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笙舞——滾山珠

蘆笙舞——滾山珠

“滾山珠”蘆笙舞,在多次的蘆笙舞表演中,堪稱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她集蘆笙吹奏,舞蹈表演,雜技藝術為一體。 人們為了紀念這些青年的功績,就模仿他們用身軀滾倒荊棘的動作,編成蘆笙舞,取各地龍滾荊,再現當年這一群群苗族青年披荊斬棘,克服創業中種種艱難,使之代代相傳。 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人們逐步將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生動技巧,融匯到蘆笙舞蹈中,不斷改進完善。

簡介

蘆笙舞——滾山珠蘆笙舞——滾山珠
滾山珠”蘆笙舞,在多次的蘆笙舞表演中,堪稱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她集蘆笙吹奏,舞蹈表演,雜技藝術為一體。頭戴野雞翎帽,身著繡花白褂,腳著麻耳草鞋,或時以頭為足、或時以人攀肩,在盛滿水的碗與碗之間,邊吹蘆笙邊進行舞蹈技巧表演,被國家文化部領導贊為貴州高原明珠。
“滾山珠”原名為地龍滾荊,以叫滾地龍。苗語叫“子羅多”,是苗族蘆笙舞中的一個優秀節目。

歷史

傳說遠古時期,苗族人民的祖先,在大遷徙途中,來到黑洋大箐。道路坎坷,荊棘遍野,英勇的苗族青年們為了給父老們開闢一條通道,就有自己矯健的身軀從荊棘林中滾出一條路,讓父老們勝利通過,到達黑洋大箐安家落戶。人們為了紀念這些青年的功績,就模仿他們用身軀滾倒荊棘的動作,編成蘆笙舞,取各地龍滾荊,再現當年這一群群苗族青年披荊斬棘,克服創業中種種艱難,使之代代相傳。地龍滾荊以前動作比較單一,古樸稚拙,以再現當年年輕人征服大自然的過程為主,一人數人均可表演。表演時用6支長約30厘米木製梭鏢,鏢頭插入地下,圍成一個直徑約1.2米的圓圈,或用6隻對頂的飯碗擺成圓圈代替鏢頭亦可,表演者必須手持蘆笙一邊吹奏,一邊跳躍,圍著梭鏢或水碗翻滾,碗中水不能傾瀉,這樣的表演難度極大。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人們逐步將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生動技巧,融匯到蘆笙舞蹈中,不斷改進完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