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菜籃子綜合症,2010年8月中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比前上漲0.3%,是連續第6周上漲,網民們紛紛發貼訴說物價上漲之害,城裡人說物價漲了坑了城市居民,富了農村民眾;農村人說物價漲了,種啥養啥都賠本,物價上漲不只傷害了農村民眾,傷害了城市居民,物價上漲嚴重傷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糧價漲了,糧農未曾得到多少實惠,肉價回升了,豬農也未嘗到甜頭,蒜價漲了,蒜農依舊未實現增收。這就是物價上漲下農村的真實情況。漲價現象
1、農產品漲價有著多重因素,生產資料普遍上漲導致生產成本提高,易儲存的小宗農產品漲價還疑有遊資炒作的原因,抑制價格上漲的根本措施是要發展生產。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市場上商品供應充足,對物價穩定的貢獻著實不小,此外抑制物價上漲,管理通脹預期仍須多渠道謀求解決。2、不論是從網路輿情還是從市場反映,都不難發現這一輪物價漲勢洶洶。這種漲幅更是通過國家的權威數據得以證實: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節節攀升”,2010年7月、8月、9月、10月連續數月創新高,10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更是高達10.1%;2010年11月上旬,中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主要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年初上漲11.3%,比2009年同期上漲62.4%。蔬菜價格在10月份上漲31%居八大類商品價格漲幅榜首位之後,漲勢依舊延續。
3、菜米肉蛋油齊刷刷漲價,往市場走一圈,儘管物價有漲有落,但從總體看上漲趨勢已比較明顯,尤其是農產品和食品類這些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都搭上了漲價這班車。據農業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最新監測,上周全國食用油、水果、雞蛋等價格普漲,氣候因素、生產成本是帶動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漲價因素
1、農產品漲價有著多重因素:如不可避免的天災導致減產,從而“物以稀為貴”;生產資料普遍上漲導致生產成本提高,造成農產品價格上漲;另外像綠豆、生薑、大蒜這樣易儲存的小宗農產品漲價還疑有遊資炒作的原因。2、農產品價格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尤其應注意,從2003年以來農產品價格呈現出輪番上漲的態勢。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此前表示,農產品價格由於土地、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會是一個長期的上漲趨勢。而這種長期上漲的趨勢則被認為是“通過漲價可以使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回歸價值”。
3、居民消費指數持續向上是一種“內外夾擊”的多因綜合症,既有國內市場成本上升推動和貨幣超發的影響,也有來自國際市場輸入型通脹的作用。
4、2010年全國夏收小麥依然實現連續七年增產,各地市場價格均不同程度高於國家最低收購價,儘管小麥增產價高,但生產成本上漲更快,農民增收有限,小麥增產的部分是成本增加所所致。
生活影響
1、現在農村很少有人養豬,飼料等成本價格漲得翻了一番多,所以養豬不掙錢,一年下來基本上是白忙。肉價貴,貴在販賣過程中,因此養豬行內有“養豬的不如販豬的”之說。2、有著“中國大蒜之鄉”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收儲價格已經到逼近了每市斤7元的價格,目前蒜農手中的大蒜已經很少,尚未入庫的大蒜大部分都囤積在大大小小的蒜販子手中。近期價格的暴漲,更大程度上是二、三道販子惜售所致,對蒜農增收並無太多促進作用。
3、糧價漲了,糧農未曾得到多少實惠,肉價回升了,豬農也未嘗到甜頭,蒜價漲了,蒜農依舊未實現增收。這就是物價上漲下農村的真實情況。
4、物價上漲就是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的飛漲。其中的食品以及水電等服務性消費等,是城市居民每天必須的“剛性”消費,直接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質量。工薪階層可謂一日三餐都需要消費。面對物價上漲,已經N年未漲工資的公務員群體、行政事業單位等工薪階層的生活已經是捉襟見肘。“什麼都漲了,就是工資不漲”,是許多雙就業家庭都難以承受的生活重壓。
5、重慶、成都、昆明、南寧、武漢、長沙、鄭州、西安、瀋陽等國內二線城市5—10年房價將進入“萬元”時代,相比五、六年前的房價,諸多二線城市的房價幾乎都翻了一番。因為一線城市房市泡沫化高、投資風險大,許多的投資熱錢已經進入安全度和投資回報率較高的二三線城市,促進了二三線城市房價的急劇上漲。
