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

華胥

華胥是伏羲的母親,也稱華胥氏,相傳華胥踩雷神腳印,有感而受孕,生伏羲。在中國陝西一個叫華胥的地方,古往今來,上百種中華典籍中均記載著一個叫華胥氏的氏族女首領及其兒女伏羲、女媧的故事。在中國解放初期,多位樸素主義學者相信,華胥氏的歷史比黃帝還要長得多。華胥國的傳統服飾為長袍,即國服、華服,後來發展成為具有長袍特點的漢服,也與華胥國有關。

基本信息

簡介

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故里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她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遠祖,譽稱為“人祖”,被中華民族尊奉為“始祖母”。伏羲、炎帝、黃帝功勳卓著,在華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華民族由此興盛。關於華胥的記載最早見於《列子·黃帝》,其後上百種典籍均有記載。

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傑出的部落女首領,相傳她踩雷神腳印,感應受孕,生伏羲和女媧,傳嗣炎帝黃帝,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華胥為了部族生存,帶領遠古先民們不斷游徒,足跡遍布黃河流域,創造了中國的漁獵、農耕文化,開創了中華文明史。“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學界普遍認為,處於黃河流域上中游的華山方圓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而華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與“華”同)之外,還因為華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華山之陽。因此,中華民族之“華”源於華胥之“華”。

華胥逝世後,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22-24]。歷代文獻典籍的記述表明,華胥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她彰顯出了中華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脈親情。因此,華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

人物生平

七旬老人記憶中的祭祀過程。

74歲的張蔚堂是一位與眾不同的老人。

他從小生長在藍田縣華胥鎮張河灣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文化老人。老人慈祥的笑容與堅定的眼神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個小包,從包里取出一本用白紙包著的舊書。這本書顏色已經深黃,也是久經風霜模樣。這本書是著名的《綱鑑易知錄》。此書是清代學者吳乘權編輯的中國通史讀本。初刻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

11

在以後的200年中,共刊刻20餘次。並被譯成外文,傳播海外。

張蔚堂保存這本舊書曾冒了很大的風險。在“文革”中,他家裡收藏的古書、禮器等物品被大量毀壞。張蔚堂把這本書偷偷塞進麥秸堆里,才得以保存下來。雖然,這本書是張蔚堂祖傳下來的,有著特殊的意義。但是在張蔚堂心目中,此書的一個重要價值是因為內容中有對華胥氏伏羲、女媧的記載。他說,別的東西被燒了毀了也就認了,可是當時感覺書里有關於民族來歷的記載,所以對當時的冒險舉動一直無怨無悔。

在張蔚堂老人的記憶中,與此書結下的緣分自於華胥氏與孩童時的一次祭祀活動,當時他的先輩曾求教於民國時期多位關中大儒。他清楚地記著,那次祭祀就祭的是華胥氏。但為什麼要祭華胥氏,當時並不很明白。他說,祭祀那天是清明節,大人們宣讀了祭文,獻了祭品,然後上前拜祭,他自己被要求上前磕頭。後來慢慢懂事了,才想起來當時的祭祀是怎么回事。在民國初期,不少達官貴人和文化界名流也經常到華胥陵所在地———華胥鎮孟岩村祭祀。往後隨著軍閥混戰,祭祀活動逐漸被淡化,成規模的祭祀絕跡。只在一些村子裡,有部分人始終保持著相關的習俗。

華胥文化

藍田縣檔案局副局長曾宏根從地質與考古角度研究了華胥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他認為,作為文史工作者應該更為系統的進行研究。

著名的華胥陵位於華胥鎮以北。曾宏根多次來到這裡實地調查。在緊靠村子西邊是華胥溝,而越過華胥溝就是宋家村(舊稱宋家圪勞 )。曾宏根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接觸《藍田縣誌》。他發現,這裡與《藍田縣誌》中所記載的華胥渚(華胥氏與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十分吻合。當地流傳著一種傳說,此地即華胥氏懷孕後棲息之地。這一傳說已經流傳很多年,無人知其起始時間。在宋家村南塬有一座古廟名為“三皇廟”。曾經有石碑刻文:“古華胥伏羲肇娠地”等字樣。與《宗書·付瑞志》的記述相近。

