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位置
萬安位於羅霄山脈東麓,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緣,屬長江支流的贛江上游區的東西兩岸,北緯2608′45.4″至26043′53.5″,東經114030′27.3″至11505′37.6″之間。東鄰興國,南接贛縣、南康,西界遂川,北毗泰和。東西寬47公里,南北長65.5公里。土地總面積2051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23%。縣人民政府駐地芙蓉鎮距省會南昌市317公里,距行署駐地吉安市95公里。地貌及氣候
縣境內地貌類型齊全,區域差異顯著,地勢南高北低,東南西三面環山,山體高突如屏,由南向北依次逐漸為山地、丘陵、平原,具有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特徵。全縣常態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占全縣面積的38.8%,丘陵占54.9%,平原占6.3%.萬安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5℃,年平均降雨量1383.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88天。
歷史沿革
萬安縣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萬安,商周以前屬揚州,春秋時屬吳地,戰國時屬楚地,秦時屬九江郡,西漢時屬豫章郡,東漢時屬廬陵郡,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設萬安鎮,其時闢地得石符一帙,上有八分書云:“地界兩州,神秀所幡,更為都邑,萬民以安”,萬安因此得名。又因遂興江口時起五色祥雲,故又別稱五雲。1949年8月7日萬安解放,屬江西省吉安專區。到1998年底全縣轄7個鎮、12個鄉、1個墾殖場,全縣總人口27.8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5萬人,鄉鎮勞動力10.86萬人.八個民族,漢族人口占99.6%,少數民族中畲族屬於聚居性質,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南的山區寶山鄉、澗田鄉,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
旅遊風景
萬安山清水秀,勝景頗多,歷代名人爭相遊歷。唐代詩人張九齡曾在縣城蛤蟆渡泊過船,宋代愛國名臣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和文天祥的《過萬安縣》等詩詞膾炙人口。萬安八景,即芙蓉疊、雲洲回瀾、仙壇霽雪、金灘晴波、龍溪夜月、鳳岡朝陽、黃岩遺蹟、粵台錠眺,使人留戀忘返。百加的九賢寺,相傳文天祥、解縉等曾在此講學。良口的萬良閣,建築精巧。崇文塔、文明塔居縣城兩側,遙遙相對。蕉源山蔥蘢奇秀,山下是碧波蕩漾的蕉源水庫。縣城古城牆始建於宋代,重修於明代,補修於清朝,至今尚遺存800米,為省內縣城古城牆保存較好的一段。登上縣城觀瀾門,腳下是海內外聞名的惶恐灘,舉目南望是江西省最大的水電站--雄偉的萬安水電站大壩。萬安電站庫區水面寬闊,水質清澈,兩岸大山連綿起伏,植被完好,景致可觀,是千里贛江上風景最優美的一段,是一個亟待開發的旅遊風景區。
萬安縣是一個富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是江西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是曾天宇、張世熙、康克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鄉。在澗田鄉曉東村還留下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的光輝足跡。
自然及經濟
萬安縣物產充裕,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2.9%,針葉林占全縣森林面積的64.61%,竹林占8.51%,油茶林占11.62%,柑桔、梨、桃、柚、李、枇杷、楊梅、紅棗、獼猴桃、羅漢果、銀杏等經濟果木及藥材和其他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尤其以寶山金絲小紅棗等遠近聞名。水資源豐富,全縣集雨面積2000餘平方公里,自產流16.43億立方米。除贛江縱貫全境外,另有大小河流13條,總長約249.9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339.19億立方米,全縣水域面積為12038頃。其中可開發水面為11000公頃,現已開發水面4667公頃,尤其是萬安水電站庫區大水面開發,網欄、壩欄、網箱養魚前景十分廣闊。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鎢、瓷土、稀土、水晶石、黑雲母、花崗岩、耐火泥、銅、錫、硒、鐵、金、硫磺等。
建國五十年,萬安縣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綜合經濟實力大大增強。1998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78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3.53億元,二產增加值2.52億元,三產增加值1.73億元。與建國初期相比,一產增91倍,二產增1596倍,三產增201倍。三大產業的構成比重已由1949年的80.7:2:18.1改變為45.35:32.37:22.28。財政收入快速增長,1998年全縣財政總睡入實現700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實現5245萬元,分別比1952年增長105.1倍和286.8倍。商品市場繁榮,初步構成了以縣城為中心、輻射東西、貫通南北的全方位開放市場體系。199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億元,是1949年的57.5倍。1998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末餘額5.35億元,人均儲蓄1922元。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1998年全縣幹部職工年人平工資4469.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65.50元;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9.89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14.7平方米.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1998年全縣糧食總產13.24萬噸,油料總產1.05萬噸,分別比1949年增長4.2倍和16.2倍;年內生豬飼養總量39.58萬頭,其中出欄23.43萬頭;水產品產量8505噸,是1949年的29.4倍。全縣以生豬、不產、花生、果業等十大類型的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譽為"萬安雙紅"的金絲小紅棗是江南獨一無二的小棗類名優產品,玻璃紅鯉魚曾獲全國水產品展銷會優質產品獎;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仙鶴牌”鹽水花生、“豐美牌”米粉、“紅玻鯉”魚絲、魚乾等農產品基本上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格局。1998年農業商品產值為3.99億元,商品率為58.89%。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一是生產規模不斷擴大。199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6.05億元,是1949年的1484倍,其中“八五”時期年平均遞增46.8%。機製糖、發電量、水泥、水晶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消費品工業發展加快,‘豐美牌’系列米粉、“紅玻鯉”系列魚絲、“飛來塔”果脯系列、金絲小紅責系列產品,品多質好;二是產品結構日趨合理。初步構成了以化工、建材、機械、食品為主的工業經濟體系。通過深化改革,多種所有制形式企業增多,經濟效益明顯;三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勢頭看好,如水晶製品、超細鎢絲、工業鍋爐、生活節能鍋爐等,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四是培植了一批優勢產品,如“豐美牌”米粉系列,曾榮獲省輕工廳和省經貿委優秀新產品獎,“紅玻鯉”魚絲系列,獲98年江西食品會市場“優勝產品”獎和98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十大“中國市場名牌產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