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皂莢

華南皂莢

皂莢為高大喬木,盛果期有200年,是一種在中國有廣闊發展潛力的生態經濟型多用途樹種。

基本信息

【藥 名】華南皂莢

華南皂莢華南皂莢

【中文名】華南皂莢
【拉丁名】Gled-itsia fera (Lour.) Merr
【拼 音】HUANANZAOJIA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華南皂莢的全株、果實。
【功 效】殺蟲療瘡。
【主 治】可用以治療癰腫、瘡毒、乳腺炎、乳癰、癬瘡、癰腫便毒及各種腸道寄生蟲。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15克,水煎服。外用:水煎後擦洗患處,或搗爛敷患處。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
【考 證】始載於《廣西植物名錄》
【中藥化學成分】全株果實含皂甙,有毒。還含蠟醇(Ceryl alcohol)。
【所屬卷】Gleditsia L.
【所屬科】Caesalpiniaceae nom. conserv.
【文獻來源】Gleditsia fera(Lour.)Merr.(1918);Merr.(1935),p.p.excl.syn.Gl.australis;Merr.et Chun(1935);豆科圖說(1955)*;pro parte;廣州植物志(1956);海南植物志(1965);proparte excl.syn.G.australis Hemsl.;Gordon(1966);J.E.Vidal in A.Aubrev.et Jean-F.Leroy(1980);中國植物志(1988)*
Mimosa fera Lour.(1790);G.thorelii Gagn.(1912).et in Lecomte(1913).

描述

皂莢為高大喬木,盛果期有200年,是一種在中國有廣

華南皂莢華南皂莢
闊發展潛力的生態經濟型多用途樹種。皂莢耐旱節水,根系發達,適生於無霜期不少於180天、最低溫度不低於零下20℃、光照不少於2400小時、降雨量不超過800毫米的區域。皂莢耐熱、抗寒、抗污染,是用於城鄉景觀林和道路綠化的好樹種,也是重要的綠籬樹種。皂莢能固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綜合價值高,是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的優選樹種,能較好地改良土壤,與松樹混交可抑制松毛蟲的發生。皂莢樹生長較快,木材物理性質好,較堅硬,是優良的工藝材和蜜源樹種。 我國對植物膠的年需求量在4萬噸以上,但我國年產量不足3000噸,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除用耗費大量糧食生產的相關物質作為代用品外,每年還要花4億元的資金從國外進口瓜爾膠。而我國科學家從皂莢種子中分離出來的皂莢植物膠與進口的瓜爾膠具有相似的膠體性質,並且皂莢種子含膠量高達30%~40%,遠遠高於草本植物的含膠量。 近年來,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東歐國家等紛紛建起了皂莢園,像栽植果樹一樣培育皂莢,皂莢的栽培也逐漸走向品種化。中國林科院林研所等單位的有關專家經過近10年的勘察、田間試驗和分析,搞清了皂莢在中國北方的分布狀況,構建了皂莢北方產區的核心群體,選出了4個優良種質,並進行了異地保存和種子的低溫保存。喬木,高8—30米;樹皮光滑,小枝無毛,刺粗壯,圓柱形,有分枝,長可達13厘米。一回羽狀複葉,長14—18厘米,小葉5—9對,紙質或薄革質,斜橢圓形至菱狀長圓形,幾無柄,長2—7(—12)厘米,寬1—3(—5)厘米,先端鈍圓微凹,基部鈍,偏斜,邊緣有圓齒狀鋸齒,兩面均無毛,有光澤,中脈及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10—12厘米,有槽,被毛。花雜性,綠白色,組成圓錐花序;雄花直徑6—7毫米,萼片較花瓣稍短;花瓣5,長橢圓形;雄蕊10,退化雌蕊線狀柱形,長4—5毫米,被長柔毛;兩性花較大,直徑8—10毫米,集成總狀花序;花萼長6毫米,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花瓣5,長圓形,稍長於萼片,鈍,內面被粗毛;雄蕊5—6,花葯頂尖;子房近無柄,密被黃色絹毛。莢果帶狀,長13.5—26厘米,寬2.5—3(—6.5)厘米,扁平,直或稍彎,革質,有短喙,黑褐色,有光澤。種子10—12粒,卵形,壓扁,長8—11(—14)毫米,寬5.5—9毫米,棕色或黑棕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6月至翌年1月。