曾宏根說,他認為排除神話與傳說,華胥氏可能真有其人。她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一位傑出的首領。光緒年間的《藍田縣誌》以及古書典籍《列子》均有對華胥氏族社會形態的描述。在多種典籍中有關於“華胥國”的記載,而這種記載可能就是指華胥氏族團。

曾宏根圍繞著古華胥國、華胥溝和華胥陵的遺址,對附近的村落進行探訪。他認為,不少村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著古華胥氏部落的印痕,能夠印證遺址。今華胥鎮紅河下游有媧氏村。而紅河在史書上被稱為女媧溝。白鹿原上李華村的原名就是女媧村。在孟岩村附近有一個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自己是古時祭祀儀仗隊成員的後代。

曾宏根還對華胥氏族團存在的真實性進行了研究。他提出的觀點是在藍田縣內,115萬年前曾生活過藍田猿人;65萬年前生活過陳家窩猿人;40萬年前生活過澇池河猿人;距公王嶺不足3公里處生活過20~30萬年前的猿人;而距華胥陵10公里的馮家村,出土了距今2~3萬年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而這些考古發現印證了藍田存在著從早期猿人到晚期智人的人類演化序列。另外,如果將華胥文化各個所在地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在其周邊分布著36處舊石器人類活動遺址。在1984年和1988年,藍田縣兩次文物普查中,又發現還分布著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23處。在白鹿原上距女媧村(李華村)5公里的地方還發現過典型的商朝文化遺址。

曾宏根認為,藍田縣內發現的古人類遺址分布點密度之大,舉世罕見。充分反映出,這塊地方自百萬年以來,人類就一直在此繁衍生息,現代考古與遠古傳說渾然一體,高度貼切,所以應該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原始文明社會———華胥氏族團,中華民族也應該有一個遠古的祖先———華胥氏族團,首領華胥氏,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

陝西華胥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魏朝鵬先生的結論是華胥氏應該是在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刻承擔起了延續氏族生存的重擔,為中華民族得以存在做出了貢獻。所以被後世大量載於史冊,流傳數千年而不中斷。他說:“古代胥、雅、夏等字相通,所以華胥應該就是華夏”。據了解,持有華胥即華夏的觀點並非只有魏朝鵬一人。不少專家認為這種說法可以成立。

傳說

魏朝鵬先生認為,按照歷史的記載和傳說,華胥文化包括《洛書》《河圖》《歸藏》等十方面的內容。

對於魏朝鵬先生多年來的研究,有人持不同意見。但是更多人認為,目前對華胥文化的研究尚處於很初步的階段。一些結論可以是很好的研究方向,所以魏朝鵬先生的研究也很有價值。

據了解,隨著人們對華胥文化、華胥陵、華胥歷史的研究逐漸深入,專家們又提出了另一個研究話題:為什麼在《太平御覽》《軒轅本紀》《補史記·三皇本紀》等歷史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華胥文化、華胥國、華胥氏的內容。但就算華胥氏真有其人,那么她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關注?

專家的解釋

山海經》中有這樣的記載:女媧“以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智慧無窮,力大無窮。“燒蘆灰而止淫水,斬黑龍而降水妖”。成為早期人類崇拜的女首領。

而大禹治水,後世對其極為稱頌。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對兩人治水能力的一種認同。但是在遠古的時代,在人們的心智並不成熟的時代,人們只能信仰“神”的力量,只能相信“神”的力量。所以極有可能,人們將治水這種運用人類的力量,而戰勝自然的行為“神”化,等同於本身所擁有的“神力”。同樣也可以這樣認為,華胥氏之所以為古代人稱道,也是因為她曾經和她的子孫們做出過對氏族貢獻很大的事情,於是,她自然而然成為了早期人類最為理想的、超自然而存在的英雄。

此外,在人類進化的歷史中,水與人類息息相關,早期人類大多依河而居,但洪水又給人類生存帶來巨大的災難。女媧、大禹等等在歷史的記載中,都是因治水而成名。由此推斷,華胥氏對人類的貢獻極有可能也是因為治水有功,因而受人祭拜。

