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布
沿草庵寺西南撥草尋徑,有舊時修造的石磴道逶迤曲折於叢林怪石之間,通向山頂,又有草繩粗細的一股山泉,順著小徑,在草間石上流淌,時作淙淙聲響。
山腰上,有石崖高聳如屏,中間豁然洞開,宛若天然門戶。其上有平地,廣四五畝,中有水塘一口,山泉所匯,常年不竭。平地間尚見一道石砌牆基,蒼苔斑駁。此處避風藏水,當是早時駐軍居所無疑。
又上百餘米,闃寂的山頂上,蔓草荒樹之間,一座被歷史風塵點染得黝黑的古寨兀然入目:寨門早已坍塌,兩旁用亂石壘築的寨牆多已傾圯。牆基寬度三米,殘牆高度自一米許到三米不等,沿著山頭,分東西兩路向東北方向延伸,在東北方又結了一座寨門。山頂地形狹長,所以寨牆南北相距近一百八十米,東西相距僅五十米左右,恰似一顆橄欖形狀。寨牆總長度三百六十米有餘。
踏勘山頂,見古寨東西兩面下臨一、二百米深的絕壁,峻峭直如神工鬼斧削成,下望如深淵,令人膽寒。憑牆遠眺,四方山川,村落歷歷在目,一覽無遺。在冷兵器時代,此處的確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
歷史典故
古寨建於何時?因何而建?至今尚無明確記載。
據查,清道光《晉江縣誌》卷之十《關隘志》有:“靈水砦,在五都,周一百一十八丈八尺,門二。”華表山地屬五都,附近靈水;據觀測,古寨規制與“靈水寨”一一相符;至今“五都”範圍並沒有發現第二處古寨,可以認定華表山古寨即是縣誌記載的“靈水寨”。
《東南紀事》卷二十二載:“康熙十八年己未春正月,詔築邊界寨,自福寧及詔安,率一、二十里置寨,量地險要,截內外。濱海數十里,無復人煙。”又載,是年六月,鄭經“以屯田道鄭時英監理鹽法,駐東石,大清師築靈水寨以逼東石,右武衛楊忠率兵趨潯尾南北場掘鹽,貪利,舍舟開至深滬,閱兩日夜,泉州大軍侵晨驟擊,忠殊死御,不敵,中炮沒于海……”由此可知,古寨是“三藩之亂”時期清軍抗擊從台灣捲土重來割據閩南沿海的鄭經軍隊的一處前哨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