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奧納爾多

萊奧納爾多走在文藝復興巨人的前列。他是其中年紀最大的。我們在前面講過,萊奧納爾多將藝術與科學相結合,在近代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偉大的心靈經常可以達到以少勝多、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憑藉理智尋求觀念,然後僅僅用雙手把這完美的理念表達出來。這種理念就是不要把“藝術”僅僅看成是“技術”,僅僅看成手工藝勞動。藝術是一種智力活動,在這一點上,萊奧納爾多也同意,偉大的藝術家應該是“天才”的觀念。

姓名:萊奧納爾多 Leonardo,Fibonacci
國家或者地區:義大利

學科

數學
發明創造:斐波那契數列的提出者

簡歷

萊奧納爾多(Leonardo,Fibonacci 約1170-約1240)即斐波那契義大利中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促進了印度---阿拉伯數學在歐洲的傳播,提出了著名的斐流那契數列。他生於義大利的比薩,當時比薩是義大利的商業中心,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北非有著密切的商業來往。他父親是一個貨棧的老闆,所以與商業貿易關係密切。他隨其父長期居住在北非萊奧納爾多,在阿爾及利亞有一個的家庭教師,因此他有充分的機會熟悉阿拉伯數學,特別是花拉子密從印度人那裡學來的那套算術記號。他青年時曾旅遊埃及、敘利亞、希臘、西西里和普羅旺斯等地,研究各種不同的數系,發現無一能與印度---阿拉伯數系相媲美。在他的名著《算經》問世之前,歐洲只有少數人通過9世紀阿拉伯數字。所以他全力宣傳其價值。他於1202年出版了《算經》一書,解釋了阿拉伯數字的用途,特別是關於“0”概念和用途。此書大部分致力于思辨數學,例如比例、假位律(先作一個未必正確的假定,然後利用比例加以到調整得到正確答案的方法)、求根據法以及包括些幾何和代數的數性質。這一點雖然早在1個世紀前為阿德拉德(Adelard,活動期12世紀初,英國經院式哲學家)所預見,但正由於萊奧納爾多這本書的問世,原來希臘人和羅馬人使用的那一套陳舊的數字記號才受以致使的打擊。他在《算經》中提出了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1,1,2,3,5,8,13,21,34,55,...,其中每項都是前兩項之和。這是歐洲最早出現的遞歸數列。《算經》流傳甚廣,但他的最主要著作是《四藝經》,這是一本專門討論2次丟番圖方程的著作。書中系統地編排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許多是他本人發明並用自己的方法求得通解的。此書使他成為在數論中介於丟番圖與17世紀法國數學家費馬之間貢獻最大的人。他還在自己的著作中回答了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科學隨從所提出的一系列數學問題中的3個問題。前兩個是解不定方程;第3個是解三次方程:X3+2x2+10x=20,他用試算法求出x=1.36880810175,精確到小數點後第9位。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