分布及生境

河口屏邊思茅西雙版納;生於海拔300—1 000(—1 500)米山坡疏林或村旁。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區有分布。越南北方也有。

用途

果實含皂素,煎汁可代皂用於洗滌。又可作殺蟲藥。

相關信息

位於沭陽縣城內大街的沭陽賓館院內,有一株

華南皂莢華南皂莢
高聳而挺拔的大樹,枝葉茂盛,鬱鬱蔥蔥。樹冠高30多米,已有170多年歷史,此樹名曰“皂莢”。皂莢,世稱皂角,是一種豆科落葉喬木。枝上有小圓刺針,葉呈卵形。春季開花,花朵為黃白色,向四周散發淡淡馨香。結的莢果為帶狀,微肥而厚。皂莢的作用很多:它的木材特別堅硬,可供製造家具、車輛、農具等用,是一種珍貴的木料。莢果富含胰皂質,用於洗滌絲綢以及貴重家具,可不損光澤。莢果也是中藥,有祛小毒、祛痰、開竅的功能。特別是治療咳喘多痰、中風口噤、癲癇等症,有獨特的療效。皂莢的針刺又叫皂莢刺,功能托毒排膿,主治癰腫瘡毒。皂莢種子能潤腸通便,主治腸燥便秘。 據沭陽城的老人介紹,這株皂莢原是清代大地主程震泰院中的樹木(沭陽賓館的前身即是程震泰的大院),關於這棵皂莢,有幾種傳說。其中一種傳說是:清代道光年間,程氏第三代程開聚家的財產居“淮北之冠”。程開聚“為國庫助餉20萬金,授儒林郎,布政司理問,特獎二品頂戴”,“以子立煒封資政大夫,議敘道銜加五級”,到了程家極盛階段。在此之前,程開聚經常在外做生意。有一年他在山西,大腿根生了個瘡,紅腫疼痛難忍。有人說 是無名腫毒,有人說是貼骨疽,請當地醫生治療,不見效果。一天,當地的一位財主來看望程開聚,看到他腿上的瘡毒,說:“我拿樣東西給你治治。”這個財主用家中的皂莢刺砸碎敷在程的瘡毒上,瘡毒漸漸好轉。程開聚回訪這個財主,並問其究竟。財主指著院中的十幾株皂莢,說:“就是它的功勞”,並告知皂莢的各種功能。程開聚聽後動了心思,買下該財主的一株皂莢苗,帶回植入程家院中,並妥善保護。這株樹逐漸長大,葉茂枝榮,年年掛滿皂莢,成為程家一棵藥物樹;而且,上上下下,洗頭洗衣,摘下皂莢砸碎,便作為洗滌劑。 關於這棵樹的來歷,也有其它傳說。不管哪種傳說,而這棵皂莢植於程氏大地主的旺盛時期,是不會錯的。民國年間,程家敗產,這棵皂莢受到社會各界保護。新中國成立後,這株皂莢經專家鑑定,栽植年代約為1830 年左右,列為縣級保護文物。如今,皂莢仍然挺拔茂旺,四周加上鐵欄保護。每到春天,皂莢花香,飄滿招待所整個院落。直至初冬,葉子仍然青翠碧綠。每年有大批住沭陽賓館的幹部、客商以及名人遊客觀賞詢古。可惜有一個大樹膀因建造樓房被割掉,所幸主桿未損,它實屬宿遷市範圍內十分難得的名木。

