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華表石由來
據宋洪邁《夷堅志》和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秦末,趙佗割據南越稱帝,漢定中原後,漢文帝派大夫陸賈出使南越。陸賈經桂嶺取道,沿西江而下,路經華表石,登山向山神許願:若能說服趙佗歸漢,當以錦披石山,以酬山神。趙佗經陸賈曉以大義,銘感漢德,遂取消帝號,接受漢封,南北統一。後趙佗與陸賈泛舟西江,陸賈登山,取錦裹石,錦不足,遍山種上黃菊,以花代錦。自此取名錦石山、錦裹石。後人為紀念陸賈統一祖國功績,在山上建有陸賈祠。華表石景觀
華表石被稱為“西江奇觀”,“西江第一怪石”,是古代火山爆發時由地下噴出的岩漿凝聚而成的火山岩石山。山下林木芳菲,遍地怪石嶙峋,有石龕、仙人橋、五色石花、獅子石等。在西江行舟,遠望石山,下如層城,上如列屏;沿江繞山而行,其形隨時而變,一時像入睡臥佛,但見額頭;一時像打坐和尚,端莊肅穆;一時像掛單行僧,神態自若;惟妙惟肖,實乃石山一絕。
詩詞題詠
歷代騷人墨客,到此題詠甚多。有錦石撐空詩云:“五嶺南來孤柱撐,陸郎到此駐雲旌;神功海外無人識,萬古東西永不傾。”
華表石題刻
華表石題刻刻於華表石南面的峭壁上。據《廣東新語》記載,明萬曆初年,瀧水(今羅定江)流域少數民族瑤民暴亂,經常出沒於西江羅旁水口。萬曆五年(1577),明王朝遣兩廣總督凌雲翼親率大軍在羅旁一帶平定瑤亂。平息後,見羅旁對面之石山,如巨大華表直插雲天。於萬曆七年(1579)時已升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凌雲翼,命人在石山南崖峭壁上刻上“華表石”三個大字及四行題款127字以紀功。
“華表石”三字,楷書陰刻,每字高4.2米,寬3.3米,字距為0.7米,題款小字,楷書陰刻,每字高0.24米,寬0.21米,內容為:“欽差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道帶管鹽法兼巡撫廣東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今升南京兵部尚書太倉凌雲翼;欽差總督兩廣口口兼理糧道帶管鹽法兼巡撫廣東地方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臨武劉堯誨;巡按廣東監察御史內江龔懋賢;巡按廣東監察御史當塗梅淳。萬曆七年已卯季冬吉日題。”
據《廣東新語》及清光緒《德慶州志》記載,華表石題刻為黎民表所書。黎民表(1515—1581),字惟敬,自號瑤石山人,廣東從化人,明嘉靖舉人,授翰林孔目。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使司參議。工畫,尤擅書法,其詩與梁有譽、歐大任齊名。
華表石題刻,是明萬曆七年(1579),時任兵部尚書的凌雲翼因帶兵在西江羅旁水口平定瑤亂,想留名千古而命人所刻,對研究當時瑤民動亂事件及其失敗後被迫遷徙他鄉的歷史有一定價值。黎民表為當時廣東著名書畫家,其題刻在省內少見。題刻每字高4.2米,寬3.3米,據省方誌辦編《廣東之最》稱,為廣東古代最大的摩崖石刻。
省級文物
1982年,縣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省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