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要點
選地整地
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將土適當施以廄肥或堆肥,耕細耙平,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然後作寬0.8-1m,長視地形而定的畦。過濕過粘的土壤不宜栽種。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於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將蘆薈每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線的地下莖,即可定植。芽插繁殖是從母株的葉腋處,切取長5-lOcm的新芽,放在陰涼的地方,夏季4-5小時,冬季1-2日,待切口稍乾,扦插在搭有蔭柵的苗床上。插後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定植
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Ocm高的分株苗或穿插苗,植距為5Ocm×5Ocm或4Ocm×5Ocm,每畦種2行,每穴栽1株。定植時將根舒展,覆土壓緊,如土壤乾燥時需淺水定根,並用小樹枝做臨時遮蔭。
田間管理
(一)淋水排水夏季天熱時必須淋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過於潮濕,注意排除積水,以免爛根。
(二)鬆土除草生長期間要勤除草和鬆土,雨季除草要將除下的雜草清除出園外,堆漚作肥。旱季除草,要將除出的雜草覆蓋根際。在除草的同時結合鬆土或培土。
(三)施肥為了促進植株的生長,要及時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結合化肥。每年施化肥3-4次,每次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混合尿素6kg,過磷酸鈣50kg。
採收
蘆薈種植2-3年後即可收穫。當蘆薈葉片生長旺盛期,將中、下部生長完全,長20-3Ocm以上的葉片,分批割下。
產地加工
(一)將採收的新鮮葉片,切口向下,豎直放於木槽或其他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乾燥即成。
(二)將採收的新鮮葉片,用清水洗去泥土,橫切成片,加入與葉片等重量的水,用猛火煎煮2-3小時,再用紗布過濾,把澄清的過濾液放入鍋中加熱蒸發至稠狀,倒入模型內烘乾或太陽下曝曬至乾,即為藥用蘆薈膏。不同成熟度的葉片加工得蘆薈膏量亦不相同,嫩葉為1.83%,老葉為2.86%。
貯藏
將蘆薈膏裝入麻袋或塑膠袋中量通風乾燥處保存。
溫度控制
蘆薈最適生長條件是保持溫度15~28 ℃、濕度75%~85%,冬季溫室不低於8 ℃。由於蘆薈的生態習性,不同地區、不同栽培條件下亦有所不同,冬季平均氣溫5 ℃以上可以大地面積栽培,冬季平均氣溫-5 ℃以上可以在大棚內過冬,平均氣溫-10 ℃以下,就需溫室栽培,有條件的地方要備有取暖設備。
病蟲害防治
一般蘆薈很少發生病蟲害,一旦葉部或莖部出現黑斑病,可通過加強通風透氣、排除田間積水、控制土壤溫度、消除低溫潮濕的危害、及時除草來防治。由於地區差異不同,一般的病蟲害有紅蜘蛛、蚜蟲、棉鈴蟲、介殼蟲,蟲量不多時,用水沖洗即可,蟲情面積較大時,可噴40%氧化樂果乳油1 200倍液,具有良好的防效。
繁殖方法
蘆薈雖然也能開花結籽,但除了培育新蘆薈品種,進行人工雜交、有性繁殖外,一般都採用扦插繁殖,也就是無性繁殖。無性繁殖速度快,品種優良特徵可以穩定保持下來,所以無論家庭種植,還是大規模產業種植園經營,都可以利用無性繁殖的扦插方法來進行蘆薈的繁殖。
無性繁殖是目前蘆薈良種繁育中的最常用的方法,利用蘆薈的營養器官或稱無性器官(如根、吸芽、側枝、頂芽等)進行繁殖。繁殖出來的新的蘆薈個體,是在母體的發育階段基礎上,繼續生長發育,它們保持了母體的各種遺傳特性。
無性繁殖能保持母體的遺傳特性,其原因是在繁殖過程中,沒有其它異種的細胞遺傳物質參與,不經過授粉授精過程,中是母體細胞的遺傳物質的重新複製過程。通過細胞的有絲分裂,使子細胞中的染色體系統,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數量方面,始終與母體細胞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蘆薈植株的生長完全依賴於特定的生長點的細胞分裂,這些生長點分布在蘆薈的莖尖、葉腋、根端、形成層和在植株受傷部位形成的愈傷組織也能進行有絲分裂,形成新的營養器官生長點。由新的生長點分離,形成蘆薈新的植株,這是蘆薈進行無性繁殖的生理基礎。蘆薈的主莖下端和側枝的下端都具有發生不定根的能力,在扦插以後,可以形成新的蘆薈植株的根系。除了頂端生長點、側生長點外,在根部和莖的節間都可具有發生不定芽的能力,從而長出新的分枝,也可作為蘆薈分生和扦插的繁殖材料,進行大規模的無性繁殖,生產蘆薈種苗。
蘆薈種苗的主要繁殖方法有:
分生繁殖
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通過人工的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
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作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
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後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股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狀態,再將幼苗作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彩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工。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良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種和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訊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
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地採取塑膠覆蓋保護或蔭棚遮蔭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髮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影響扦插的環境因素
①溫度。蘆薈起源於熱帶,一般適宜的扦插溫度為25~28 ℃,如果基質溫度比氣溫略高2~4 ℃,則更適宜蘆薈扦插苗生根成活。
②濕度。蘆薈生根需要有適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50%~60%較為適宜,土壤水分過多,會造成土壤空氣不足,扦插材料腐爛。
③光照。蘆薈插穗帶有葉片,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和各種生理活動,並可以將合成的生長素向下輸送,促進下部癒合傷口處加速生根。
④氧氣。當蘆薈插穗端傷口癒合發生新根時,呼吸作用增強,因此,要求扦插基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保證蘆薈插穗在生根過程中對氧氣的要求。
⑤pH值。一般在pH值6.5~7.2的基質中進行蘆薈插穗扦插易生根立苗,當pH值偏酸和偏鹼時都不利於插穗生根,對於偏酸土壤,在育苗前可施用石灰加以改良,再進行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