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蘇四十三阿訇,他在循化縣撒拉人的聚居區傳教。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他聽說曾在麥加留學十六年,“阿林”(知識)非常淵博的馬明心“哈知”,從天方回國路經循化,便偕循化的幾位阿訇一同看望馬明心,拜其為師。他們還要求馬明心留在循化傳教。馬明心同意留在循化傳教。馬明心由麥加回國前,有他的師傅穆罕默德.布錄·色尼給他傳授了沙孜林耶道堂的宗旨,送給他《沙孜林耶道堂史》、《卯路提》、太斯哈比(念珠),以及拜氈,手杖,靠背、碗和寶劍,命他念主贊聖,並授意高念讚詞和“則可若”(伴隨著一定的動作連續不斷的讚美安拉,叫則可若),取名“哲赫忍耶”。
馬明心在循化傳教期間,向門徒傳授蘇非派學理,他對教義的闡述,比較靈活透沏,對宗教儀式也有簡化,強調“海的也”(布施)要用於周濟窮人,阿訇不能獨受私用。並且針對虎夫耶道祖馬來遲將教權傳給其子馬國寶一事,提出教權傳遞應傳賢不傳子的主張。他的這些主張,虎夫耶教派中的—部分人擁護,引起第二代教主馬國寶的不滿。乾隆二十七年(1762),馬明心在循化張哈工宗寺做“主麻”(聚禮)時,偶然與馬國寶相遇,兩人在講經宣教中發生了爭辯,馬國寶以馬明心宣講“邪教”的罪名告到循化廳。地方上的土司、尕最站在馬國寶一邊,蓄意偏袒,循化廳游擊馬世琨將馬明心驅逐出循化,同時也叫馬國寶回河州(今臨復市)原籍。雖然兩派首領都離開了循化,但兩派之間的矛盾卻依然如故。
乾隆四十六年<1781)舊曆三月,循化回教兩派又發生爭執,並發展到械鬥。虎夫耶教長韓三十八在械鬥中被殺,其子到蘭州省城衙門將哲赫忍耶首領蘇四十三和韓二個告下。陝甘總督勒爾謹,派蘭州知府揚士璣會同河州副將新柱,前往循化處理教派爭鬥事件。揚士璣和新柱到了循化,一屁股就坐到虎夫耶教派—邊,並且挑撥離間,支持老教鎮壓新教,因而激起了民變。新教首領蘇四十三率領教眾一千餘人。衝進衙門,殺死新柱和劉漢時,接著又把揚士璣、守備徐前彥登和土司韓成玉等全都殺死。蘇又率眾二千餘人,直撲河州城,其軍除哲赫忍耶教派民眾,還有虎夫耶派教民,也有漢民和藏民參加。蘇指揮下的義軍攻下河州,處決知州,放出了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在當地回民和東鄉族民眾的支持下,又得到了糧食和兵員的補充。於是義軍順利地渡過洮河,繼續向東推進。陝甘總督勒爾謹急調兵馬堵截,並就臨狄道(今臨洮市)坐鎮指揮。甘肅布政使王廷贊下命把在安定(今定西)關川的與蘇四十三起義無涉的哲赫忍耶創始人馬明心誘捕押到蘭州。三月廿一日,蘇四十三偵知省城空虛,同時也是急於營救道祖馬明心,使率眾三千直搗蘭州。
當時總督勒爾謹尚在狄道,布政使王廷贊,除了加強城防外,還將蘭州危機飛報清廷。乾隆聞報,急忙下旨調陝、川和新疆的兵將待命出擊,復令戶部撥款一百八十萬兩,充蘭州軍餉,並飛旨儆告王廷贊“督率堅守”、“毋乃過涉張惶,若稍有疏虞,王廷贊不能當其咎。”(《清實錄》卷 1127)。二十六日,各路清軍齊集蘭州附近,廿十七日,蘇四十三率義軍從西關攻城,酣戰激烈,清軍望而生畏。起義軍在攻城的同時,提出釋放馬明心的要求,王廷贊使了緩兵之計,帶馬明心上城,強令馬勸義軍交械後撒,聽候處理。馬明心毅然拒絕,王廷贊見義軍攻城甚急,恐生變故,遂將馬明心殺害,又下令用大炮轟退了攻城的義軍。
集中在蘭州的清軍達二萬多人,而義軍由於戰鬥傷亡,得不到補充,只剩二千來人。為避免無謂犧牲,蘇四十三將義軍移到龍尾、華林二山。清軍數量雖多,一時無法攻破起義軍。四月二十日,清廷又派所謂能征慣戰的大學士、都統阿桂到蘭州指揮鎮壓,並以“坐失時機”、“辦理謬誤”罪名,將勒爾謹革職問罪,放出因貪污下獄的雲貴總督李侍堯,代勒之職。經過這番整頓,清軍力量加強了,而義軍限於條仵,人員和物資都得不到補充,已陷於困難的境地。這時詭計多端的阿桂設下了“以退為進”、“佯敗誘之出壕” (《再征叛回》)之計,義軍中計,傷亡二百多人。蘇四十三幾次試圖突圍,均未成功,人員又有傷亡。這時,阿桂下令“絕汲道,湮井溝”欲置義軍於死地。六月十五日,清軍大舉進攻,適逢大雨,炮火失效,義軍乘機反擊,同清軍展開了肉搏戰,大敗清軍。午後天明,清軍加強火攻,焚毀了義軍的帳房。蘇四十三身先士卒,手持大刀與阿訇馬明德、海朝宗等指揮反擊,不幸壯烈犧牲。義軍仍然浴血頑強奮戰,突圍失敗,轉而堅守陣地。七月五日清軍又展開猛烈攻擊,義軍堅守一晝夜,寺牆遭清軍炮摧。六日下午清軍沖入寺內,雙方短兵相接,白刃肉搏,義軍血灑疆場,全部戰死,無一投降。至此,經過四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的蘇四十三反清起義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