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蒙古羽尾跳鼠(學名: Scirtopoda andrewsi)為跳鼠科羽尾跳鼠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蒙古.
編號: | 1198 |
拉丁目名: | RODENTIA |
中文目名: | 齧齒目 |
中文科名: | 跳鼠科 |
拉丁科名: | Dipodidae |
中文屬名: | 羽尾跳鼠屬 |
拉丁屬名: | Scirtopoda |
拉丁種名: | andrewsi |
定名人: | (Allen) |
年代: | 1925 |
中文名: | 蒙古羽尾跳鼠 |
原始文獻: | Amer. Mus. Nov., 161,4 |
模式產地: | 蒙古 (Ussuk, Mongolia) |
國內分布: | 內蒙古, 寧夏 |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Mammalia:哺乳綱 - Rodentia:齧齒目 - Dipodidae:跳鼠科 -Scirtopoda: |
學名: | Scirtopoda andrewsiAllen |
中文名: | 蒙古羽尾跳鼠 |
中文拼音: | MéngGǔYǔWěiTiàoShǔ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地 |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一級 |
CITES公約級別 | 附錄I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極危(CR) |
紅皮書等級 | 稀有 |
中國特有 | 是 |
體長約120毫米。尾約比體長大1/4。後肢長,具8趾,各趾下面被硬毛。耳長約為後肢長的1/3。背面從吻部直到尾基部都為土黃色而略帶灰色。眼周及體側色較淡。整個身體腹面、四肢內側及足背均為純白色。尾上面沙黃色,其間雜有黑褐色毛,在尾端黑褐色毛較多形成扁平毛束。聽泡極大,前端彼此相接觸。乳突部顯著膨大,向後超過枕骨。顴骨較細。上前臼齒極細小,呈圓柱狀,附予第一上臼齒基部,其高不及第一上臼齒的一半。上門齒前面白色,各有一條縱溝。
保護級別
中國珍稀動物紅皮書--稀有 (China Red Data Book- Rare)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China Key List —Ⅰ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