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為創造學創始人、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莊壽強,中國礦業大學創造學教學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83年起即研究專門培養創新人才的創造學,在近30年創造、創新的教學實踐與科學研究過程中,共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15部,並為中國礦業大學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開設了16門創造學類課程,成功地創辦了以“發明工程師”為培養目標的大學本科“創造工程”專業方向,同時又指導了國內第一個創造學研究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養人才創新能力的系統課程和理論體系,從而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行為創造學”,獲得了迄今仍是唯一的“創造學”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原創性的<行為創造學>在出了第三版、發行量達14萬多冊後,該書現已全部翻譯成了英文,即將發行到海外),由此,在全國高校的創造學教學與研究方面獲得了10個“全國第一”。2005年教育部的教學評估中“以創造學課程為核心的創新教育”再次(第一次是2000年的預評估)被認定為中國礦業大學的教學亮點和教學特色。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慶祝礦大百年校慶大會上的講話中又說:“作為國內第一個開設《創造學》選修課的高校,中國礦大不斷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之路,形成了‘注重實踐、注重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學校贏得了相關的榮譽,也為進一步推廣創新教育奠定了基礎。
20多年來,莊壽強曾應邀在中國科學院等20多個科研院所、南京大學等200餘所高等學校(其中含南京的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山東電力集團等300多家大中企業以及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黨政幹部科技人員培訓班、學術會議研討班、國家高級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班、創造學師資培訓班、MBA課程班等近千個單位或集體中進行行為創造學相關課程的講學或培訓,至今仍方興未艾,直接聽眾達20萬人,均產生了強烈反響。在這期間,莊壽強還主講了5期“高校創造學課程教學研修班”,為全國近百所高校輔導了創造學課程的教師。
1995年起,莊壽強開始研究地質旅遊。10多年來,通過對旅遊及地質科學的分析,通過對張家界、丹霞山等11個世界級地質公園,泰山、織金洞、九寨溝等30餘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峨眉山、青海湖、南京鐘山等40多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南京湯山、浙江地下長河等數十個一般風景區的地面、地下(溶洞)考察,特別是對山東郯城縣與江蘇境內馬陵山的研究,莊壽強提出了地質旅遊是完全不同於旅遊地質的另一個概念,由此進一步提出了“地質加創造學再加旅遊才等於地質旅遊”的看法,同時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注]。莊壽強認為,真正的地質旅遊不僅僅能在名山大川、地質公園中開展,而且也能在一般風景名勝區,甚至在市內公園中亦可不同程度地開展――總之,只要有石頭的地方(甚至沒有石頭的地方)大多都可開展新認識的地質(異地地質)旅遊。然而,地質旅遊在國內,即使是地質公園內,也基本上處於零啟動狀態。
於是,莊壽強2004年在中國礦業大學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地質旅遊研究所,2010年與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了“首期全國旅遊思路創新及地質旅遊研修班”。
主要兼職:首屆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教育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思維科學學會(籌)副秘書長;美國認證協會(ACI)中國區創造能力等級認證金牌講師;人事部國家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創造學主講教師;中國科協繼續教育中心知識創新與創造力開發講師團兼職教授;首屆中國創造學會常務理事。