為了印證這種觀點的可能性,藍田縣檔案局副局長、文史專家曾宏根先生特地研究了藍田地區的地質情況。他認為,藍田地區南靠秦嶺,北依驪山。在地質學上處於汾渭湖盆的南部邊緣。上古之時關中地區曾經是兩個封閉的短陷湖盆,早期是一片汪洋。

第三紀末期,由於秦嶺和驪山斷層急劇抬升,不斷隆起。到了第四紀,由於造山運動的結果,秦嶺向北延伸,帶動驪山再度隆起與藍田橫嶺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高峻而乾燥的地區。此時,洶湧的灞河無法直接向北入渭,改為向西數十公里北折而注入渭河。由於地質變化,使藍田地區與汾渭湖盆分開,成為一個南、東、北三面環山的盆形谷地。為人類的生存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當然同時也要面對一定的洪水威脅。所以,當時的藍田是早期人類比較適宜居住,但是需要與洪水鬥爭才能生存下去的一塊“寶地”。所以,面對洪災時,完全可能湧現出諸多被“神話”了的氏族首領。

傳承關係

古往今來的各種歷史典籍中對華胥氏以及子女伏羲、女媧的記述很多。從《軒轅本紀》《黃帝.列子篇》到《補史記·三皇本紀》《太平御覽》均不乏見。藍田檔案局副局長曾宏根調查了這方面的情況,他說數百種典籍中都有相關的記述。這些典籍撰寫的時間跨度也相隔數千年。可以說,關於華胥氏的記述一直深深地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

其中有些典籍中還有對華胥氏之國或華胥陵的位置記載。

河南淮陽縣《淮陽名勝》一書中指出:“古時候我國西北的華胥氏之國,是華胥氏居住的地方。”《太平環宇記》“藍田衛三皇舊居,境內有華胥陵”。《陝西通志》中說;“羲母(華胥氏)陵在藍田縣北三十五里”。《藍田縣誌》中說:“藍田縣內有華胥陵,是稱三皇故居”。

據了解,目前多位專家學者根據歷史記述以及經過研究考證後認為,華胥氏在中華先祖中的位置是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因此,華胥氏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華胥陵是全球華人的祖根所在。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

②[清]字羲逸,一作希逸,古意猶存。其水墨者直參李公麟之法。所畫老子出關圖最工。山水筆力秀弱,無沈雄蒼渾之致。《無錫縣誌、國[清]朝畫徵錄、桐陰論畫》

典出:《列子·黃帝》

黃帝即位十五年,“晝寢而夢,游於華胥之國。華胥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道,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痟癢。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雲霧不硋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

華胥國即指夢境、仙境。姜夔的《踏莎行》:“分明又向華胥見” 。李商隱《思賢頓》:“不見華胥夢,空聞下蔡迷。”宋陸游《睡覺作》之一:“世言黃帝華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

二刻拍案驚奇》里有一個故事叫《田舍翁時時經理,牧童兒夜夜尊榮》,講得就是一個關於華胥國的故事。另外,歷史上還出現過“華胥氏”的稱謂。根據袁珂先生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論述,可以確定華胥氏國和華胥國不是同一個意思。《拾遺記》也曾記載:“有華胥之洲,神母游其上。”可見,華胥氏是人,也是一個氏族。先為人,個體的人,(生伏羲之人),後為群體的人,一個強大的部落。由人到部落,由部落再到以“華胥氏”命名的地名,然後發展到“國家”。

北宋詞人黃裳(1044-1130)在他的詞作中也提到過“華胥國”。

水龍吟

五城中鎖奇書,世間睡里無人喚。

家家自有,月中丹桂,朱衣仙子。

能駐光陰,解留顏鬢,引君霄漢。

便西歸,休夢華胥國,約無限,煙霞伴。

誰是采真高士,幻中尋取元非幻。

時人不為,玉峰三秀,塵緣難斷。

莫說英雄,萬端愁緒,夕陽孤館。

到流年過盡,韶華去了,起浮生嘆。

華胥引

古琴卷

胥引,選自《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5

此曲是根據《列子》寓言故事而作,相傳黃帝在位十五年,憂國家不治,一日,夢遊華胥之國,發現該國一切順乎自然,國治民安,於是黃帝以此來管理其國家,二十八年,天下大治,作者以此來歌頌“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

