指對四指的牽制,使四指不僅自如地上下移動扶理琴弦,還可以把四指撤回弦內,靈巧地彈、點、扣、打,奏出美妙的琴聲。從此,蘇瑪走上了艱苦攀登琴藝高峰的道路。
經歷
1952年,蘇瑪從旗里到省里參加匯演。1955年,蘇瑪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眾業餘音樂、舞蹈觀摩大會演出,不僅結識了藝術界名人,在大會期間,毛主席與周總理還接見了他,並聽了他的演奏。觀摩大會後,蘇瑪四弦琴獨奏曲23首收入了《內蒙古四弦獨奏曲集》,獨奏曲《趕路》、《八音梆子》、《悶工》灌制了唱片。
1956年,蘇瑪隨同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出國訪問演出。代表團中有三位蒙古族成員,除蘇瑪外還有女高音歌唱家寶音德力格和馬頭琴演奏家倉都愣。在這次出訪中,用三個月時間走訪了前蘇聯、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在各國大劇院和城鄉進行巡迴演出,為國爭了光,為民族爭了光。5月下旬,飛抵捷克斯洛伐克,參加第十一屆“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演出,獲得民族民間藝術家稱號。
1960年加入中國音樂家協會,被接受為吉林省政協委員。1963年參加了第三次全國文代會,又一次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這期間他創作了《歸群》等一批新的四弦曲,在四弦琴演奏藝術上走上了更加成熟的道路。
蘇瑪演奏法
基本內容
蘇瑪演奏法,風格獨特,技藝精湛,並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自成一家,獨立一派。
蘇瑪演奏法除具有傳統四弦琴演奏技巧外,獨特的技巧主要有“彈奏”、“打音”、“點音”、“扣音”、“掃音”、“流音”、“和音”、“捂音”、“空弦顫音”等。
一、 彈奏
彈奏是蘇瑪在演奏中經常運用的技巧之一。每當蘇瑪演奏的時候,他那穿插在樂曲中不平凡的彈奏技巧,非常引人注目,觀眾對此產生極大的興趣。原來這裡有個奧妙,就是他的四弦彈奏和其它拉弦樂器在彈奏的方法和部位、彈奏的運用及效果都有所不同。蘇瑪的彈奏,是他創造性的運用了自己獨特的彈奏技法,他彈奏的兩個手指,猶如柔韌毛毯的定音鼓槌猛烈擊奏鼓心時,自動蹦回爆發的聲音一樣富有彈性,兩個手指的彈力,如同有支點的弓箭,準確而有力地射向靶心那樣的爆發。
彈奏的部位有三種:
一是在第一把位上彈奏。
二是在第二把位和更高把位上彈奏,這種彈奏和第一把位的彈奏就不一樣了。因蘇瑪剛學琴時所用的琴體較大,琴桿與琴弦的距離較寬,他為了在演奏時按弦和彈奏的靈活方便,移位自由,所以,在第二把位或更高的把位的按弦和彈奏時,將左手拇指迅速由內側移到琴桿外側,然後用腕部和拇指的第二關節支撐琴桿,使拇指與其它四指同屈,再用中指和無名指進行彈奏。
三是在琴弦上下來回舞動著彈奏。這種邊彈奏邊上下舞動的彈奏技巧,主要是為了充分表達樂曲的思想內容和配合感情的抒發,求得音色、音量上的變化對比,使鏇律起伏跌宕,展現出獨特的充滿生機活力的樂思,給樂曲以極大的豐富性。
另外,彈奏也起著打擊樂和樂隊配器的效果,使樂曲增加節奏感和音節的強度作用。
二、 打音
蘇瑪四弦的打音(類似其它弦樂器的顫音),但又有所不同。這是由於琴體構造不一樣和演奏方法不同而得。
三、 點音
“點”即泛音,但和泛音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區別,區別就是蘇瑪按泛音時帶有“點滑”的成份,因此,又稱為“點泛音”。
四、 扣音
“扣音”似滑音。蘇瑪在四弦演奏中運用的扣音,基本有四種:即上扣音、下扣音、掃音及流音。
五、“和音”及“空弦顫音”
“和音”是蘇瑪把馬頭琴和音的演奏技巧借鑑和運用到四弦上來。四弦的演奏加進了和音,彌補了鏇律單調的不足,使鏇律更豐滿、雄厚、圓潤動聽,既豐富了樂曲,又充實了四弦的演奏技巧,也加強了四弦的表現力。
“空弦顫音”是蘇瑪多在演奏兩拍以上的空弦音時運用的一種技巧。
相關器具
四弦琴的前身是奚琴。奚是我國契丹時期庫莫奚部落,生活在西喇木倫河一帶,與古蒙古國同屬東胡。到了清代,四弦琴在東蒙成了民間普及的拉弦樂器。
四弦琴有高音、中音、低音三種。蘇瑪一生有一把自製的心愛的四弦琴,由琴筒、琴柄、琴軸、琴弦、千斤、琴碼、琴弓七部分組成。蘇瑪的四弦琴,是用絲弦的大型低音四弦琴,全長100公分。琴筒是榆樹根製成的,橫截面呈橢圓形,這個琴筒是蘇瑪從已故父親手裡接過來的,據說已傳了幾代了。蘇瑪出國訪問演出前,國家曾打算給他製作一把美觀適用的新琴,但被蘇瑪婉言謝絕了,只好把琴頭套鑲了硬朗的紫色梨木龍雕,換上了粗細相應的刻花烏木軸,琴柄套上了半截銀亮亮的電鍍銅管,又套上了兩道鍍銀的銅箍。這樣就顯得精美而典雅了(現已收藏於前郭爾縣博物館)。
基本特徵
一、蘇瑪演奏法博採眾長,化為自身血肉,以獨特的“一拇指外側法”在海內外獨樹一幟。
二、蘇瑪演奏法是四弦琴演奏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產生蹄鼓似的“彈音”,電鈴般的“打音”,百靈般的“扣音”,清泉般的“點音”,風雨般的“掃音”,瀑布般的“流音”,馬頭琴般的“和音”,形成美妙的“和弦”效果,聽起來確有魂引攀牽之感。
三、蘇瑪自成一派,親傳弟子,演奏法已在前郭爾羅斯形成體系。
四、蘇瑪創作的四弦獨奏曲,內容豐富,形象逼真,充滿生機活力,並且由於他不斷加工、提高,再通過獨具一格的演奏法的演奏,使之更增添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主要價值
一、蘇瑪獨特的四弦琴“一拇指外側法”,開發了四弦琴的音域,豐富了器樂演奏法的寶庫。
二、蘇瑪樂曲100首,是蘇瑪一生心血的結晶,對繼承、發展我國民間藝術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價值。
三、研究蒙古族民間器樂參考價值。
蘇瑪四弦琴曲和演奏法,對進一步探索和研究蒙古族民間器樂的源流沿革、風格流派、藝術特點、傳承體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品
一是唱片一張,灌入《趕路》、《八音》、《悶工》三首樂曲;
二是中國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李郁文編的《內蒙古四弦獨奏曲集》;
三是1986年9月,由蘇赫巴魯、張繼新編著的《蒙古族四弦琴演奏家蘇瑪》,載有蘇瑪傳略、蘇瑪四弦琴演奏技巧和蘇瑪四弦曲譜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