皂莢樹

華南皂莢 皂莢樹
皂莢樹Gleditsia sinensis Lam. 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落葉喬木,棘刺圓柱形,常分支。羽狀複葉互簇生,小葉6~16,卵形至長卵形,長3~8cm,寬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齒。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花雜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黃色;雄蕊6~8;子房沿縫線有毛。莢果扁長條狀,長12~35cm,寬2~4cm,紫棕色,有時被白色蠟粉。花期5月,果期10月。生於路旁、溝旁、宅旁。主產河南江蘇湖北、廣西。皂莢藥材 豬牙皂為乾燥不育果實,呈圓柱形,略扁而彎曲,長5-11cm,寬0.7-1.5cm,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後有光澤,並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及線狀或網狀的裂紋,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語言果梗殘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中間較軟,有淡綠色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與斜向網紋,偶有發育不全的種子,氣微,有刺激性,味先甜而後辣。 皂莢刺皂莢刺 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時再分小枝,刺端銳尖,基部扁圓柱狀,全長約10cm或更長,基部直徑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體輕,質堅硬,切斷面木部黃白色,髓疏鬆,棕色,無臭,味淡。
喬木是指樹身高大的樹木,由根部發生獨立的主幹,樹幹和樹冠有明顯區分。有一個直立主幹、且高達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稱為喬木。與低矮的灌木相對應,通常見到的高大樹木都是喬木,如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喬木按冬季或旱季落葉與否又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喬木類 樹體高大(通常6米至數十米),具有明顯的高大主幹。又可依其高度而分為偉喬(31米以上)、大喬(21-30米)、中喬(11-20米)、小喬(6-10米)等四級。喬木(1920.8—20025)別名大年,齋號南有齋,河北灤縣人。擅長中國畫。1941年從江寒汀習國畫,為“獲舫”入室弟子 。 1961年任教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後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副教授。現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著有《花鳥畫基礎技法》、合編有《花鳥草蟲入門》,作品有《彩霞迎春》等。

相關新聞

廣州日報訊(全傑 盧紹琨、左西堯、唐炯)在黃花崗公園參天樹木中,有一棵名叫華南皂莢的大樹已經是171歲的“高齡”了。昨日,這棵古樹正式由市政府確認為廣州市第五批保護的古樹名木。目前,廣州受到統一保護的古樹名木已近1100株。

華南皂莢在黃花崗公園,古樹華南皂莢掛牌。

古樹名木要定期“體檢”
在華南皂莢古樹的掛牌現場,記者看到面前的大樹樹幹非常粗壯,起碼要兩人圍抱才能把大樹完全抱住。老樹的樹幹在經歷了接近兩百年的今天,已經微微地向一邊傾斜生長,看起來就像一個腰骨開始彎曲的老年人。老樹身上裂開的樹皮,形成一條條橫豎有序的裂紋,讓人不禁感受到古樹經歷過的滄桑,但看到古樹頂部枝葉茂盛、特別是手指頭般大小的樹葉嫩綠鮮潤,又讓人感到古樹煥發出來的盎然生機。 在大樹被掛牌正式成為廣州市第五批保護的古樹名木後,這將標誌著這棵大樹從今以後將有專門負責日常保護事宜,“包括會有專業人員對大樹進行白蟻防治工作,並且還會進行定期‘體檢’檢查大樹狀況,以防止古樹出現病害。”市政園林局負責人說。
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市政園林局開展了第五批古樹名木的普查和鑑定工作。通過開通市民申報熱線,並由各區園林綠化管理辦公室組織街道、村鎮開展普查工作,最終統計出待鑑定的829株大樹。
篩選出268株古樹名木
該項工作歷時1年多,最終從829株待鑑定大樹中篩選出268株古樹名木,其中古樹264株,名木4株。分布於廣州市各區,並以南沙區居多,其中白雲區31株,海珠區3株,黃埔區28株,蘿崗區16株,南沙區168株,天河區3株,越秀區19株。樹種20種,以荔枝木棉、細葉榕為主,芒果樟樹、大葉榕次之。這批古樹名木還包括了前1至4批沒有的一些樹種,如佛肚樹橄欖假玉桂,以及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降香黃檀等。古樹的樹齡集中分布在100年以上200年以下,有251株,200~300年的有11株,超過300年的有2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