《神奇秘譜》:臞仙按,琴史曰。“是曲者,太古之曲也。尤古於遁世操。一雲黃帝之所作,一雲命伶倫所作。”按列子,“黃帝在位十五年,憂天下不治,於是退而閒居大庭之館,齋心服形,三月不親政事。書寢而夢遊華胥氏之國,其國自然,民無嗜欲,而不夭殤,不知樂生,不知惡死;美惡不萌於心,山谷不躓其步,熙樂以生。黃帝既寤,怡然自得,通於聖道,二十八年而天下大治,幾若華胥之國。”故有華胥引。《浙音釋字琴譜》、《重修真傳》、《琴苑心傳全編》:與神奇秘譜同。《浙音釋字琴譜》:一、退閒 二、寤夢 三、樂生一段退閒閒居大庭,齋心服形。憂天下之不寧,何堪政事民情。久居三月之零,海河欲致清平。悠悠一夢之錄,致華胥之行。二段寤夢華胥之國依誰識,遠飛魂聊自適。蘧然寤夢也,那地天南北為無極。藹藹淳風,人民安宿食。如畫夜,月盈日昃。冠儀而不忒,如君臣,如父子,如賓客,如親而如戚。桃李如色,覃恩布澤,別有之國。三段樂生淳風而美俗,樂自然那民無嗜欲。接比鄰,相勸也衷心誠服。重土居安食足,刑免而無訟獄。無是無非,無榮無辱,進勢無拘無束。從死從生,此心也無抑鬱。俄然兮一夢驚心觸目,兆太平之永福,至治怡然自卜。一統乾坤,皇風清穆穆。《重修真傳》:一、閒居大庭 二、寤夢華胥 三、皇風清穆

賞析

城破之日,衛國公主葉蓁以身殉國,卻被人用鮫珠復活。死而復生的葉蓁只有一個宿命:活下去、尋找。當她彈起華胥調,便可為聽者編織生命中最旖旎的夢境,代價卻是對方的生命。葉蓁以此為食,生命得以延續……一曲曲奪命天籟,昔日公主在向一個個迷失在業障中的情痴販賣虛假夢境的同時,自己也陷入了夢與現實的糾纏。莊周夢蝶,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幻術構成的曲譜里,編織著貪婪者虛無的貪和痴,情和愛,儘是人世的辛酸與苦澀。而葉蓁與亡她國家的陳國世子一次一次於幻境中相遇,身份兩重,緣也兩重,終是逃不過上天撒下的愛恨糾纏之網。清平華胥調,能不能讓每個人追回舊日的思念,不再悲傷?四曲華胥調,四段命運悲歌,四對迷失在愛中的鴛鴦……

詞牌

華胥引調見宋周邦彥《清真集》。調名出自《列子》:“黃帝晝寢,夢遊華胥之國”。此調為雙調。前片九句,後片八句,共八十六字。前片第三、五、七、九句和後片第二、四、六、八句押韻,均用仄聲韻

宋·方千里《華胥引·長亭無數》宋·周邦彥《華胥引·川原澄映》華胥引宋·方千里長亭無數,羈客將歸,故園換葉。乳鴨隨波,輕苹滿渚時共唼。接眼春色何窮,更櫓聲伊軋。思憶前歡,未言心已愁怯。欺鬢吳霜。恨星星、又還盈鑷。錦紋魚素,那堪重翻再閱。粉指香痕依舊,在繡裳鴛篋。多少相思,皺成眉上千疊。華胥引宋·周邦彥川原澄映,煙月冥濛,去舟如葉。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別有孤角吟秋,對曉風嗚軋。紅日三竿,醉頭扶起還怯。離思相縈,漸看看、鬢絲堪鑷。舞衫歌扇,何人輕憐細閱。點檢從前恩愛,但鳳箋盈篋,愁剪燈花,夜來和淚雙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