面臨壓力
1、日常剛性支出價格飛漲,是在挑戰城市居民的“抗擊打”底線,也許等不到主裁判喊停,脆弱的城市居民們,已經被物價上漲的重拳擊倒在生活的拳擊台上。而房價的急劇上漲,則還要讓已經倒在地止的城裡人繼續“被按在地上一層層地揭皮”。2、此前有專家表示除恢復性上漲因素外,個別行業協會和企業的不正當價格行為加劇了食品價格的上漲,轉嫁成本增支壓力;少數企業和經營者串通漲價、合謀漲價;有的企業趁機哄抬價格,這些行為都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對價格上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物價上漲,嚴重破壞了社會和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形象。有的民眾質疑,政府連蒜價都調控不了,還談什麼調控房價?穩定市場?而有些地方甚至將物價局戲稱為“漲價局”。
4、物價監管是政府應盡之職,面對物價迅猛上漲,執政者理當保持警醒並有所作為。因為物價上漲不只傷害了農村民眾,傷害了城市居民,歸根結底,物價上漲傷害最嚴重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現象剖析
1、儘管人們對於過去15年來“高增長、低通脹”的低物價時代有一種依依不捨的心情,從經濟學常識看,再回到過去的低物價肯定已不可能。因為中國經濟依傍的基礎是全球化,從中國發展的現實看,中國也面臨著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勞動力價格和資源要素價格已是不可遏阻的趨勢。在此情勢下物價的水漲船高就是必然。2、歷史表明沒有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價格的穩定是通過政府直接干預價格來做到的。因此中國政府行政干預物價的做法只是暫時的調整性措施。歸根結底,政府只有綜合利用財稅、金融、貿易等一攬子調控舉措,才能使物價走向和市場發展相平衡,舒緩通脹壓力。
3、對於金融業來說,為“菜籃子”減壓,乃是關注民生的具體體現,2009年以來以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為重點,銀行業、保險業等金融機構都積極主動地為“菜籃子”工作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應對措施
1、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強和改進了對生豬生產發展的信貸支持:加大了生豬產業鏈各環節的信貸投放;改進了不同貸款需求主體的服務方式;在資金上大力扶持受災養殖場(戶)恢復生產能力。保險業也全面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順利地開展了奶牛、能繁母豬、棉花生產等農業政策性保險業務。此外銀行業金融機構還建立了同農業擔保、農業保險機構的持續、健康的合作機制,加強與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的合作,在積極擴大生豬生產類貸款的擔保保險範圍的基礎上,有效地分散和降低了貸款風險。2、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很大,金融業應在正確處理好自身經濟效益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關係的同時,積極回響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及早部署,進一步抓好金融支農的工作,為平抑物價、緩解生豬等“菜籃子”商品供求矛盾做出積極貢獻。
3、要有針對性地採取多項措施,從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兩方面“雙管齊下”,緩解國內致使物價上漲的多重壓力,提升政府治理通脹的駕馭能力。要全面認識貨幣政策、匯率政策和資本流動三者的內在聯繫,統籌處理銀行利率調整與匯率改革間的關係,在引導國內資本合理流動的同時,也要防止國外短期投機資本大量流入引起的流動性過剩風險。
4、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收入分配製度、資源能源價格機制等改革要採取漸進方式,減緩疊加效應。要引導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增強消化高成本的能力,防止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所造成的物價過快上升。當前要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引導大量富餘的社會資本和新增信貸流向實體經濟,緩解潛在的通脹壓力。政府要合理引導通貨膨脹的心理預期,防止搭車漲價和亂收費推高通貨膨脹,避免物價高漲引起經濟劇烈振盪和心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