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華米蝦

葛氏華米蝦

第2觸角(圖28d)鱗片長約為寬的2.9倍。 第1步足(圖28k)短而粗壯,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的中部;座節約為長節的1/2,長節稍長於腕節,腕節約為螯的0.8倍,末緣凹陷,長為末端寬的1.8—2.0倍,螫長為寬的2.4—2.7倍,指節為掌部的1.1—1.6倍。 雄性(圖28m)較長,指節約伸達鱗片的末緣;座節短,僅為長節的1/6,長節約為腕節的1.8倍,腹緣具3刺,腕節約為掌節的0.8倍,末腹緣具1刺。

分類信息

編號:
3200

中文目名:

十足目

拉丁亞目:

DECAPODA

中文科名:

匙指蝦科

拉丁科名:

Atyidae

中文亞科:

匙指蝦亞科

拉丁亞科:

Atyinae

中文屬名:

華米蝦屬

拉丁屬名:

Sinodina  

拉丁種名:

gregoriana  

定名人:

(Kemp) 

年代:

1923

中文名:

葛氏華米蝦 

ogenus:

Caridina

原始文獻:

Jour. Asiat. Soc. Bangal, 19(9): 437, textfigs. 1—2. 

生境:

為高原種類。標本采自海拔2175米以上。

國內分布:

雲南(大理洱海,通海,寧莨),貴州(威寧草海),四川(瀘沽湖)。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六卷 十足目 匙指蝦科:49-51

形態描述

額角(圖28a)伸至第1觸角柄第2節的中部直至超出第3節的末端,側面觀窄,基部稍隆起;上緣具10—15齒,通常集中分布在額角的基半部,其中基部有5—7齒位於眼眶後緣的頭胸甲上,在額角的末端1/2—1/3處,常有1—2個分離齒,靠近額角的尖端另有1附加齒;在上緣末齒前方的下緣具1—4齒。頭胸甲的前側角圓,不具頰刺
尾節(圖28b)背面具6—8對背側刺,末端背緣中央具1小尖突,外後刺較粗長。側刺短,等於或稍長於間刺,僅為外後刺長的2倍。間刺4—5對,稍短於側刺,其大小和粗細約相似。肛前脊頂端圓鈍,末端具叢毛。
柄刺(圖28c)遠超眼的末緣,約伸至第1觸角柄基節的4/5處,約為第1節的0.77倍,第1節為第2節的1.8倍,第2節為第3節的1.2倍。第2觸角(圖28d)鱗片長約為寬的2.9倍。大顎(圖28e)切齒具6個尖齒。第1顎足(圖28h)內肢的外末角具角狀突。第3顎足(圖28j)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3節的末端;末節與末2節約等長,都長於末3節,末端爪狀,末腹緣約具10枚短刺
葛氏華米蝦

第1步足(圖28k)短而粗壯,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的中部;座節約為長節的1/2,長節稍長於腕節,腕節約為螯的0.8倍,末緣凹陷,長為末端寬的1.8—2.0倍,螫長為寬的2.4—2.7倍,指節為掌部的1.1—1.6倍。第2步足(圖28 l)較細長,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2節的中部;座節約為腕節的1/2,長節短於腕節,稍長於螯,腕節末緣稍凹陷,長為寬的5.1—5.3倍,螯長為寬的3.3—3.5倍,指節為掌部的1.2—1.4倍。第3步足兩性不但長短不同,且掌、指形狀亦各異。雄性(圖28m)較長,指節約伸達鱗片的末緣;座節短,僅為長節的1/6,長節約為腕節的1.8倍,腹緣具3刺,腕節約為掌節的0.8倍,末腹緣具1刺。掌節(圖28n)的腹緣緊密排列有許多活動刺,末半較多,末端約1/4的腹緣明顯膨突,長為最大寬的5.3—5.9倍,為指節的1.9—2.3倍,指節長為寬的4.5—5.2倍,腹緣具24—27個刺,末部的幾個寬而彎,末端雙爪。雌性的(圖28o)較短,指節僅伸至或稍微超出第1觸角柄的末端;掌節末端腹緣不膨大,也無密擠的活動刺,只有分散的活動刺,長約為末端寬的9.4倍,為指節的2.6—2.7倍,指節長為寬的4.6—4.8倍,腹緣具19—23個刺,末端的幾個刺不寬也不彎,末端單爪。第5步足(圖28p)伸至第1觸角柄第2節的中部;座節約為長節的1/3強,長節約為腕節的1.8倍,腹緣具3刺,腕節約為掌節的0.6,掌節長為末端寬的8.8—9.6倍,為指節的2.5—2.8倍,指節(圖28q)長為寬的4.2—5.3倍,腹緣具48—53個疏狀刺。
雄性第1腹肢內肢(圖28r)呈寬葉狀,末端圓鈍,內緣中部稍內凹,而外側則微微向外凸,長約為基部寬的2.5倍,約為末端寬的2.8倍;內附肢超出內肢的末端。第2腹肢雄附肢(圖28s)略呈鏟狀,內表面略向內凹陷,邊緣具刺;內附肢由雄附肢的基部伸出,伸至雄附肢的一小半左右。
尾肢外肢的端葉縫具9—11(通常為10)個活動刺。
體長 為23—27mm。卵徑為0.75mm—0.83mm×1.13mm—1.22mm。

生境與習性

本種為高原種類,在雲、貴、川均有分布。根據1923年Kemp的敘述,他的標本采自於雲南省的大理湖(洱海),海拔約2133米。目前那裡由於近年來移養外地高產魚蝦品種和滅釘螺等原因,而引起水質污染,使得原來高原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盛產在這一帶的蝦現都已絕跡。本文標本是根據貴州威寧草海、雲南和四川交界處的瀘沽湖采來的標本描述。那裡的海拔均為2175米以上。目前,草海瀘沽湖都還保持著原來的生態條件,都盛產此蝦,前者由於1974年放水造田,湖水乾枯,使得蝦的產量大減,但隨著湖區恢復蓄水,資源得到恢復。

地理分布

雲南(大理洱海通海、寧莨),貴州(威寧草海),四川(瀘沽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